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吴固收李勇·一周策略】货币政策加大宽松,财政政策加快配合(2020年第12期)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李勇宏观债券研究

报告摘要

观点

专题:4月定降再次到来,外似宽松内实精准:4月3日央行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实施,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2次总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利率债:周一公布了2020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受疫情影响生产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周二公布了2020年3月份官方制造业PMI相关数据,全国范围内复工复产和物流的恢复虽已随着国内疫情的缓和而加快,但在疫情完全结束前,内需恐难以完全恢复;同时海外疫情处于扩散期,疫情防控失策超预期,风险的进一步升温使得避险情绪增加,对于安全资产的需求随之提升,基本面的疲弱利好债券市场。内外经济压力仍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持续加大,周内降准降息之下债市行情延续,同时我国资金面依旧处于相对宽松状态,因此预计长端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信用债:

本周公用事业行业债券交易量继续扩大,与此同时,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材料及能源等行业的债券交易量在本周也有所上升,这与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之后各地出台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密切相关。随着各地复工进程的加快,重大项目的逐步铺开,以及5G基站的加快建设,相关行业交易量必然会继续增长。当前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此前受疫情所困的房地产、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的发展趋势值得看好,引鉴2003年非典经验,疫情后期上述行业迎来报复性消费上涨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行业债券的偿债压力可能会得以缓解。而另一面国外疫情形势逐渐加重,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可能会遭遇重挫,鉴于国外疫情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该类型行业短期内的偿债压力可能较大,其偿债风险值得关注。

可转债:央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 A 股大盘的刺激可能不是很大,对于债务较高、资金敏感型行业将会受益不少。新老基建、科技板块仍是配置主线,同时随着融资环境改善和市场利率的下行,一些物流、环保板块也值得关注,如顺丰转债、瀚蓝转债,顺丰是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债项评级为AAA,瀚蓝环境是国内领先的环保企业,债项评级为AA+级,债项评级都是中高级评级,债底保护性强,平价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参与之前应该做好波动的准备,同时仍需时时关注疫情动态及国家政策走向。

海外宏观:本周经济数据方面,4月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初请失业金人数和续请失业金人数,初请失业金人数达664.8万,是前值328.3万的2倍,也远高于预测值350万,续请失业金人数302.9万,高于前值178.4万,低于预测值488.2万;美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数3月下降70.1万,预测值为下降10万,前值2月份数据为增加27.5万,美国ADP就业人数3月下降2.7万,预测值为下降15万,前值为增加18.3万;3月,美国失业率为4.4%,高于预测值3.8%和前值3.5%,美国时薪年率3.1%,高于预测值和前值3.0%,美国劳动参与率62.7%,低于预测值63.3%和前值63.4%;3月31日,欧元区CPI年率报0.7%,低于预测值0.8%,前值1.2%,而核心CPI年率报1.0%,低于前值1.2%。

风险提示:利率债:海外疫情发酵,经济下行压力。信用债:疫情影响持续,关注高收益率债券投资机会和风险。可转债:关注股市波动风险。海外:(1)市场超调超预期;(2)疫情管控失策超预期;(3)民粹情绪反弹超预期。

正文

1.专题:4月定降再次到来,外似宽松内实精准

事件:

4月3日央行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实施,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2次总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除此之外,央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点评:

3月降后4月又降,政策力度不断加强。4月3日央行公布的定向降准操作整体符合市场预期,这样判断原因有四:第一、3月31日的国常会以及4月3日早间的央行领导发言均表述了近期将要进行定向降准的预期。第二、除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方面第三批专项债将要提前发行、特别国债重出江湖以及赤字率适当提升等措施接连推出,随着一系列财政政策不断落地,需要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给与财政政策腾挪的空间。第三、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预计一季度实际GDP有可能跌至-7.5%的水平,因此二季度经济能否回升对于全年保就业、保小康的目标达成极为重要,也因此货币政策要持续宽松以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第四、从资金面角度来说,4月是缴税大月,此时降准也有对冲大月税期,呵护资金面的目的。

政策频出看似宽松,精准操控方为核心。从年初以来3次(定向)降准,2次降息、3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设定提出引导2020年新增信用债净融资1万亿等目标来看,货币政策看上去不断宽松。但从每项措施的操作上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操作仍然体现精准调控、调结构、降成本的主基调。这样判断原因有四:第一、3、4月两次定向降准主要针对仍是中小型银行,尤其4月对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仅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进行定向降准更体现对中小行的支持,并以此来作为促进支持小微、民企的手段。第二、虽然央行年初以来2次调低OMO的利率,但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降息的幅度相对较小,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定力。第三、本次政策除了定向降准之外,还调低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其目的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体现了政策调整注重精准性、结构性的引导,而非一味大水漫灌。第四、虽然本次央行降准主要针对中小型银行,但同时在4月3日上午银保监会的领导也就中小型银行的风险和问题进行了表述,这体现出宏观政策上支持同时强化监管的理念,也进一步印证了精准调控的基调。

4月LPR仍将下行,存款基准值得关注。受3月末OMO调低利率以及本次定向降准的双重作用,并根据历史经验判断,预计4月LPR将会有继续下调的可能,这也体现了央行调结构、降成本、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整体目标。而对于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从央行的目前的表述来看,短期受CPI仍然高位以及内外均衡、民生等因素影响,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需要慎重。但从长期来看,在降息周期打开、LPR不断推进、以及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经济受创较大的背景下,存款端的利率水平存在下行的压力。同时若降息过晚,其对2020年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作用又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存款基准利率水平的调整既不能多降,但也不宜晚降。

2.利率债策略分析

2.1.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资金流动性

本周(03.30-04.05),2020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中标利率较此前下调20个BP,该公开市场操作于下周4月06日到期;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该公开市场操作于下周4月07日到期。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降准降息后续跟进。3月30日7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下调20个BP,利率降幅大于之前几次,标志着央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抗疫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策略。预期后期MLF利率将同等幅度下调,并带动LPR报价下行,货币政策仍有持续放松的空间,降息周期开启,后续降息会持续跟进。降息幅度再度扩大,市场利率引导下行。3月30日7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下调20个BP符合我们的预期。原因在于:第一、美联储3月连续两次紧急降息累计150个BP,而央行小幅降息20个BP,从力度和时点上依旧符合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第二、3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次公开市场操作是政治局会议要求的进一步响应。第三、此前央行于2月3日下调OMO利率10个BP,此次下调是继2月3日以来的第二次下调,降息速度加快,降息幅度变大,体现出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为财政政策发力腾挪空间。第四、OMO利率的降低有助于引导MLF和LPR下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内外经济压力较大,逆周期调节加码。近日,海外疫情仍在扩散,我国内外经济均面临较大压力,外部经济环境持续恶化,输入性防疫压力不断上升,外需和国内企业复工复产都面临一定挑战,受疫情影响,预计一季度GDP预计将收于负值。同时,在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全球经济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需要货币政策进行对冲,配合财政发力,拉动实际需求,强化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企业经营利润,为疫情后期的稳增长稳就业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降准降息蓄势待发,宽松加码有望落地。对于一季度而言,由于疫情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在开年表现出对于资金面强有力的呵护。随着政治局会议提出一系列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措施,对后期货币政策判断:预计后续MLF利率将同等幅度下调,并带动LPR报价下行,同时还可能会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各类积极政策将会继续出台。整体上判断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流动性持续宽松,预计四月仍将继续有降准、降息的操作。

2.2.长短端收益率

短端收益率在均值上较上周有所回落,从趋势上看,本周短端收益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从数值上看,本周五1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6548%,较上周下降8.64BP。长端方面,从数值上看,本周五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6142%,较上周上行0.52个BP。展望后期:本周一公布了2020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受疫情影响生产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本周二公布了2020年3月份官方制造业PMI相关数据,全国范围内复工复产和物流的恢复虽已随着国内疫情的缓和而加快,但在疫情完全结束前,内需恐难以完全恢复;同时海外疫情处于扩散期,疫情防控失策超预期,风险的进一步升温使得避险情绪增加,对于安全资产的需求随之提升,基本面的疲弱利好债券市场。内外经济压力仍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持续加大,降准降息之下债市行情延续,同时我国资金面依旧处于相对宽松状态,因此预计长端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2.3.宏观数据及高频数据分析

宏观数据方面:2020年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202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107.0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速收于-38.3%。疫情影响生产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2020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具体分析其原因有三:一、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延迟复工,企业未能正常生产销售,利润大幅下降。二、工业品价格下行影响利润,2020年1-2月PPI同比下降0.2%,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盈利。三、企业成本高企也对企业盈利产生一定的压力。分行业来看:绝大多数行业利润大幅下降,41个行业中37个同比下降,部分民生行业仍有增长。具体来说,上游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降幅较大,分别收于-45.6%、-86.2%,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幅长23.7%。中下游行业受损严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速分别收于-87.0%、-79.6%、-68.2%,部分民生行业增速为正,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分别收于31.5%、2.2%。疫情影响内外需求,收入增速大幅下滑。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其中1-2月营业收入增速收于-17.7%,主要源于疫情防控导致的生产销售的延迟。同时,1-2月营业成本增速收于-17.8%。量化来看:2020年1-2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与成本累计值为94.19元,比2019年增加1.14元。企业杠杆轻微下降,国有、外资共同拉低。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0%,较上年末水平轻微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4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下降1.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加0.6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不变。按不同行业来看,采矿业资产负债率为59.7%,较上年末增加0.6个百分点;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收于55.3%,较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收于59.2%,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杠杆率较为明显反映了盈利情况。销售较差被动补库,去库压力较大。2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扩大至8.7%,增速较上年末增加6.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收于-13.5%。环比来看,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1月份下降26.63%。2月产成品周转天数26.1天,同比增加6.4天;账款回收期71.3天,同比增加19.1天。周转天数、回款天数均明显增加,显示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综合生产和库存情况来看,本月处于被动补库阶段,未来企业面临去库压力。

2020年3月31日,统计局公布中国2020年3月份官方制造业PMI相关数据:3月官方制造业PMI收于52.0%,前值35.7%,较前值大幅回升16.3个百分点;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收于52.3%,前值 29.6%,较前值大幅回升22.7个百分点。复产复工加速回升,生产环比回升。3月生产指数收于54.1%,较上月大幅回升。各地区复工复产率齐头并进,湖北地区快速上升。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也在持续上升。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比上月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中小企业复工率也在逐步上升。从高频指标来看,近期高炉开工率持续回升,已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降幅也在收窄。内需修复外需偏弱,外防输入压力不减。3月新订单指数收于52.0%,较前值回升22.7%个百分点,进口指数收于48.4%,较前值回升16.5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收于46.4%,较前值回升18.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的回升表明3月内需有所修复,新出订单指数回升幅度较小且处于荣枯线下表明外需仍较弱。尽管国内疫情得到缓和,但在完全结束前内需很难完全恢复。随着疫情相继在欧美爆发,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累计确认人数均超过中国,外贸受到严重冲击。预计欧美疫情将在今夏得到控制,外需在未来将会承受较大压力。库存回补波动较大,价格承压PPI负值。3月产成品库存指数收于49.1%,较前值轻微回升3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收于49.0%,较前值回升15.1个百分点。目前需求仍然弱于生产且仍将持续,企业处于主动补库状态,未来面临去库压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43.8%,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5.5%,较前值回落5.9个百分点,根据高频数据以及PMI出厂价共同测算,预计3月PPI将继续降至-1.1%--1.2%的水平,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仍大。总结及分析:随着疫情形势的缓和,全国范围内复工复产的加快以及物流的恢复,企业的生产销售均逐渐回归正常,3月PMI大幅回升符合预期。但随着欧美疫情的爆发,外贸将受重创,外需在未来将承受较大压力。在疫情完全结束前,内需将得不到完全恢复。因此,未来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3月27日中央召开会议,对国内经济传递积极信号,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新一阶段经济刺激政策将密集落地。目前国内经济活动并未完全恢复政策,第一季度GDP将或为负增长,预计后期会有刺激政策不断落地,同时央行在3月30日进行逆回购利率20BP降息,预计二季度央行仍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出台,这也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预留了空间。

高频数据方面:上周房地产整体表现持续回升,汽车表现呈现回落状态,煤炭价格呈现回落态势。上周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回升,截至3月29日,周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共成交272.92万平方米,较上周增加45.03万平方米。上周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截至3月22日,市场日均零售2.58万台,同比增速为-40%,较前值有所回落。本周主要钢材价格持续回落,Myspic指数有所下行。本周较上周焦煤价格、动力煤价格均持续回落,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较上周有小幅度回落。截至4月02日,有色金属各品种价格涨跌互现。分品种来看,相比上周,锌价回升0.57%,铅价回升1.71%,铜价回升1.06%,铝价回落3.70%。

2.4.周内政策梳理及分析

本周的重要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第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4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第三、中央财政加快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拨付第三期出资75亿元人民币。第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和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有关情况。

1. 3月31日,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PPP项目绩效管理内容和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保障项目合作各方合法权益,让PPP项目更好地实现物有所值、按效付费。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它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PPP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拉动了社会投资,也降低了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助力民生改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全社会复工复产脚步加快,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开工建设,其中不少是PPP项目。这时出台《指引》,有利于PPP项目用好资金,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把PPP运行效果“晒出来”,提出量化约束标准。《指引》明确,PPP项目绩效管理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及项目管理等内容。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两部分。总体绩效目标,是PPP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根据总体具体年度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指引》要求绩效目标的设定应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物有所值的理念,体现成本效益的要求,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实现性。《指引》对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绩效评价分别提出了共性指标框架。比如,在建设期对社会资本的绩效评价分为产出、效果、管理三项;在“效果”子项下,进一步考察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可持续性和满意度;而对“满意度”的评价,来自政府部门、项目实施机构和社会公众各方面。这个评价“打分”很管用——是按效付费、落实整改、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通俗地说,设计这一套绩效管理指标,就是来考察PPP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管得“严不严”,建成后用着“顺不顺”,结账时掂量“值不值”。今年2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了升级换代。新平台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成果,提高了PPP项目信息的校验度和准确性,把PPP运行质量“晒出来”。这次出台的《指引》,更进一步对项目运行各个环节提出标准化考察要求,提出可量化约束标准,对PPP运行质量进行量化评估。精细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这次疫情,大家更加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保障粮食生产,PPP也能派上用场——3月17日,大禹节水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签署协议,双方将采取PPP模式,共同推进5.22万亩农业灌溉项目和相关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预计项目投资额约2亿元。社会资本将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19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入库项目已达9459个,投资额14.4万亿元,累计开工3764个,一大批民生建设工程正“在路上”。PPP项目资金规模大、项目周期长、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民间资本既要合作,也要互相监督。从项目设计、融资、施工、验收到后期维护收费等,财政花钱要“物有所值”,民间资本也得“心里有底”。作为PPP项目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绩效考核都是实操中的难点。《指引》建立了完整的PPP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PPP项目的整体规范,也可避免实践中因缺少实施细则而导致的争议。在以PPP模式设立污水处理厂后,南京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由原先的1.58元/立方米下降到1.02元/立方米。对PPP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符合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这可以进一步强化“花钱必问效“导向,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百姓提供质优价惠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PPP信息公开和绩效管理,在提高政府信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制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当前,多个省市已经公布了基建投资计划。与此同时,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迎来新的“风口”,成为拉动投资的新引擎。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基建”,作为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措施,短期看可以稳投资,发挥“乘数效应”;长期看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释放经济潜力的重要措施。在充分发挥PPP模式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作用方面,国内已经达成共识,不仅中央层面加紧机制建设,地方也在快马加鞭。3月19日,广西推出十条新举措,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等方面大力推广PPP模式。比如,明确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要全面实施PPP模式;政府债务负担比较重的地区应将PPP作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方式,利用PPP模式有序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地方发展。四川省日前也下发文件,推动行业部门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农林水和社会事业领域全面加大放开准入力度,鼓励市县采购社会资本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重点鼓励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需求。在PPP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体系中,《指引》为PPP模式更好发挥拉动作用补齐了制度短板。这为项目后续实现PPP资产交易、交易后项目运营效益,以及PPP资产通过证券化等进入标准化资产交易市场提供了连续性、统一性和更加具象且多维的评价指标。《指引》在落实新基建计划、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方面,将进一步激发或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性,有利于践行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目标取向。《指引》强化了提高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的可行性,将有效释放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供给的潜在效能,对冲或降低PPP项目各参与主体的风险。

2.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4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此次定向降准分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本次定向降准面向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立足当地、扎根基层,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人民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3. 4月3日,中央财政加快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拨付第三期出资75亿元人民币,带动其他股东单位落实90亿元。截至目前,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累计到位资本金496亿元。到位资本金将全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力争2020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00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62%,带动融资担保行业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加快股权投资,力争2020年投资10家支小支农成效明显的地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壮大机构实力,更好发挥资金放大作用,引导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精准聚焦支小支农,带动融资担保行业进一步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下一步,财政部将认真抓好政策贯彻落实,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快投资运营,引导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全力以赴支持复工复产。

4. 4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和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主要内容如下,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前下达限额,有利于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对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多次召开的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多次对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进行了研究部署,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财政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预计约提前2.5个月完成既定发行任务。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使用的项目上的是8255亿元,占发行额的77%,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地用于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约1300亿元,积极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从发行情况看,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5年,其中10年期及以上长期债券发行9331亿元、占86%,较2019年全年占比(34%)提高52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期限更加合理、与项目实际期限更加匹配。总体看,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情况较好。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做好前期已下达专项债券限额发行使用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一安排是综合2020年预算安排、地方实际项目建设需要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等因素确定的,近期我部将抓紧履行相关程序后下达。资金投向上,继续重点用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和投资需求变化等适当优化投向,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额度分配上,坚持“资金跟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的地区给予倾斜。同时,对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适当提高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前期财政部已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督促地方提早着手作好准备,提前开展项目储备、审核、遴选等工作。从目前地方反馈情况看,这次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后,可以尽快落实到项目上,预计能够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作用。此外,财政部高度重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配合,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普遍降费,取消反担保要求,提升服务效率,加快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展期,优先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和贴息等。财政部还会继续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协同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专项债更多的要体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要求,跟以往做一些比较的话,主要亮点和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合理扩大规模。根据全国人大授权,经国务院同意,这两年都提前下达了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提前下达2019年新增专项债券的额度是8100亿元,今年这项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在此之前,已经提前下达了1.29万亿,加上此次再下达一批额度,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将超出上年。二是发行和使用进度提前。刚才介绍了,截至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加上这次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进一步提前,有利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及早发挥作用,对冲疫情影响。三是坚持“资金跟项目走”。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四是优化资金投向,体现疫情防控需要和投资领域需求变化。在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同时,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提高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加大带动作用。对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允许地方在符合政策规定和防控风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提高专项债券资金的拉动作用。目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如何?第二当前国际市场动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请问银保监会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债务的规模这些年有一些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是可控的。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21.31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2.9%,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加上截至2019年底的中央政府债务16.8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5%,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总体可控。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支持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金融服务。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开市以后提供了1.7万亿元的短期流动性。在年初我们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8000亿元的基础上,3月份我们定向降准释放了5500亿元长期资金,用于发放普惠领域的贷款。二是提供再贷款再贴现精准支持,设立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一半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财政贴息以后,小微企业负担的利息成本低于1.3%。除了3000亿元,我们还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由原来的2.75%调成2.5%,央行运用低成本的普惠性资金支持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3月30日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再次下降20个基点,今年以来累计下降了30个基点。四是统筹发挥金融系统合力,督促国有大型银行加大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落实好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服务好基层,加大逆周期调节。这些措施的成效目前看起来是显著的。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在实体经济没有完全复工达产的背景下,新增贷款创出历史新高。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部金融风险冲击得到有效防范。国务院第88次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金融支持。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前面有一个3000亿元,后面有一个5000亿元,这次1万亿元,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帮助点多面广、市场融资成本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再贷款、再贴现的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中小银行分布比较广泛,扎根基层,天生具有普惠的性质,说一句通俗的话,“小银行要傍大款也傍不上,他们只能服务小企业,所以天然具有普惠性”。对中小银行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支持中小银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业,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大债券融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并拓宽企业多元化低成本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坚持底线思维,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货币政策总量、逆周期调节,同时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关系,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特点和目前面临的约束条件,落实好出台的各项应对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从去年8月份开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下降了26个基点,这导致了银行利差的压缩,一些银行呼吁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怎么看这个问题?利率下行表面上看确实是银行的利差在缩小,但是我们也会采取很多措施,比如央行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另外我们保持市场合理充裕的流动性,这样银行从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加大对银行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存款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当然作为一个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这个工具比较特殊,所以实行起来要考虑得更多。比如物价的情况,现在CPI明显高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是1.5%,CPI是5.3%,这个问题要考虑。另外也要考虑经济增长,还有内外平衡的因素,利率太低了,是不是货币贬值压力也会加大等等这些因素。特别是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如果调整成为负利率,要充分评估,要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所以,总的来说,作为工具是可以用的,但用这个工具要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数量有4000多家,资产总额约占到整个银行体系的1/4,应该说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的来看,当前中小银行总体运行稳健,虽然不良资产略有上升,但是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都处在合理区间。近三年以来,特别是中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银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定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扭转中小银行偏离主业、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回归本源、深耕本地、下沉服务,特别是强化社区和县域金融服务。对异地经营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积极探索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强化“三会一层”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评估和问责。对于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纠正不当履职。实行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优化股权结构。严格审核股东资质,强化对股东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穿透式”管理,规范股东行为,依法整治违规占用银行资金、非法获取银行股权、股权代持以及使用不正当手段操纵银行经营管理的行为。最近我们也查处了一些中小机构股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坚决清退问题股东,严格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股权集中托管,对股权质押、变更和增资行为严肃作出了规范,切实防范内部人或者一些大股东违法把银行金融机构当成提款机。四是压实各方责任。首先,压实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银行经营的好不好,第一位还是靠银行自身,主体责任一定要到位。要通过严监管倒逼银行落实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依法规范经营。其次,推动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中小银行基本是地方经营的,地方国有资本股东也要落实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地方还要落实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银保监会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管责任,既然干了监管,就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当“稻草人”。要敢于监管、善于监管,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增强资本实力。通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留存,增强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支持地方向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同时,也特别欢迎符合条件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外资机构参与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中来。六是坚持分类施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实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区分轻重缓急,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对少数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七是加大金融反腐力度。对一些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让干坏事的人付出沉重代价。总之,通过这几年的规范治理,中小银行发展模式、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抵御风险能力等均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我们对中小银行应对风险能力是非常有信心的。下一步,银保监会还会继续坚持和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化解风险,推动中小银行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有一些中小银行历史上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对于这样少量的机构,我们还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行一策,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的战投等等,加快改革重组。我们也会充分评估处置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好各种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可能也会有“冒泡”的,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底数,基本在我们掌握之中,不会出现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2.5.下周关注的因素及策略

下周主要关注的事件有以下三点:第一、数位地方财政人士表示,第三批专项债额度还未下达,但是项目已经申报完毕。最新的消息是上报的第三批项目国家发改委层面审核完毕,已经下到省发改委层面。第二、重庆市2020年首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28个,总投资约1054亿元。其中,新基建重大项目22个,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总投资815亿元。第三、2020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该公开市场操作于下周4月06日到期;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该公开市场操作于下周4月07日到期。

3.信用债策略分析

本周(3月30日-4月5日)一级市场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共发行201支,总发行量1,890.71亿元,较上周减少了1,394.14亿元,总偿还量790.30亿元,较上周减少了1,129.16亿元,净融资额约为1,100.41亿元,较上周减少了264.98亿元。从本周发行短融、中票和公司债实际发行的加权平均利率来看,短融、中票和企业债的发行利率较上周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公司债的发行利率较上周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二级市场方面,银行间和交易所信用债合计成交6,237.43亿元,总成交量较上周5,538.76亿元增加了698.67亿元,分别来看,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别成交3,054.25亿元、2,669.85亿元、389.32亿元、124.01亿元。

从收益率方面来看,本周国债各期限到期收益率均呈下降趋势。具体来看,截至4月3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6548%,较上周1.7412%下降了8.64BP。3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0076%,较上周2.0713%下降了6.37BP。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142%,较上周2.4038%下降了8.96BP。7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546%,较上周2.6074%下降了5.28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5965%,较上周2.6090%下降了1.25BP。

从交易方面来看,本周AAA主体级别的债券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的周交易量相对高于公司债;本周AA主体级别债券中,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周交易量均低于AAA主体级别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公司债和企业债周交易量均高于AAA主体级别的公司债和企业债。AA主体级别中期票据交易量相对较大。本周工业行业债券周交易量最大,高达2,515.86亿元。其次为公用事业、材料、能源、金融、房地产、可选消费和电信服务,周交易量分别为1,034.92亿元、601.55亿元、573.26亿元、365.97亿元、268.27亿元、164.11亿元和117.20亿元。其他行业债券交易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一级市场上,总发行量、总偿还量和净融资额延续上周趋势,均小幅下降。本周三项指标下降幅度较小,一级市场仍然处于稳定状态。但一级市场已连续多周发行量下滑,暗示市场未来融资需求有进一步减弱的可能。短融,中票和企业债的发行利率降低,意味着三类债券受到追捧,说明投资者更加偏好信用资质优良的融资主体以及久期较短的债券,疫情与美股多次熔断的叠加影响使得近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保守。

二级市场上,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整体下降趋势,各类信用债收益率随之下跌,其价格也相应上涨。供求决定价格,表明各类信用债在投资市场上受到热捧,交易量较大。信用利差延续上周扩大趋势,疫情之下,各行业生产者经营受困,投资者仍对信用债的偿债能力表示忧虑,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同样,出于偿债风险考虑,投资者也更偏好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因此等级利差走扩。

分行业看,公用事业行业债券交易量继续扩大,与此同时,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材料及能源等行业的债券交易量在本周也有所上升,这与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之后各地出台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密切相关,同样与当前热门的5G新基建相关,随着各地复工进程的加快,重大项目的逐步铺开,以及5G基站的加快建设,相关行业交易量必然会继续增长。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此前受疫情所困的房地产、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的发展趋势值得看好,引鉴2003年非典经验,疫情后期上述行业迎来报复性消费上涨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行业债券的偿债压力可能会得以缓解。而另一面国外疫情形势逐渐加重,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可能会遭遇重挫,鉴于国外疫情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该类型行业短期内的偿债压力可能较大,其偿债风险值得关注。

4.可转债策略分析

本周可转债一级市场有2支可转债发行,总发行量20.09亿元,较上周减少1.35亿元;4支可转债偿还,总偿还量0.34亿元,较上周减少1.06亿元;净融资额19.74亿元,较上周减少0.31亿元。长期来看,目前可转债发行波动较大。本周共有22家公司可转债有新进展,其中9家公司通过了董事会预案,2家公司通过了股东大会;7家公司通过发审委,为蓝帆医疗、飞鹿股份、宁波建工、宝通科技、家家悦、泛微网络和中矿资源,行业属于医疗器械Ⅱ、化学制品、房屋建设Ⅱ、互联网传媒、一般零售、计算机应用和采掘服务;4家公司通过了证监会核准,为天创时尚、恒逸石化、 晨光生物、浙江交科,行业属于服装家纺、化学纤维、农产品加工和基础建设。

从股票指数走势来看,本周股票市场有所回调,指数走势下降,上证综指、债转股指数分别下降0.30%、2.02%,沪深300、创业板指、中小板 指分别上升 0.09%、0.15%、1.33%;本周可转债指数走弱,上证转债、 深证转债和中证转债指数本周跌幅分别为 0.74%、0.16%、0.60%。从申万行业指数的角度来看,本周各行业有涨有跌。涨幅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电子、综合、化工,上涨幅度分别为7.30%、3.43%、2.11%、0.75%、0.37%;跌幅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为通信、传媒、 休闲服务、计算机、银行,下跌幅度分别为4.16%、3.45%、2.63%、2.23%、1.55%。

可转债存续债券中,银行业存量可转债余额最多,高达1,485.44亿元,其他行业则分布较为平均。除银行外存量可转债券余额最多的另外四个行业为化工、公用事业、电气设备和非银金融。从申万行业指数可知,本周化工表现较好,电气设备、公用事业表现一般,银行、非银金融表现稍差,总体来看可转债本周表现较差。从个券涨跌幅可以看出,可转债涨跌情况与级别相关性较差,本周延续上周低级别可转债变动幅度较大的特点;与股指表现类似,纺织服装本周表现较好。从可转债正股涨跌幅排名可知,正股涨跌榜与可转债涨跌榜有一定重合,正股涨跌榜未延续上周涨跌情况。按可转债活跃度统计可知,本周市场最活跃的前五支可转债分别为尚荣转债、通光转债、金农转债、模塑转债、中鼎转2。

2020年一季度过去,疫情的负面影响导致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已成共识,由于海外疫情尚未出现拐点,二季度国内内需是主流,海外市场隐藏的信用风险仍需不断关注,未来转债的收益取决于正股的走势情况。

宏观层面来看,4月3日,央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对于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 4000 亿元。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 A 股大盘的刺激可能不是很大,对于债务较高、资金敏感型行业将会受益不少,如地产、银行板块。择券方面,近期,部分火爆的转债市场价格走势背离正股,存在部分过度炒作现象,高价券中纯债溢价率、转股溢价率双高的品种投机特征较为明显,风险较大,应减少此类债券的配置。新老基建、科技板块仍是配置主线,同时随着融资环境改善和市场利率的下行,一些物流、环保板块也值得关注,如顺丰转债、瀚蓝转债,顺丰是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债项评级为AAA,瀚蓝环境是国内领先的环保企业,债项评级为AA+级,债项评级都是中高级评级,债底保护性强,平价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参与之前应该做好波动的准备,同时仍需时时关注疫情动态及国家政策走向。

5.海外策略分析

5.1.美国

短期来看,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迫近惊人的6万亿美元,美国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猛烈的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冲击或引爆系统性风险,美债方面在财政部和美联储的“组合拳”下,市场流动性得到一定保证,短期美债收益率或维持震荡格局;美元在前周接连负面消息的推动下,涨幅明显,如果疫情继续恶化,短期美元或仍有一定上行空间;美股在美国政府刺激计划以及美联储推出的新工具的支撑下,短期同时受疫情迅猛发展、不景气的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或将以震荡为主;中长期来看,伴随联储政策有效性边际减弱,欧日面临各自结构性问题等负面因素,美联储或不得不进一步追加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美债收益率牛市趋平,美元方面受避险和利差缩窄双因素同时影响,或呈现倒U型走势,或伴随避险情绪回落后小幅回调,美股面临ERP走扩及盈利预期走低的双重压力,回落行情或难以避免。

5.2.日本

短期来看,受东京确诊人群边际走升,日本疫情实情尚不明朗等因素对商业信心面的压制,以及美元流动性紧张等因素来看,日元短期或在前期冲高后逐步承压;中长期来看,伴随日本人口老龄少子化领先其它发达经济体,自然真实利率领先下行,通缩预期长期固化,政策性利率或仍维持长期超低位;低息货币身份虽然仍让日元对全球避险情绪高度敏感,但由于全球货币政策同步趋向宽松,全球低息环境下,日元避险货币身份未来或存疑,日元中长期或存在结构性走贬趋向。

5.3.欧洲

短期来看,疫情防控方面欧美面临对称性风险敞口,力度孰强孰弱短期仍较难以判定,欧央行前期未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让市场愈发感觉到欧央行政策的边界感,欧元短期内或在前期冲高后继续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来看,基本面趋势上“美强欧弱”格局仍将是2020年主基调,欧元区层面上财政难发力问题,相比较于美日仍将桎梏住欧洲货币财政同时发力的潜在利好,维持欧元将面临长期盘整的判断。

5.4.原油

短期来看,尽管全球主要国家均采取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管控措施,但疫情已经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实质负面影响,对今年的原油需求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全球产业链修复也需要时间,同时,尽管俄罗斯和美国方面释出减产意向,但具体的谈判和协议还需要时间,疫情在伊朗等国的传播可能引发中东的地缘政治风险,最终影响尚未定论,油价预计维持低位波动;但是长期来看,疫情减缓后市场需求预计将有所回升,原油价格战长时间持续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和俄罗斯释出稳定市场的态度是重大利好,尽管美国原油库存出现波动,但原油产量和库存仍居历史较高水平,2020年美国大选将增加全球的地缘政治风险,存在出现多次外部冲击的可能性,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将不断上升,油价预计维持承压回升。

5.5.黄金

短期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主要国家继续传播,市场恐慌情绪升温,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均采取宽松政策呵护市场,但美国经济基本面出现恶化对市场信心产生打击,但主要经济体金融系统尚未出现明显问题,在众多不确定性下避险与投机需求博弈,新冠病毒传播成为影响金价最主要因素,金价预计延续高位震荡;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下行阶段,地缘政治的风险或在2020年继续延续,同时2020年美国大选增加了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已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当前处于低息货币环境,美联储预计后续依然会保持宽松立场,金价未来仍有继续走高空间。

6.风险提示

利率债:海外疫情发酵,经济下行压力。信用债:疫情影响持续,关注高收益率债券投资机会和风险。可转债:关注股市波动风险。海外:(1)市场超调超预期;(2)疫情管控失策超预期;(3)民粹情绪反弹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