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显示面板行业深度研究:多维度解析面板行业新一轮向上周期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未来智库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一、TFT-LCD 行业产业结构以及行业特点

从整个 LCD 行业产业链上来看,产业上游为设备制造厂商和材料供应商,国外厂商几乎垄断,代表公司有康宁(玻璃基板)、UDC、陶氏化学、LG(发光材料)、住友化学(偏光板)、Tokki(蒸镀封装设备)、ASML(显影刻蚀)等;产业下游为终端供应商,代表公司有苹果、三星、LGD、华为等。其下游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为电视机领域、笔记本和电脑显示器、手机领域等传统应用领域,以及车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产业中游为面板制造商,代表公司有三星、LGD、京东方、TCL。根据群智资讯数据,CR5 占比 92%,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LCD 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构成了传统 LCD 显示行业利润率的“微笑曲线”。其中上游的玻璃基板、光学膜材、化学品等供应链环节技术含量高,因此附加值较高,拥有更好的平均毛利率;下游环节中的整机拥有品牌和渠道优势,则毛利率相对较高。中游的面板制造资本投入最大,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受价格以及供需关系的影响 较大,综合毛利率波动较大。

由于漫长的技术研发迭代周期,以及对产线重型的资本投入,LCD 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国内面板厂为例,华星光电11代线投资 500 亿元京东方 400 亿投资合肥 10.5 代线、300 亿投资福州 8.5 代线。而从成本角度来看,以华星光电为例,根据披露,华星光电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人工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材料费、动能费、维修费及其他制造费用等组成。而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 54%,设备折旧占比 22%。

二、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国内厂商凭借高世代线获得后发优势

行业规模趋于稳定,进入存量阶段,陆厂凭借高世代线进行降维打击,获得大量市 场份额。据 IHS 预测数据,2016-2021 年全球 TFT-LCD 产值将维持在 1250~1300 亿美元区间,进入一个稳定状态。2017 年起 LCD 市场规模维持在 1300 亿美元附近,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发生变化,导致产能过剩利润减少。这预示着显示行业在新技术产品量产(例如 AMOLED、MiniLED 等)之前将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LCD 面板产业具有高世代线规模效应显著这一特点。总体来说,显示屏的世代线代数越高,则可经济切割显示屏的最大尺寸越大,生产效益越高,则经济切割大尺寸面板 的基板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低。一般来说,业界公认的经济切割片数一般为至少 6 片, 一张玻璃基板必须切割出 6 片或以上的显示屏,生产线才具有最起码的经济效应。8.5 代线可以切割出 6 块 55 英寸的屏幕,则其经济切割的最大屏幕尺寸为 55 英寸,而切割同样的显示屏数量,10 代线最大可以切割到 70 英寸,而 10.5 代线则达到 75 英寸,所以显示屏世代线代数越高,能够经济切割显示屏的最大尺寸也越大;而从切割效率来讲, 较 8.5 代线而言,10.5 代线切割 43 寸、65 寸和 75 寸电视都可以达到 90%以上的切割效率,因此面板行业具有“高世代线优势较大”逻辑:(1)高世代线的最大经济切割尺寸高于低世代线,能涉足低世代线无法涉足到大尺寸领域。(2)高世代线可以以更高的切 割效率从生产大尺寸转向生产小尺寸,从而影响低世代线市场份额。

中国大陆企业拥有全球占比最高的 LCD 高世代线条数以及产能。目前全球共 5 条10.5 代线,其中陆厂京东方及华星光电各有两条。京东方的产线为合肥 B9 线和武汉 B17 线:其中 B9 线已经与 2018Q2 投产,设计产能为 120K 片/月;武汉 B17 线原预计今年Q1 实现投产,设计产能为 120K 片/月。华星光电的产线则是深圳 T6 及 T7 线:T6 线已于 2019Q1 实现投产,设计产能为 90K 片/月,据我们向产业了解,T6 产线已于 2019 年底前满产;T7 线预计 2021Q1 实现投产、设计产能为 105K 片/月。夏普/鸿海在广州有一条 10.5 代线,设计产能为 90K 片/月,目前尚在第一阶段 45K 片产能爬坡阶段,还未实现满产,原预计今年 Q1 实现投产,其主要以 Oxide 基板为主。与 a-si 基板相比,Oxide 基板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工艺较为复杂,一般仅用于 8K 以上分辨率的高端液晶电视终端,且大多数用于夏普内部消化。此外,惠科此前规划在河南郑州投建 10.5 代线产能,目前还未实现投产。随着韩厂三星和 LGD 高世代线逐渐关闭,国内厂商有望凭借高世代产能对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的低世代产能进行打击,进一步蚕食其市场份额。

三、供给端:行业供给测产能出清,前两年供给过热的情况或迎来改善

3.1 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新增高世代产能集中地

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新增高世代产能集中地。国内面板大厂近两年重点投入高世代线, 以京东方、TCL 等陆厂从 2003 年开始投资面板行业,通过大胆的逆周期投资及积极的研发投入,在规模和经营效率上开始超越除三星以外几乎所有日韩和台湾地区对手。正如我们上文所提,目前大陆厂商在高世代线领域已占据有利地位。大陆面板厂商拥有的8.X 代线数已经位居全球前列,未来投资兴建的 10+代线也以大陆厂商为主,领先于其他地区厂商。根据 WitsView 数据,2018Q4 中国大陆的LCD 产能面积达到了 2365 万平方米,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根据 IHS 的数据,2019 年以 LCD 面板出货面积为统计口径,京东方共计出货大尺寸液晶面板 4,086 万平米,同比增长 20.0%,首次超过 LGD 成为全球出货面积最大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供应商;华星光电的出货面积也从 2018 年的1770 万平米增加到 2019 年的 2150 万平米,同比增长 21.4%。其他陆厂如中电熊猫, 惠科和彩虹光电的出货增长率也获得了很大增长。中国大陆厂商的全球市占率达到42.3%,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基地,我们预计 2020 年中国大陆 LCD 面板市占率将达到 50%。

新增产能方面,2019 年并没有新产线投产带来的集中产能释放,面板产能面积增长主要来自于 2018 年投产的产能在 2019 年完成爬坡及满产所带来的增量。2020 年的新增产线主要包括京东方武汉 10.5 代线的爬坡、惠科绵阳 8.6 代线、夏普/鸿海广州 10.5代线。

3.2 短期之内,疫情或影响新增产能的爬坡

近期市场较为关注疫情对面板行业开工率的影响,我们认为虽然显示面板采用半导 体制造工艺以及高规格洁净间工艺环境,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在面板制造的最后一 道工序 Module 时,需要工人将 Cell 制程之后的玻璃和其他的如电路、外框、背光板等等多种零组件组装,所以将面临工厂工人复工延迟、上游材料供应紧张以及货物交通运 输困难等问题,这将制约着 LCD 面板厂的产能以及出货速度。目前,据我们了解,面板制造前端 Array 投片基本上都还维持满载,且各厂材料库存至少一个月,但面板后段模组和下游品牌与代工厂的生产状况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目前,据我们了解,面板制造 前端 Array 投片基本上都还维持满载,且各厂材料库存至少一个月,但面板后段模组和下游品牌与代工厂的生产状况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

武汉市目前有三条 LCD 生产线,除了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京东方 B17 线之外,还有华星光电的 T3 和武汉天马。其中,天马微电子武汉 4.5 代世代线已经实现量产,主要生产专业显示面板,以功能机显示屏、娱乐显示、工控医疗显示为主,设计产能为 30K 片/月。华星光电 T3,主要生产手机、车载用等面板,设计产能 45K 片/月,而根据 AVC统计数据,T3 线目前已经实现满产,月产能达 53K 片,超设计产能 8K 片。

而作为大陆面板厂第一大生产重镇广东,面板厂数量及规模超越后起的武汉,当前累积疫情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疫情中心湖北,疫情对广东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广东省内目前拥有八条 LCD 面板生产线,分别是华星光电位于深圳的T1(8 代线)、T2(8 代线)、T6(11 代线)、T7(11 代线)线;夏普/鸿海广州的 10 代线;信利位于惠州的 4.5 代线;LGD 位于广州的 8.5 代线;鸿海位于广州的 10.5 代线。

广东面板产能占比最大的为 8、11 以及 8.5 代线,湖北产能占比最大为 4.5 代线和即将投产的京东方 10.5 代线,安徽则是 8.6 代线产能占比最大。广东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是 55 寸以下、65、75 寸以下面板产出,该尺寸面板主要应用于TV;在湖北则主要影响12.1 寸以下、65、75 寸以下面板产出,该尺寸面板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车载面板以及 TV;安徽主要是 55 寸以下面板,也主要应用于 TV。可见疫情短期内对应用于今年TV 的面板额供给响较大。据我们了解,下游一些 TV 整机厂为了防止未来供应不足,确保出货顺畅,已展开对面板厂的追单。

根据 IHS Markit 数据,在防疫措施下,中国大陆面板厂 2 月工作天数减少,以及未来复工状况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整个 2 月,陆厂稼动率将下跌 15%-20%,在后面的LCD 供给产能分析中,我们将结合各省/直辖市的 LCD 产线的数量以及感染状况,以此假设为基础,对我们的供给模型进行短期部分的产能进行调整(20H1 部分),尤其针对感染较严重的省/直辖市的新增产线和处于爬坡过程中的产线,因为面板生产设备都为进 口,需要国外工程师的参与,而随着疫情的影响,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撤侨,新增入厂 设备放慢,从而影响新增产能。

3.3 韩厂产能退出,2020 年 LCD 产能供给将得到放缓

韩厂产能退出,2020 年 LCD 产能供给将得到放缓。2019 年,面板厂商为应对经营亏损压力, 通过关停产线来控制产出,其中以韩国厂商亏损最为严重。根据 LG Display2019 年Q3 财报,由于受到全球 LCD 面板出货挤压,LGD 第三季度的TFT-LCD电视业务营收占总收入的 32%,同比下降 9%;进而影响总体营收表现,营业亏损 3687 亿韩元,同比下降了 4.6%,公司 CEO 于 1 月份在的CES 展会上宣布 LGD 决定在 2020年内关闭韩国国内所有 LCD 电视面板产能,积极转向 OLED 大尺寸显示,19 年广州OLED 线即将投产,三星也已经重新将目光转向大尺寸 OLED。从计划退出的具体产线信息来看,2020 年全球拟退出的4 条线主要是三星的 8.5 代线 Tangjong L8-1、Tangjong L8-2;LGD 的 7.5 代线 Paju P7、8.5 代线 Paju P8。同时,日本松下在 2019 年 12 月宣布,2021 年前永久性退出 LCD 领域,我们预计其位于姬路的 8.5 代线也将逐月减产, 直至关闭。

综上所述,我们对 2020 年大尺寸LCD 产能新增、减少、受疫情影响的产能做出如下关键假设的调整:

根据我们的自建模型,经修正假设后,2020 年全球大尺寸显示面板产能同比增速为1.75%,达到近四年来新低。在韩厂减产明确、新增产能爬坡受疫情影响较大,且除京东方、TCL 华星、以及惠科外,国内预计也将没有其它新增 10.5 代线产能规划的高世代线规划的情景下,我们判断 2021 年后LCD 市场供给侧情况将全面向好,行业产能增速将逐步下滑。

四、需求端:TV、车载等下游大尺寸化驱动面板需求持续提升

从需求看以看出,TV 依旧是面板下游最大的应用市场。目前全球的 LCD 出货可以分为四大类产品,分别是:TV 面板、手机屏面板 PC 显示器面板、车载面板等其他产品。根据 IHS 的数据,按面积测算,2018 年LCD TV 面板的需求为 1.48 亿平方米,占显示面板总需求的 77%,其次是显示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占比分别为 11%、 4%、6%和 2%。我们可以看出,电视机终端出货量及尺寸的增量对于面板下游需求的量起主导作用,我们下文中将对此进行着重分析,同时针对前段时间较受市场关注的特斯拉产业链上的车载显示领域做出解读。

4.1 电视出货量及尺寸的增量主导行业需求

体育赛事大年拉动 TV 出货量需求。从电视产能数量方面来看,TV 出货量每年约 2 亿台。根据 IHS 调研数据显示,2020 年整机市场需求似乎显得颇为乐观,2018 年全球前五大电视整机品牌出货达成 11380 万台, 2019 年预计达成 11540 万台,2020 年全球前五大电视整机品牌的出货规划则为 13150 万台,相较 2019 年增加长 14%。而 2020年是体育赛事大年包括东京奥运会以及欧洲杯,根据对往年体育赛事年 TV 出货量的观察,重大体育赛事利好 TV 出货的需求,有望刺激 TV 面板出货。

随着 5G 和 4K/8K 时代的到来,高清大尺寸化成 LCD 需求增长的驱动。从电视产能尺寸方面来看,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平均尺寸达到了 45.6 英寸,同比增长了 1.4 英寸,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尺寸结构来看,65 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面板比重增幅明显,其中 65 英寸的占比达到 7.4%,增长了 2.2%;75 英寸的比重也增长了近 1%,达到 1.7%。随着 5G 和 4K/8K 高清时代的到来,信号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高,而高清化、大尺寸化将成为电视行业重点发展的趋势。根据 IHS 数据,2019 年,各面板厂商共出货 4K 液晶电视面板 1.3 亿片,占全年液晶 TV 面板出货量的 45.2%,同比增长 16%。随着更多的 8.5 代线及 10.5 代线的产能在 2020 年继续释放,可以预见,4K 电视面板在 2020 年的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在 4K 电视面板出货上,陆厂拥有更多高世代线产能,其出货成长也异常迅速。相较 2018 年,京东方从全球第五大厂商成长为全球第二,而华星光电也从 2018 年全球第六大厂商成长为 2019 年的全球前四。

在画质的提升上,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是提升分辨率,目前 4K 已经普及,8K 成为产业的热点。2019 年 3 月 1 日,工信部联合广电总局、央视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强调“4K 先行、兼顾 8K”,提出到 2022 年高清规模超 4 万亿元目标,强调关键器件、5G 和超高清结合、重点应用,鼓励“淘旧换新”,8K 产品的推出有望加速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面板厂积极规划 8K 产品。目前主力厂商是三星显示(SDC)和友达(AUO),但 BOE、华星光电等均有积极规划。而下游品牌来看,到 2020 年初几乎所有的主力品牌都加入了 8K 的阵营,未来随着 8K 技术瓶颈突破,产业链趋于成熟,8K 面板的成本也将随之下降,带动TV 面板市场出货规模和渗透率的提升。当新增 G10.5 代线产能完成爬坡达到满产的情况下,65 英寸和 75 英寸面板供应会得到保障,有助于面板厂积极布局 80 英寸+的超大尺寸产品。根据 Display Research 的数据,2014 年 TV 面板平均尺寸为 40.4 英寸;而 2019 年 TV 面板平均尺寸是 45.3 英寸,2014-2019 年间, TV 面板的平均尺寸复合增长率约在 4%左右。考虑到未来 TV 尺寸规格之间的跨度增大,55 寸以上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有望使得电视尺寸加速上涨,我们预计,2020 年大尺寸需求将继续维持增长,带动 2020 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维持约 1.7 英寸的增长至 47.0 英寸。

4.2 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将带动LCD 车载显示屏的面积增长需求

车载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汽车的仪表板和中控台。其中,中控显示面板是车载显示最大的市场。根据 IHS 数据,2018 年车载显示面板出货达 1.62 亿片,其中,中控显示面板出货量为 7830 万片,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的 48.5%,是车载显示面板最大的应用市场;仪表板显示面板为 6080 万片,占比 37.6%,是第二大应用场景,而抬头显示器和电子后视镜的发货量将会比其他应用增长更快,但中控台和仪表板显示器的出货量占据主导地位。车载显示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器件,有较强的定制化特点,通常配备触控功能,相较于普通 LCD 标准化产品,利润率弹性更高。目前,90%车载屏应用是 a-Si LCD产品,其优点是可靠性更高,产品迭代较慢。LTPS LCD 占比约 10%,LTPS 在高集成度和高分辨率上有优势。随着 LTPS LCD 行业产品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整体成本的下降, 以及中尺产能逐步由手机市场向 IT 及车载市场的转移,未来车载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LTPS LCD 产品也有望迎来需求放量。根据 TCL 预计,产品出货有望从 18 年的 7500万片增长至 2022 年的 1.95 亿片,年复合增速达到 27%。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各大面板厂商纷纷布局车载显示市场。根据群智咨询数据, 2019 年上半年车载面板出货总量是约7900 万片(不包含后装),其中 LGD 位列第一,同比增长约 36%,市场份额高达16%;JDI 则处于第二,同比下降20.5%,高端市场主要是 LGD/JDI 一争高下。第三位为陆厂天马,同比增长显著,凭借大陆市场的稳步突破,实现了约 11%的年增长,市占也来到 13%。全球 LCD 行业龙头京东方,经过2017-2018 年积极的车载显示推广策略后,成为包括比亚迪、Continental 的合作伙伴,目前其市占约为 8%,其增速却高达89.7%。在 IOT 时代到来和以特斯拉为风向标的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带动下,车载显示面板大尺寸趋势明显,10 英寸及以上的需求持续走强,整车厂纷纷规划 27 寸,32 寸等超大尺寸车载显示面板,部分车型已搭载48 英寸超大面板。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 Model 系列产品中控显示屏平均达 17 寸,高于普通燃油车 7-8 寸的平均尺寸,约为市场平均应用尺寸面积的 4 倍以上,大尺寸车载显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a-Si 产能过剩的问题,汽车的电子化应用趋势将带动 LCD 车载屏的面积增长需求。

综上,具体到 2020 年的需求测算,我们保守假定:2020 年 TV 面板销量维持不变为 286.7 百万片、TV 面板占总需求比例维持不变、同样受益大尺寸化趋势的笔记本、显示器、平板市场对于 LCD 面板的需求维持稳定,2020 年的 TV 面板平均尺寸增至 47.0 英寸,约为 0.61 平方米,那么 2020 年大尺寸面板总需求将达到 224.21 百万平方米,同比将增长 4.7%。

五、价格端:综合供需情况,面板将迎来中长周期的价格反转

价格反转已经确立,短期来看将继续维持上涨趋势。随着陆厂部分高世代线完成产能爬坡,2019 年 Q2 以来,32/55/65 寸等主流尺寸面板均已跌破其现金成本,但随着韩厂产能的退出,目前行业库存回归健康水位,面板有望涨到现金成本之上。根据 Witsview、IHS、群智咨询等等三方机构均确认价格反转趋势,且涨幅从 1 美元扩大到 2 美元。

2020 年 1 月、2 月各尺寸 TV 面板保持稳步上涨。根据产业链调研,电视机厂商及部分代理商在 12 月底开始进行战略库存的备货,如我们前文所提,面板下游客户担心疫情短期内对应用于今年 TV 的面板额供给带来的影响以及今年的赛事需求,备货意愿有所提升,并预期未来几个月价格可能继续上涨。这种情况下,议价能力正在向面板厂商逐渐转移。我们预期在这种产业趋势下,面板价格有望保持上涨的趋势,若这种趋势维持不变,这意味着主流规格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大涨,32 英寸或最高将调升 20%,而其余尺寸产品也将涨价 5%-10%。我们预计,在整机厂商积极备货以及面板厂商价格策略推动下,整体供需将恢复平衡,部分尺寸供需偏紧。主流尺寸有望全面上涨。面板厂商 持续控制产能,行业库存趋于健康水平,液晶面板持续下行的行业周期预计将于 2020 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初回暖。

六、多层次分析液晶行业周期,把握行业周期上行起点

从 LCD 面板行业的过往规律来看,每隔 12-24 个月,就会有一个价格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出现,我们称之为液晶循环。长期来看大尺寸液晶面板整体行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材料成本的持续降低,价格大趋势始终是向下的,这点从面板现金成本的持续降低可以看出。自 2018 年起,面板价格表现出循环周期缩短、波动加剧的特点,现在的价格波动愈发受短周期波动影响,面板价格的循环周期由原来的 12-24 个月,逐渐缩短为 3-6 个月的短周期。我们认为原因陆厂的高世代线产能逐渐完成释放,市场占有率额迅速提升,近年来产能增速过快,产品市场价格对于产能以及稼动率的变化更加敏感。之后。我们将以 32 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为例、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影响面板价格波动的因素。

短期来看,行业下游终端商库存季节性性变化影响面板价格。通过对 32 寸面板历史价格走势的分析,我们发现前几轮行业涨价基本都集中在各年的 Q2 或 Q3,分别是14Q2、16Q2、18Q2,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主要原因与下游电视厂商相关。从全球范围来看,下游电视整机厂商一般从 12 月份或者次年 1 月份开始逐步增加库存,接近 6 月、7 月时达到库存高点。此时电视行业进入旺季,由于新品发布以及促销带来的需求旺盛导致行业进入消耗库存阶段,并持续降低库存至 11 月份。因此电视行业从 Q1 以后进入大幅增加库存阶段,采购需求由淡转旺。行业从 Q2 开始进入旺季,面板采购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使得面板价格得以上涨。

中期来看,行业新增与退出产能的数量影响面板价格。在 2015 年,随着陆厂商高世代面板产能逐渐完成爬坡,2015 年 9 月,32 寸面板价格降至 67 美元,跌破现金成本。

日韩厂商的利润被严重挤压。以三星及和 LGD 为代表的厂商率先转变策略,不断关停产线或转产 OLED。其中三星于 2016Q4 关闭位于韩国本土的L7-1 号产线;LGD 位于本土的 8 代线于 2017 年也开始减产。韩国厂商产能退出。而当时行业内另一主要玩家台厂,受台湾地区 2016 年年初的大地震的影响,群创、友达等公司的产能降低。根除 IHS 数据, 2016 年全球退出的季均LCD 产能面积为 361.5 万平米,退出产能约占全年产能的5.4%,打破了当时的供需关系,这就使得面板价格在 2016-2017 年间迎来新的一轮涨价,整个行业回暖,2017 年 5 月,几大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达到阶段性高点。但受面板价格上涨影响,韩国厂商放缓了产能退出步伐,加之国内产线大规模开出,面板价格自 2017 年 6 月起再度回落。但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2019 年韩国厂商开启了新一轮的产能出清计划,根据 IHS 数据测算得到, 2020 年拟退出的产能面积合计相当于 2020 年底全球总产能的 6.47%,较 2016 年同期退出的产能水平还高出 1.07%。行业的供需格局伴随着产能的退出以及扩产周期的尾声而出现好转,我们判断面板即将再进入涨价周期。总结下来,整个液晶行业周期具有如下特点:新世代线投产——产能过剩——面板降价——面板厂亏损——面板厂商主动降低产能利用率,亏损企业关闭产线——产能不足、 供给减少——涨价——再次新的资本投入。

液晶面板长期发展趋势要看技术变革。5G 时代,随着 4K/8K 超高清的普及,以及MiniLED 技术、适用于 LCD 解决方案的 FOD 技术的成熟,将为 LCD 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9 年,Mini LED 各类技术路线突飞猛进,小间距市场持续爆发,2020 年正式进入Mini LED 元年。目前 Mini LED 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视频会议、信息发布、指挥监控、商业显示等领域。我们认为,Mini LED 从作为背光技术这一路径来看,除了大尺寸的 TV 面板之外,显示器、笔记本及车载等中尺寸应用的高端产品也大有可为。后续,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能的释放,Mini LED 显示屏应用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面板厂商来说,Mini LED 背光搭配高阶的 LCD 面板,来满足更高端的产品的需求,从而可以为 AMOLED 良品率不高,以及元器件自身属性缺陷等问题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而对于终端厂商来说,Mini LED 背光技术相对于OLED 面板的供货商更多,也避免了形成 AMOLED 面板供货被少数厂商垄断。而 Mini LED 技术在色彩对比度、节能、寿命等方面都要比 OLED 更好,并且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已经开始在电视、电脑甚至汽车面板领域开始渗透。2019 年 6 月,苹果发布最新的 6K Pro Display XDR 显示器,就是采用了 Mini LED 技术,该面板包含了 36 万颗 Mini LED,性能在业内超前,其中对比度达到了的 1000000:1,通过与业内人士交流,我们预测苹果在 2022 年有望推出基于 Mini LED 技术的 Pad 和 MacBook。

2019 年以来,京东方、TCL、海信等巨头都纷纷推出了 Mini LED 电视及相关技术方案,其中 TCL 在 10 月份推出基于 Mini LED 技术的 4K 电视,65 寸售价 14000 元, 远低于同规格的 OLED 电视,LG 的 OLED 电视售价高达 30000 元。Mini LED 芯片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应用瓶颈主要在成本上,由于芯片数量消耗较大、调光区域较为精细导致整个系统成本相对传统 LCD 较高,目前主要应用在高端的笔记本电脑等 IT 产品及大尺寸/8K 液晶电视方面。Mini LED 芯片由于尺寸普遍在 200 微米以下,生产线的线宽精度、芯片小型化等制作难点较多,相应的附加值和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随着上游芯片厂商积极扩产和良率提升,LED 芯片端成本将持续下降,国内面板厂华星光电的MiniLED 产品预计在 2020 年 Q2 进入量产,初期产品增速较高,而下游终端厂商预计在2020 年下半年出货;京东方预计今年将推出玻璃基板的 Mini LED 背光产品;而台湾面板厂对 Mini LED 背光产品投入较早,群创、友达在 Mini LED 产品方面具备量产能力, 因此我们预计 MiniLED 技术将于今年实现产业化。

自 2019 年以来,FoD(屏幕指纹)一直是关键的生物识别功能,包含三星和中国前四大品牌(华为、小米、Vivo 和 Oppo)在内的智能手机品牌都在增加采用率。但当前的解决方案中,都只能用于 AMOLED 显示屏上。主要原因还是由于 TFT-LCD 下方的背光模块影响了传感器的讯号接收,而一旦破坏了背光结构去导引光线讯号,又可能影响TFT-LCD 的显示效能。此外,屏幕指纹模块作为附加组件集成在显示屏下方,这种方法会增加整个显示屏组件的总厚度。最后,采用 CMOS 图像传感器方案的感测面积是有限的;这是因为目前的硅晶圆工艺成本太高,无法生产能够产生更大传感面积的传感器。有些方案供应商正在研发多个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并排的方式以增大感测面积,不过成本也相对较高

尽管这个市场还只是刚刚起步,为了克服面积、厚度的限制,业界已经在开发未来的屏幕解决方案。新的解决方案趋势主要是使用基于 TFT 制程的传感器作法,目前高通的超声波传感器已经采用低温多晶硅的制程(LTPS-TFT)。新兴的方案供应商则是采用非晶硅制程(a-Si)来制作光学传感器。面板厂象是友达、天马,则是试图将以 TFT 制程为基础的光学感测线路整合进去 TFT-LCD 中,成为 in-cell 内嵌式架构;如果成功的话,屏幕指纹的未来就会如同触控屏一样,从外挂走向内嵌,同时也牵动未来供应链里的竞争赛局,有望提高 LCD 面板在小尺寸屏幕领域的竞争力。

七、行业评级和投资建议

前两年,由于陆厂的高世代线产能释放,导致行业供给过热,LCD 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全行业陷入经营性亏损状态,韩国、日本面板厂商被迫通过降低稼动率和关停产线来控制产出。我们预计 2020 年大尺寸 LCD 面板新增面积同比增速为近几年最低点;而需求端依旧维持增长,TV 面板平均尺寸持续提升,车载、智慧屏等产品将打开新的应用需求。2020 年面板供需格局将大幅改善,价格已经止跌回升,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景气上行周期。综上我们认为当前 A 股面板具备投资机会。给予行业“增持”评级。

重点推荐面板行业龙头公司:京东方、TCL 科技。

……

(报告来源:粤开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