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都:抢抓成渝双城建设机遇 争创“金融第四极”

证券时报网

关注

原标题:成都:抢抓成渝双城建设机遇 争创“金融第四极”

证券时报记者 孙森林 陈霞昌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毫无争议是全国发展最成熟的三大城市群。然而,谁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始终没有定论。如今看来,“第四极”将大概率花落西南。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5月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四川将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川渝一盘棋”思想,唱响“双城一盘棋”,进一步推进“一队多区合作”、“四通八达、全球开放”,与重庆合作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经济增长“第四极”需要金融发展“第四极”与之配套。目前,成都市正联合重庆市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在历史机遇面前,成都将如何破题?地方政府有何思路和规划?又将通过何种方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近期走进成都,通过与当地政府官员、金融业、企业高管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带回了大量一手信息。当前,在当地多层次基金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力下,一套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孵化体系已然初具雏形。成都这片创业热土有望为成都市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

成渝共画“同心圆”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方向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迅速落地和推进。对此,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有着清晰的目标。

他指出,我国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将可能成为中国“金融第四极”,形成更为平衡协调的金融中心发展格局。

为此,成都市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尽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主要通过摸清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家底”,研究国内外城市群共建金融中心的经验,下好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金融一体化的“先手棋”,画好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同心圆”,以及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策“窗口期”等方式推进。

成都还从成渝两地法人金融机构分支互设,地方金融组织互助,金融政策红利共享,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监管联动等方面,争取共同做大成渝金融在西部地区的市场份额。

今年4月,成都银行重庆银行签订《共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强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成渝两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次签署金融合作协议。

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底气”

对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都早已启动多年。

早在1993年,成都便曾被国务院定位为西南地区金融中心;2010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2017年,成都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将西部金融中心纳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四川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2018年2月,成都召开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提出“加快建设服务治蜀兴川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西部金融中心”。

随着西南地区经济增速异军突起,成都凭借既有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增速,一举跻身北上广深以外的“新一线梯队领头羊”。

谢瑞武介绍,2019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1.7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七位,增长7.8%,增速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01家。2019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22.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级城市中位列第七。“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内生动力。”

人才、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软实力”同样重要。在这方面,成都优势显著。

营商环境方面,成都坚持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成都排名全国第四。成都市委、市政府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要素市场、营造优商重商亲商良好氛围。

人才方面,为了积极吸引相关金融细分领域人才集聚发展,成都出台《成都市引进培育交子金融人才实施办法》,全方位打造鼓励金融人才聚集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政策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60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拥有各类人才529万人,近两年来累计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近35万人。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成都排名第93位,超过深圳、武汉,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居全国第三。

显然,成都已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金融科技为矛

在既有金融业格局相对稳定的背景下,成都金融业如何破题并实现弯道超车,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此,成都开出的“药方”是:以金融科技为矛,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创新应用,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进一步加快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5月20日,成都市政府联合央行成都分行发布了《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这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实施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2年底前,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金融科技中心,构建“成都特色、全国影响、国内示范、国际同步”的金融科技创新示范体系,确立成都金融科技在中西部地区领先、全国一流的地位。

“将会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建立省市协同、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成立金融科技发展工作小组,共同推进成都金融科技发展。”谢瑞武介绍道。

位于天府大道的“交子金融梦工场”,便是成都发展金融科技的一个缩影。

这是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众创空间,致力于服务中小微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覆盖产业起步、加速、腾飞的全生命周期创孵体系;重点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金融科技五大底层技术,覆盖金融安全、数据征信、快捷支付、新型融资、财富管理和区块链金融六大金融科技前沿领域。

走进梦工场的大门,数联铭品、慧择科技、元素征信、迅鳐科技等业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的招牌映入眼帘。

“入驻梦工场的多家企业已经获得多轮投资,其中有几家企业已经在筹备上市,有选择在国内上市的,也有选择在境外上市的。”成都交子金控集团投资总监付剑峰表示。

谢瑞武称,未来成都将重点打造交子公园金融科技核心聚集区,有序推动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建设,差异化推进特色鲜明的金融科技集聚区发展,加快成都金融科技载体布局。

培育“成都品牌”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成都辖区内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83家。不过,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成都尚无一家千亿市值以上规模企业。

其中,通威股份以超过600亿元的市值排名第一,市值在100亿到50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公司。

成都何时能培育出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成都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罗峰表示并不容易。“相比于东部发达城市,成都的上市企业数量不多,在基数没有足够大的情况下,出现高市值上市公司并不容易。”

一边是增量带来的发展潜能,另一边则来自于既有存量的盘活。今年4月,成都印发了《支持我市重点产业上市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支持企业发挥自身技术、管理、品牌优势,借助资本市场并购整合、技术升级等多种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显著提高融资能力,带动以上市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融资规模平稳增加。

按照成都的规划,当地力争到2022年,培育1~2家市值500亿元~1000亿元、6~10家市值100亿元~500亿元的重点产业上市龙头公司,其中“5+5+1”现代产业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占比超70%;将打造5家行业影响力大、综合实力领先、能代表成都品牌的上市公司。

要素市场改革提速

5月20日,成都龙泉驿稠州村镇银行股东名册交接仪式在天府股交中心路演大厅举行。自移交之日起,由中心提供登记托管相关服务。

这是四川首家在天府股交中心完成股权登记托管的非上市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标志着四川省非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登记托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天府股交中心特色板块挂牌企业5024家,其中,双创企业板4060家,一带一路板242家,科技金融板488家,军民融合板159家,天府农业板75家。

在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要素市场建设方面,成都无疑走在全国前列。

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已建立各类大宗商品及产权、股权、知识产权、金融资产权益、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等要素市场体系。其中,成都聚集了大部分省内的要素交易市场。

“四川省国有产权市场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2017年以来,四川省区域股权市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程永革介绍说。

西南联交所是川藏地区唯一一家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跨省区的产权交易机构,开创了全国产权交易机构实现跨区域整合,建立区域性统一、集中、规模化的产权市场的先例。

成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全国首个交易规模破千亿的农村产权交易所。

此外,为了增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成都还计划推动设立四川数据资产交易中心,协调发起股东加快完善设立申请,积极争取省政府批设、中国证监会支持。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速布局以及齐备的要素市场体系,无疑再次为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增加了有力筹码。

“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护航新经济

发展新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培育与呵护初创型新经济企业的成长,也是成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可喜的是,凭借前期的摸索与积累,成都已建立起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模式。

数联铭品,是国内最早探索和实践大数据技术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拥有完整的大数据综合服务产品线和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大数据金融科技和政府治理智库服务机构”。数联铭品如今已成长为一家大数据明星企业。

像数联铭品这样的优质企业还有很多。以成都交子金控集团为代表的成都本土投资机构,在支持优质初创企业发展方面下足了功夫。

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也拥有西部地区数量最多的投资机构,并在全国的基金小镇里排名第二,IDG、中信资本等投资巨头纷纷入驻成都。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红庙子市场”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金融创新基因延续至今。如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望接任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历史机遇面前,相信成都会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