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国政协委员共话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原标题:丰富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加强数字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李文 周尚伃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围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热议发展方向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中,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就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如何用数字经济给传统制造业赋能等话题,政协委员们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表示:“数字经济是跟大数据相关的,但也与传统经济紧密相连。数字经济目前比较成型的,能带来效益的,是在金融支付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董事长江浩然也看好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江浩然建议,要丰富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特别是向农业、工业、社会治理、金融等领域纵深发展,推动各种新的场景落地;要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软硬件支撑建设,加快数字化人才培育。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目前数字技术在快速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这次疫情催熟了一些产业,一是直播成为新的媒体形式,不再限于‘秀场’和‘带货’,医生、各行业专家学者的知识类直播大量产生。二是远程办公,将来还可以发展为对每一个员工的决策做数字化回溯,看谁的预判更加准确,变成强大的知识管理工具;三是在线问诊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药研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副省长凌文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他表示:“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发展数字经济绝不只是发展新经济,还要把传统工业数字化,用数字经济给传统制造业赋能。比如服装制造、汽车制造的流水线可以通过数据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通过深挖、创造需求来推动经济发展。”

新基建提供新动能

谈到数字经济,就不得不提“新基建”。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而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数字经济所依靠的新基建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投资,促进竞争,但最好不要直接投入;国家在数字经济依靠的关键技术上需要做好备胎计划,降低中美关系紧张造成教育科研、技术交流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仿照经济特区,设立一些大学教育和基础研发的特区,创办高水平的大学教育,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吸引全球尖端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表示,“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6.7倍,推动数字经济新基建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则建议,要以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为突破口,加大重点项目投资。新基建更多为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可以跨区域跨时段高效配置,应对突发事件的弹性和韧性更强。

面临的挑战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其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法律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保证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成为本次两会委员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存在数据孤岛、数据垄断、数据滥用的问题,数据的有序流动不畅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表示。同时他建议,一要针对数据的收集、使用、管理、监督几个方面尽快立法。二要数据将来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需要确定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规划司司长卢山也表示,“既要加强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也要加强创新实践经验的总结,防止数据孤岛、数据垄断、数字鸿沟的问题,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对数字经济的战略谋划和统筹推进工作力度不足,对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融合重点、技术重点突破领域等缺少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忽视数据源头建设,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难、协同效率低,数据的条块分割严重,政府‘数字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政策缺乏明确的落地机制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表示。杨维刚建议,一要实施“数字经济强国”战略工程,把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二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三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推工业投资新一轮增长;四要加强产业布局规划,推进数字产业城市群建设;五要拓展维度,多平台、多梯度引进和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