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监管人员的双重角色:服务与监管同行

上海证券报

关注

  原标题:服务,与监管同行

⊙记者 林淙 ○编辑 邱江

每年4月底,年报截止的最后一天,有点像是“除夕之夜”。为什么这么讲?在这个年报提交的最后档口,数百家公司的年报蜂拥而至、集中披露。当晚,交易所公司监管部门热火朝天,好似喧闹的市集。一边厢,要全力协助公司提交大量公告,遇到业务不熟悉的,还要手把手耐心帮扶;另一边厢,有些年报披露不出的公司讨价还价、甚或胡搅蛮缠,监管人员要在态度上不卑不亢,原则上决不退缩。这一夜的缩影,恰恰集中折射了资本市场中监管与服务的复杂性。记者曾实地采访,得以窥见监管人员的双重角色之一斑,颇多感慨。

微观上如此,宏观也可镜鉴。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之路上,监管者从来就担着监管与服务一肩挑的角色。拉长历史的镜头,有很多鲜活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沪深交易所的成立,是政府推动、市场力量共同参与所结成的硕果。当时,监管者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市场服务者的角色,其服务的目标无非是要建立一个能够更加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推动微观企业提升经营效率的股票市场。在这个阶段,监管上没有先例可循,也遇到不少难关。市场建立之初,二级市场交易波动、认购权证发行火爆,资本市场的公开性和公众性带来的挑战凸显。加之规则和制度一时尚未完备,这样的背景下,监管的靠前也就成为不得已的历史选择。

由此,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与服务就在这样的辩证关系中渐次展开。简单来说,一旦市场过热、违规乱象层出不穷,对监管的期待就会多起来,要求整治乱象、严肃纪律;但当市场交易遇冷、活力下降,市场主体的声音又会受到更多重视,认为监管的“手”伸得太长,要求放松管制、服务当先。监管和服务就好似钟摆一般,在历史的车轮下不断调整、来回摆动。股改前后的一段历史就是鲜明见证。2005年股改前,上证综指曾一度跌至998点,市场如一潭静水、一片悲观,对改革和服务的诉求日益清晰。2005年股改启动,随着股权分置局面得以逐步改变,市场迎来一波牛市,但过度的火热又很快演变为概念横行,监管被动出手。回顾这样的历史,也可以说,监管维护好了市场秩序,守住了底线,本身就是一种最基础的服务。

这样的场景在资本市场的30年历程中,时而轮回,循环往复。市场活跃的时候监管多一点,市场冷清的时候服务多一点。大多数人见多不怪。但身在其间的监管者,在一次次的更迭往复中,角色却不免有些尴尬。何时该监管?何时该服务?监管和服务的边界到底怎么把握?哪怕同一个事项,在不同维度下,可能也会有不同的诉求。就拿概念炒作来讲,在市场冷清的时候,就希望口子把得松一点,在市场交易火爆之际,紧盯一些又成了市场的期待。再拿减持来说,对中小股东来说,总希望大股东少减持一点,而在大股东来看,拿着流通股不减,在资本使用上又陷入被动。一边的监管,实则服务了另一边的市场需求。监管和服务之间的分寸和拿捏,多有为难。

当然,市场的感受和需求大多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解决的办法。市场的建设者也好,监管者也罢,其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市场的需要,支持市场主体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问题在于,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不一样,甚至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段下的需求也有不同。监管者在监管与服务的钟摆下,适当地调整、拿捏分寸,为的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有时候监管靠前一点,有时候服务更多一些,考验的也是监管的艺术和分寸。但这样的调整与摆动,有时难免显得被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之道还是要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机制和制度。对于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如果能用市场的机制去有效配置,用制度的安排实现有效约束,那么监管者的重担和困惑可能就会缓解大半。停牌的改革就是很好的例子。过去,很多市场主体在筹划重大事项时都希望把牌停下来,好安安心心办事。但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停牌意味着对交易权利的限制。双方的诉求如何平衡,曾长期困扰着监管层。不允许停牌显得监管过硬、过刚,服务不到位;允许停牌又让中小投资者不满意,对市场交易的流动性也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这样的两难,随着对停牌机理的厘清、相关制度的出台,已经迎刃而解。共识形成、规则明确后,筹划重大事项的不确定性可以由市场交易吸收消化,那些曾经似是而非的停牌需求也随之消散,监管与服务的角色摆布也就轻松了不少。

当然,更要有担当作为。证监会曾表示,要把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落到实处,监管者要敢担当、善作为,始终把投资者的利益、市场主体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去年以来,证监会着力推进注册制、并购再融资等制度优化创新,多措并举推动质押纾困、债券风险的化解,这些都体现着监管者的担当作为。交易所在信息披露上也与时俱进,优化规则、简化披露,帮助上市公司减少信息披露成本,在工作方式上提出要“开门搞监管”,摸排情况、出谋划策、搭建平台,为公司排忧解难,还推出了一场场针对性强的培训。这些,都凝聚着一线监管心系市场的情怀。

说到底,规范与发展并重、监管与服务并举,都意味着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服务始终与监管同行。服务有没有到位,还是要看市场满不满意、投资者认不认可。当前,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正在扎实推进,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已经在市场供需机制、交易价格等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市场机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这些制度改革的支撑,面对今年以来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局面,监管谦抑一些,服务突出一点,焕发出市场更大的活力,正可谓是适逢其时的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