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千万别掉以轻心!我很担忧 复工后 14亿人还是没饭吃!

新投资者网

关注

文/时晨晨

来源/叶檀财经(tancaijing)

一切都在好转!

新增病例屡创新低,根据口罩生产和物流恢复情况,三四月份差不多能全面复工。

很多企业摩拳擦掌,准备疫情后大干一场,抓住释放的需求,咸鱼大翻身。

千万别掉以轻心,复工不是万事大吉,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非常担心,不采取措施,复工以后,14亿人还是没饭吃!

不担忧复工 核心问题是:创造需求!

疫情爆发,医疗资源遭到挤兑,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物品短缺。

物流中断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短缺。

这就是紧急状态!不发生挤兑,不资源短缺,还能像平日那样从容,就不叫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特定物质短缺,等复工复产、物流恢复正常后,很快就能解决。

疫情过后,担忧的不是生产,而是市场没有需求!

全世界,只有特斯拉只担心造不出车,不担心车卖不出去。试问,除了特斯拉,还有哪个公司敢说,自己的产品不愁没人买?

如果没有需求,企业复工加快生产,商品只会囤积在仓库里!

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盲目乐观,认为经济会重复2003年,疫情过后需求会报复性反弹。

简单考虑一下,当时居民储蓄多高,现在剩下多少?当时居民杠杆多高,现在多高?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现在都比不过2003年。看几个数据:

1、加入WTO以后,2003年中国的出口同比从2001年7%升至30%左右;2019年,中国对外、对美出口分别为0.5%和-12.5%,创2008年以来新低。

2、2003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占比为7.5%,当下已经飙升至12.6%,经济增速从2010年以来已经持续下降10年。

3、服务业消费受疫情影响最大,与2003年相比,当前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消费的贡献率高于2003年22.4个百分点。

再回想一下,疫情爆发之前,我们这些年一直做的是什么?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太强了,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但是需求不多,东西卖不出去,生产设备都闲置浪费了。

一场疫情,解决了此前需求不足的问题吗?当然没解决。

这次疫情只会对经济造成拖累,李迅雷甚至做了一季度经济负增长的假设,黄奇帆的底线是,全年经济增长5%。

经济下滑,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悲观,原本推迟的消费,很可能就消失了,这只会让需求更加短缺。

供给不足时代早过去了,经济恢复正常后,只要有需求,生产一定会跟得上,一定会满足需求。

所以,疫情过后,复工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创造需求!

上次开启史无前例房地产大潮 这次靠什么?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场疫情的确把经济拖入特殊时刻!

特殊时刻,特殊政策,创造需求,托底经济才是首要目标。

2003年灾后重建,恢复经济,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房地产,靠的是投资!

2003年8月份,国家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们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大浪潮!

这次靠什么?

减税降费,降低成本,比如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降低个人税费等等。

问题是,这很难,而且是一个长期工程!

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大投资!

当年,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尚且靠投资来恢复元气。更别说当下,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我们就需要投资拉动。

当然,疫情过后,我们不能靠房地产,而是靠基建,这或许又将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为什么不能靠房地产?因为地产差不多饱和了!

房地产大浪潮,人均居住面积从6.7平米增长至40平米,户均住房1.1套,住房短缺时代已经过去。

目前,房价泡沫严重,拉高了租金,挤压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居民家庭杠杆也急剧攀升,挤压了消费。

总之,当下房地产已经偏离了居住属性,继续发展房地产,弊端远大于好处。

相反,我国的基建空间还非常大!

1、公路交通,总量较高,但密度、人均水平较低。

2017年,我国公路密度为0.51公里/平方公里,低于世界均值0.76公里/平方公里,更低于英法德日韩,甚至低于印度,在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巴西、俄罗斯。

2、铁路交通,总里程和人均水平均有较大空间。

2017年中国铁路总里程为12.7万公里,仅低于美国(22.8万公里)、高于俄罗斯(8.5万公里)、印度(6.6万公里);密度为13.5米/平方公里,低于世界均值22.3米/平方公里,

3、航空运输,发展空间还很大,几亿人没做过飞机。

2017年,中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29个,美国有近两万个机场。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其中规划建成约320个。

更重要的是,基建做好以后,能够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美国就是靠二战后的基建浪潮,奠定此后70年的经济发展基础,美国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都靠庞大的交通网络实现。

目前,美国拥有超过22万公里的铁路、656万公里的公路、1200公里地铁、1万余个机场和380万公里的输油与输气管线,基础设施整体和人均规模均居于全球主要国家前列。

基建,只要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就不会浪费,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个民生工程。

修路建桥搞基建,比鼓励开发商建房子,掏空大家的钱包强!

创造需求 这里才是未来的方向!

从历史上看,每次大型瘟疫,基本都是一个经济结构转换的新起点。

2003年,SARS疫情爆发,算上加入WTO,以及美国攻打伊拉克,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化朱格拉周期结束,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化朱格拉周期开启。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算上中美签约,美国再次引爆中东局势,又一个轮回出现。

当下正处于百年大变局,全球主义和孤立主义、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等矛盾激化,最终一定会寻找到一个出口。

这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也必将出现一个大的经济结构调整。

有哪些新迹象呢?

1、生鲜市场从线下搬到线上。

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业务需求量爆发,业务增长3、4倍,客单价从85元-90元飙升至120元-125元,火爆到员工都不够用了。

2、办公从线下搬到线上。

企业在线办公,学校在线教学,钉钉、企业微信、石墨文档、飞书等协同软件爆发式增长,阿里钉钉超过微信跃居排行榜第一。

3、房产、家具、销售从线下搬到线上。

全国线下门店关闭,房产经纪人和销售员,采取网络视频直播等方式,全部转战线上。

……

这种案例很多,这次疫情极大的培养了线上“工作”的习惯,影响非常深远。

接下来,经济活动还将继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完成“虚拟化”转型,这是更高效的经济模式,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最近几年,虚拟经济投资增速也一直高于其他行业,是行业里面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顺应大趋势,未来最有前景、影响最深刻的投资,就在虚拟经济领域。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经济出清,低效产业暴力去杠杆,去产能,为新兴行业腾出空间和资源。

开工的感染的死亡率2%,不开工没钱吃饭的死亡率100%。

复工只是时间问题,更难的是创造需求,不要让延后的需求消失!

每次瘟疫,都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起点,加大投资虚拟经济,创造新需求。

不要让这场瘟疫变为彻头彻尾的灾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