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湘源:T+0 应提到改革议事日程上来了

金融界

关注

原标题:黄湘源:T+0 应提到改革议事日程上来了 来源:金融投资报

实行T+0交易可以让广大在资金和信息方面始终处于弱势一方的中小投资者,有可能不仅在当天卖出所持股票以实现当天盈利,而且也有可能在股票出现风险迹象的时候及时止损以规避风险。

■黄湘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从2012年起每年都向两会提交推行T+0的提案,至今已经八年。今年两会期间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股票定价效率,可以在科创板试点T+0交易制度。

早在科创板开板之前,证监会就曾专门发文对为什么没有在科创板引入T+0做过一个较为详细的解释。证监会称,T+0交易制度能够有效运行,需要有合理的投资者结构、适当的对冲工具以及完善的交易监管手段,否则极有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造成系统性风险。证监会认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仍不成熟,投资者结构中中小散户的占比较大,引入T+0制度可能引发较大的风险。一是可能诱使中小投资者更加频繁地交易,对证券价格产生助涨助跌的效果,加剧市场波动。二是中小投资者相比于进行高频交易的专业投资者,在交易技术和交易设备方面都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贸然引入T+0制度会造成证券市场的不公平,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三是T+0交易制度下,股票可以在一个交易日内多次换手,频繁交易为操纵市场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空间和便利。

不管是力主T+0还是反对T+0,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两者所持的理由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既然两者都声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那么,是推出T+0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还是不推T+0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不妨让我们看一看事实吧。

1992年12月24日起,沪深股市实行的交易制度原本也是T+0,直到1995年1月1日方才被T+1取代。自那以后,T+0非但并没有真正退出过江湖,反而一直就在公开与不公开的情况下不胫而走。只不过公开的T+0却从来就不属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只是大机构大资金的禁脔。在我国证券市场近三十年的实践中,这样的实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权证自从问世以来,就被前仆后继的投机者炒得热火朝天。初期所发行的配股权证名义上是为了在配股过程中保护老股东的权益,事实上,交易收益顷刻之间就可以在杠杆作用下翻上几百倍,而其价值却始终是负值。稀缺性、T+0和做空机制让权证炒作非但没有尽头,反而由于其迅速地满足了机构做空的需要而热得发烫。以股改名义设立的认沽权证在几十家券商的无限创设下为他们赢得了超过数百亿元的账面利润,而直接的亏损人却是包括游资和散户在内的市场参与者。

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我们这个市场却好了伤疤却忘了疼。2015年2月,随着50ETF期权产品的推出,A股市场继股指期货之后,再次有了现代化的期权产品。一开始,人们都以为股票期权由于具有权证所缺乏的合约品种众多、潜在供给量巨大、保证金、做市商及套利机制以及相对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应当不至于像权证那么过度投机,而只会更有利于对冲风险。可是,当波动率不仅仅是投资的结果,而是变成可博弈的工具时,这个市场的疯狂却并不是人们的理性所能够认知的。股票、股指期货、个股期权三位一体的创新在造就2015年那个令人喜出望外的牛市行情的同时,也为股灾的发生留下了伏笔。上证50股票期权开放之日也就是股灾到来之时,熔断机制不过是适逢其会,成为4个交易日蒸发了6.8万亿市值的导火索而已。

权证和股指期货的表现虽然疯狂,毕竟还有一定的入市条件限制,将资金不满50万元的散户投资者隔在门槛之外,而T+1交易机制下的T+0事实上的存在,则在似乎给投资者带来表面上利益均沾的同时,却在实际上给了资金实力更加充裕和强大的大机构大资金更加方便的割韭菜机会。所谓T+1条件下的T+0,无非就是留着底仓,拉高减仓,不断倒手,不断推高,从中获利,还能通过更方便T+0的ETF打包出货!而在这种极具投机性的翻来覆去的炒作中,资金微薄的散户有几个是真正能经得起折腾的呢?

市场之所以倾向于股票交易放开T+ 0,并不意味着对T+0交易机制更容易放大风险的缺陷视而不见,相反,至少T+ 0比T+1有可能更多地体现对广大投资者公平交易权力的尊重以及对投资者利益更好的保护。废除大机构大资金通过权证、股指期货、ETF进行T+0交易,并且还能在股票交易T+1机制下通过T+0割散户韭菜的特权,方才不仅有可能在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的市场交易条件下,让广大在资金和信息方面始终处于弱势一方的中小投资者,有可能不仅在当天卖出所持股票以实现当天盈利,而且也有可能在股票出现风险迹象的时候及时止损以规避风险。

提高市场活跃度,不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需要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制度性限制,把政策设计的重心转移的真正关心投资者保护上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