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回归中立 第三方理财应加码“后端收费”

同花顺财经

关注

原标题:回归中立 第三方理财应加码“后端收费”

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认识到,独立性和专业化风控手段是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命线,未来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不能再走重营销轻风控、重代销轻理财的老路,而应主动管理,以专业化、定制化的理财方案对接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理财需求,真正担当起居民财富的守门人。

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和财富出现大幅增长,由此催生的财富管理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理财不再是唯一选项,大量中介性质的理财平台分食着不断壮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但第三方理财机构有着自己的发展烦恼,由于过度依赖发行端收益,它们的中立性变得摇摆不定,与理财客户的信任关系受到冲击。特别是在高收益非标产品消失后,第三方理财的日子更加艰难。

业界称,整个行业已有70%的公司离场;20%的已经不具备独立性,依附于产品发行端,成为别人的分销渠道;剩下的 10%勉强盈利,却也频繁爆雷。这并非危言耸听,就连诺亚财富钜派投资、恒宇天泽等头部理财平台近两年也是接连出现产品延期兑付或逾期情况。

所谓第三方理财,是指由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提供的综合性理财规划服务,它们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或者保险,其目标是以客户个性化、多元化和长期的理财需求为根据,为客户量身定制适合客户实际情况的理财方案。这种立场中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中产家庭崛起,金融投资工具日渐丰富复杂,资金端和资产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了一批以中介服务为主的第三方理财公司。

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萌芽,2012年至2015年行业发展火热。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兴起与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息息相关。瑞士信贷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中,中国有1亿人财富名列全球前10%,首次超过美国,后者为9900万人。据测算,到2024年,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将增加55%,达690万人,在超高净值人士方面,亚太区将新增21300名超高净值人士,总数接近66000人,其中42%来自中国。这些高净值人群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遗憾的是,目前第三方理财公司良莠不齐,部分理财机构甚至成为“消灭财富”的地雷。

第三方理财机构左手牵着理财客户,右手牵着金融产品,并根据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定制财富管理方案,涉及用户现金管理、家庭财富传承、子女教育规划、税务安排、退休养老规划、遗产安排、财商培训等诸多内容。这就要求第三方理财机构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能给客户提供财务分析、市场研究和投资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必须代表客户利益,而非金融产品提供商利益。但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盈利模式来看,客观、中立性备受质疑。

目前,第三方理财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前端收费,即收取私募、信托等金融产品供应商的销售佣金,一般在1%—3%区间,这让第三方理财看起来更像是“销售掮客”,而非理财顾问。而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大多是后端收费,即收取理财客户的服务费。

这就像一个市场悖论,由于很少客户愿意为投资知识付费,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非常依赖产品发行端,独立性和中立性的天平已经倾斜。在业绩考核和提成机制下,理财顾问为了获取更多的业绩回报,往往极力兜售产品,甚至淡化产品风险,误导销售,给客户带来与之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更为严峻的是,资管新规落地后,第三方理财机构从上游金融机构获得的资管产品募资规模大幅缩水,代销收入锐减,由此进一步加剧第三方理财的生存和盈利压力,乃至承接一些资产质量较差、风险更高的产品,导致爆雷频发。

目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仍高度依赖非标固收类产品,实际充当了影子银行融资渠道的角色。未来 1—2 年非标产品到期额将持续增加,去杠杆破刚兑下,更多风险将显露。业界称,考虑到标准资产的净值型产品是未来发展方向。风险定价、产品筛选、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将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在早期都出现过缺乏独立性、重营销轻风控的阶段,导致投资人损失惨重、信任丧失,最终财富管理公司自食苦果,引发行业洗牌。此后,更具独立性的财富管理公司出现,他们不再单纯赚取代销费用,转而通过向客户收取咨询服务费和资产管理费的模式与客户利益保持一致,进而产生一批财富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投资机构。

在尝尽“重营销轻风控”带来的兑付风险后,国内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已经迎来新一轮洗牌。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认识到,独立性和专业化风控手段是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命线,未来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不能再走重营销轻风控、重代销轻理财的老路,而应主动管理,以专业化、定制化的理财方案对接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理财需求,真正担当起居民财富的守门人。

撰文/袁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