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记忆】沪太长途汽车与沪太路公交的百年历程,今天为你细细道来

上海发布

关注

上海与邻省之间的长途汽车客运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因公路尚未修筑,这一阶段经营公路运输的企业,都是先行筑路,再予通车营业,路车一并管理和经营,这是上海首批公路客运企业的一个特点。最早辟通并营运的公路客运线是上海至江苏省太仓浏河镇之间的沪太线。今天一起回顾一下沪太长途汽车与沪太路公交的历史记忆吧。

一、创立

浏河镇古称刘家港,郑和下西洋多次从这里出海。浏河属太仓,与宝山、嘉定交界,当地盛产棉花,并有盐场之利,海产水鲜也十分丰富。但浏河至上海陆路交通极为不便,商旅清晨从浏河出发,傍晚方能到达上海,开埠后,上海成为贸易中心,沪太间商业往来频繁,急需辟筑公路,通行汽车。

清雍正年间浏河镇图

1920年12月,在一次太仓旅沪同乡会举行会议时,有人提出修建沪太公路之议,取得同乡会一致赞成。1921年5月15日,正式成立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沪太公司)。

早期沪太长途汽车车型

路线选定为沿旧时乡道经潘家桥、罗店、刘行、顾家宅(今顾村)、大场等乡镇,抵达上海,沿途市镇较多,对发展营业有利,且比走海塘堤安全。正逢私营沪太长途汽车公司筹筑沪太路,得其代垫筑路费用,再以带征收入,分十年归还,工程才得以顺利施工。

早期沪太公路影像

初建成的沪太路路面宽10米,两边路沟各为1.67米,土方高0.5米,上铺煤屑,厚2.7厘米,行车道宽8米,余下作为植树行人之用。在筑路同时,着手进行通车准备,除沿途察看设站地址,购买站基,设计图纸,建造车站,停车场,检验桥梁施工质量外,在上海共和新路中兴路口设立司机人员养成所,绝大部分司机是在沿线青年农民中招收培训。

1922年沪太公司设于闸北共和新路中兴路口的沪太长途汽车线上海车站

1922年3月23日起,上海至浏河全线通车。沪太全线共设上海、彭浦(庙头)、余庆桥、大场、塘桥、顾家镇(顾村)、刘行、长浜桥、罗店、潘家桥、霜草墩、墅沟桥等12个大小车站。票价每华里最早为一分半,上海至浏河全程票价为一元二角五分,全程行车时间为1小时20分钟。

1922年沪太公司初创时沪太干线路线示意图

2018年静安区在沪太路设立的沪太公路变迁示意图(陈寒松 摄)

1925年春的沪太线车辆

二、扩大

1936年沪太公司干线支线路线图

1929年,沪太公司增辟嘉定至罗店支线,以利嘉沪间出行。该支线自嘉定南门起,向东经新泾桥(澄桥)、施相公庙,越界泾桥(嘉、宝两县交界)至罗店,全程10.836公里。当年即筑成通车,“沪太”开行沪嘉线自上海起与沪太干线同驶至罗店后,经嘉罗支线抵嘉定南门,全程票价1元。从此由上海去嘉定无需再中途转车了。如今的公交841路所行经的嘉罗公路,正是当年沪太公司开辟的这第一条支线——嘉罗支线。

1934年沪太线支线沪嘉线站级票价表(上图)

今日841路站牌及车辆(中、下图:张渊源 摄)

1937年乌镇路桥北眺(Harrison Forman 摄)

1932年,沪太公司有鉴于设在闸北中兴路的上海车站距离上海闹市中心尚有一段距离,不适合当时发展形势,为了加强客运能力,遂萌生迁站之意。不久后便在乌镇路桥北堍光复路地段选定基地,建造新的上海车站,原站则改为北区车站。

1937年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广告

20世纪30年代行驶在沪太线上的奔驰牌长途汽车

1932年沪太公司有了第二条支线——宝淞刘支线。该支线线路成“丁”字形,由沪太干线上的刘行向东至三官堂(今同济路宝杨路口)分为两路:东路经宝山至吴淞,北路至月浦。宝淞刘支线全长16.5公里,分设杨行、三官堂、宝山、吴淞等站。这条宝淞刘支线大致与当今公交宝山29路线路(宝杨码头—杨行—刘行—菊联路)相仿。

今日刘行站点上的宝山29路(陈寒松 摄)以及2012年时的淞嘉线、淞罗专线(张渊源 摄)

三、受创与复业

1937年抗战爆发,沪太公司中止了营业。抗战胜利后,上海各家长途汽车公司立即积极筹划复业。

1947年沪太公司干线支线路线图

1947年11月1日,因江苏太仓境北部的沙溪、浮桥一带商旅往返沪地较多,“沪太”增辟浏直、浏浮两条客运支线,每日各有2个班次。浏直支线,由浏河向北至茜泾,折向西行,经牌楼、岳王、沙溪,达直塘,全长21公里(后发展为太浏沙线,与现太仓公交301路略同);浏浮支线,由浏河向北,经茜泾、仪桥,达浮桥,全长13公里(后发展为太浮线,与今太仓公交302路略同)。

曾经的太仓201路公交车可往返于太仓、浏河与浮桥之间(李凯 摄)

四、新生

1950年上海交通手册中的郊区长途汽车沪太线线路信息(“广复路”应为“光复路”)

1952年交通日记刊载的沪沙线行车时刻表以及各线票价表(旧币制)

1952年7月1日,苏南汽车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接办沪太公司各线客运业务,沪太干线(上海—浏河)客运改为沪沙线(上海—沙溪)的一个区间段。7月16日,苏南公司又将上海车站迁并虬江路865号沪长途汽车上海车站,浏河汽车站则移至浏河新闸桥南堍100米外。沪沙线每天早上6时50分至下午16时40分开行,最大间隔为每隔一小时1班,全天共12个班次。且仍秉承过去“沪太”的优良传统,每星期一早上头班车提早15分钟发出,每星期六末班延迟15分钟发车。

1954年和1956年交通日记刊载的沪沙线行车时刻表

1958年交通日记刊载的江苏省长途汽车公司所属沪浏线等信息

1958年1月,宝山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上海市公交公司开始逐步接管原“沪太”所经营的各线客运业务。1959年6月1日,在北站(虬江路车站)至罗店间开行北罗线公交车,线长23.33公里。北罗线主要行经路线与原沪沙线的上海—罗店区间相同,由此成为沪太路沿线市郊公交线路的主力。

1960年公交手册中的长途沪沙线票价表

1960年4月29日,市公交公司汽车三场正式接办沪沙线客运,并改长途客运班线为公交线,运营于沪浏区间段,线路自北站起仍循沪沙线原先经停的大场、刘行、罗店、潘家桥、洋桥等站点抵达浏河。1961年9月16日起改称北浏线。

60年代北浏线车票(陈寒松 提供)

北区汽车站和曾经辉煌的“北”字线们(张渊源 摄)

五、改制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公路越来越难以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公路改建势在必行。

1995年改建后的沪太公路

1995年,沪太路拓宽改建工程竣工投用。在改建过程中,同时考虑到缓解沿途重要集镇镇区段交通压力的问题,对主线进行局部改线,避开镇区拥堵地段,如此形成了沪太支路、顾太路、罗太路、潘桥路、洋桥路等多个已更名的沪太路镇区老路段。

因沪太公路镇区路段主线改道后留下的大场、顾村、罗店、潘桥的老路段

进入2000年后,沪太公路沿线交通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鉴于沪太公路在路网中的重要位置,其被纳入扩容干线公路的范围,沪太公路改建工程南起外环线,北至江苏省界(浏河界河桥),全长20.92公里,并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工程于2007年1月1日开工,2009年11月竣工。此次拓宽改建,有效缓解了宝山、嘉定两区的交通拥堵,大大缩短了顾村、罗店等大型居住区往返市中心的时间,一举将罗店新镇纳入城市车行“半小时生活圈”。

2009年时的上浏线老站牌(张渊源 摄)和车票(陈寒松 提供)巴士长途公司运营的上浏线(贺佳伟 摄)

至2010年底,沪太公路沿线公交车辆已发展为北罗线、北罗专线、北华线、963路以及通过部分路段的罗南线等。

2014年4月,由北区汽车站往来罗店间的北罗专线,更名为840路,实行无人售票单一票价模式。

2016年6月30日,结合沪太路公交专用车道的开辟,对沪太路沿线多条线路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借以打造“鱼骨状”公交线网结构。

2014年刚刚完成更名的840路(张渊源 摄)

沪太公路顾村段晨曦(张渊源 摄)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图溯上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