新浪财经

揭秘对公账户买卖“产业链”

中国经营报

关注

揭秘对公账户买卖“产业链”

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报道

注册营业执照,在银行开立企业对公账户,账户经非法买卖转手至犯罪团伙从事电信诈骗、博彩业洗钱活动……今年以来,非法买卖对公账户的事件已引起监管部门和各地警方的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非法买卖对公账户的行为屡禁不止,而且已发展成一条“产业链”,主要有注册;开立账户及准备相关资料;中介转手;被犯罪团伙用于诈骗、洗钱四个环节。对公账户之所以能成为作案工具,缘于其具有较高的转账额度,能够较快实现资金“洗白”、抽逃,这也是各地警方的重点关注点。

为整治这一行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按要求配合公安部门核查电信诈骗账户,全面排查所有企业对公账户。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多家银行收紧了对公账户的开立审核,把控开户质量;同时要求员工对存量对公账户进行交易核查、上门核查等。

团伙倒卖对公账户

付你工资当“老板”,天下竟然还有这等好事?赋闲在家的小王被一则兼职广告吸引,“包吃包住,只需带上身份证,做法人代表,并配合做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的注册和开立,办理成功一套就能得到800元报酬”。

小王联系了广告上的“工作人员”后,便被拉进该公司核心团队的微信群,群里提供关于如何申请注册公司的教程。按照教程指示,小王填写了申请相关资料,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几个地方,签了几个字,露了几次脸,便“顺利”办理好三套公司证件,2400元“轻松”到手。

记者了解到,类似小王的角色大有人在,行话叫“小白人”,指因利益驱使主动提供个人身份信息,供犯罪分子虚假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开通对公账户的人。

记者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上述操作所涉及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案件频繁发生,并已形成一个链条。

“产业链”的上游是非法买卖对公账户的中介,联系“小白人”注册营业执照并开立对公账户,中介收集好初始资料后,补齐法人章、财务章的基础资料,集齐“五件套”(手机卡、营业执照、公司公章、对公账户、U盾)便可以在黑市上流转,价格在5000元~15000元不等。

而产业链的下游却隐藏着更大的暗流。原本用于企业之间资金往来结算的对公账户成为电信诈骗和洗钱团伙的高级犯罪工具。据了解,批量购买这些对公账户的主要为犯罪团伙,涉及网络诈骗以进行洗钱。“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倒票公司,比如买一个对公账户,开完发票就不用了。”某代理做账公司员工如是说。

“买的户,双方都有风险。”浙江某小企业主告诉记者,如果是做正规生意的,不会去买这些账户,一是这个户本身不合规,容易被查到;二是如果公司用了这个户,一旦出现资金冻结,账户上的钱就提不出来了。

警方侦查发现,这类犯罪团伙活动遍布全国多个省市,被收购的个人信息和对公账户会转销到菲律宾、柬埔寨等境外诈骗窝点,犯罪集团头目则在境外遥控指挥。犯罪团伙利用非法买卖获得的对公账户,可伪装成正规公司,一方面让普通市民难以辨别电信网络犯罪,另一方面使资金流转更具隐蔽性,也增加了警方侦查办案的难度。

某国有大行一支行行长向记者举例分析称,如犯罪团伙利用买来的空壳公司与境外公司签订服务贸易合同,合同内容为设计软件。由于这类提供技术服务与货物贸易不同,不经过海关,所以只要开具发票,“黑钱”就可以通过这个对公账户流到境外。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指出,犯罪团伙大多数资金来源不明,大额转账容易被经侦、央行高度关注,因此需要大量对公账户通过多笔小额虚假交易对来路不明的收入进行“洗白”。一般来讲,各家银行的反洗钱主要关注本行大额资金交易,而对小额资金流水关注度较低,而且对其他银行的交易并不了解。基于此,犯罪团伙会通过购买大量不同银行的对公账户进行“洗钱”。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亮律师向记者分析称:“除了非法买卖的对公账户外,还有一部分僵尸账户被冒用也会带来风险。企业的对公银行账户一旦被冒用,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就有可能随即产生,包括洗钱等上下游犯罪行为都很可能出现。监管机构只能找到这个账户的名义所有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名义所有人无法控制这个账户。如果在银行内部有内鬼的话,则会使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相应的证据很有可能会灭失。”

针对企业对公账户非法买卖这一行为,201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公安部联合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对买卖银行卡或账户的个人实施惩戒的通知》(银发[2019]304号),惩戒贩卖个人银行卡和企业对公账户行为,首次将出租、出借、出售和购买银行卡或企业对公账户的个人纳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

今年以来,多地警方加大了针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背后“黑灰产业”的专项整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揭阳、泉州、武汉、长沙、哈尔滨等地警方已开展打击电信诈骗“黑灰产业”链条违法犯罪活动,冻结涉案资金上千万元。

银行把控开户质量

在各地警方出动捣毁非法买卖对公账户团伙的同时,银行也配合公安部门进行对公账户的核查。近期,各地人民银行开展打击电信诈骗,要求各商业银行按要求配合公安部门核查电信诈骗账户全面排查所有企业对公账户。

如南京、合肥、广州、福州等地,央行要求各银行坚决打击整治涉及银行对公账户的诈骗行为,针对一人开多户、一个地址注册多家企业、多人组织开户等高危情况,一旦发现必须由公安机关列为重点电诈黑产线索及时开展侦查。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对最近一年来网银登录或资金出账IP主要在境外、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以及全国14个电信诈骗重点地区账户逐一电话回访,联系不上或回访可疑的,同时报当地人民银行和公安机关,提高风险排查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收紧了对公账户的开户审核。某股份行广州分行人士告诉记者,“我行现在对开户要求非常严格,要把控开户质量。银行工作人员需要上门开户双人核实,调查实控人工商信息,查看税务信息,企业有无相似组织结构,查看实控人年龄,公司经营范围等。对于存量对公账户,主要是排查是否正常使用,对异常账户冻结处理,只收不付或者不收不付。”

杭州一位小企业法人也坦言:“最近银行查得很严,要对存量对公账户做一遍请理。我公司的对公账户被限制成只收不付,必须法人亲自去银行柜台进行核实,全程录像才能解封。”

通常来讲,开立对公账户需履行严格的审核程序。前述受访浙江某小企业主告诉记者:“企业开立对公账户,银行工作人员会先上门尽调,核查经营地与营业执照是否一致、拍办公环境等;然后企业法人需要带着身份证去银行柜台开户,还要做人脸识别,填写开户知情书等相关材料,银行员工会全程录视频,一套程序走完后,开户申请提交至分行,只有分行审核通过后才能开户。”

那么,以“小白人”身份开立的批量对公账户如何能顺利通过审核?这一谜底在警方的通报中被揭晓。

在警方破获的多起买卖对公账户案中,银行“内鬼”也浮出水面,一些中介会勾结本地一些代办公司和银行工作人员,拿到“小白人”的材料后,便通过相关渠道“顺利”办理对公账户。

据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新闻通报,长沙公安在打击治理电诈犯罪中,排查出近百个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及洗钱的银行对公账户,同时发现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长沙多家银行客户经理仍违规为犯罪团伙办理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及洗钱的对公账户,涉案的三名工作人员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被长沙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前述受访某国有大行一支行行长亦表示:“大多数情况下,中介一般不敢带着‘小白人’去银行开户,因为在开立对公账户的过程中,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向法人确认是否为本人的公司并揭示相关风险,考虑到很可能发生的法律后果,‘小白人’可能会反悔。所以,较为简便快捷的方法就是中介带着相关材料,买通银行工作人员,只要提交的手续完备、个人资料核实无误,对公账户就能顺利开出来。而对于银行员工来说,既完成新增对公账户的考核;还能收取一定好处费。”

5月13日,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亦通报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企业银行账户倒查及问责情况,并对涉案银行采取强化监管及严格问责措施,主要包括暂停4家银行网点3个月的新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暂停18家银行网点1个月的新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

谈到银行“内鬼”现象,王诗强表示,实际上很多违规违法行为都是因为银行内部制度出了问题,相关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银行只要严格按章操作即可防止工作人员与犯罪分子勾结。因此,银行要加强工作人员不定期审查,防止工作人员有章不遵。

此外,上述犯罪过程中的中介身份亦值得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类帮助企业开立对公账户的中介广泛存在。前述受访某股份行广州分行人士表示,“以前银行工作人员和中介合作较多,一方面算作一种获客渠道;另一方面,中介熟悉企业开户的程序,往返于工商注册、税局、银行将手续办妥,客户只需前往银行柜台即可。不过,我行现在不怎么接受中介开户了。”

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银行人士看来,对公账户的泛滥与企业注册制度、注册企业的准入门槛降低有关系。目前企业是登记注册制,即企业在工商机构注册登记机可,无需提供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材料,工商机构也不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地址进行核实。

2019年7月22日,全国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实施25年的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制度正式落下帷幕。商业银行对企业开户申请审核无误后,即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户,无需人民银行许可。

“把审核责任全部推给银行并不合理,打击电信诈骗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加强联合监管。”该资深银行人士指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