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亦庄 智造之城

北京日报

关注

她是北京亦庄。她在北京东南,链接世界。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吹响改革新号角,坚持产业建城,科技强城,服务立城,文化兴城,开创发展新局面,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

01

产业篇

2019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0%增长;从2014年至2019年,GDP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用全市0.3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8%的工业总产值……

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立足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优质外资项目落户,用“高精尖”挑起高质量发展大梁。

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将超4000亿

“年产量突破50万辆!”新年伊始,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奔驰传来。这一成绩不仅创造了北京奔驰年产量的历史新高,更刷新了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工厂的生产纪录。

以北京奔驰为代表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经开区着力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过去的2019年,这里动作频频:5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获工信部批复,成为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也是继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复设立后,经开区的第二个国家级创新中心。7月,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通过审批,封闭测试场正式对外开放运营。该测试场是北京市首个T1—T5级别测试场,可供测试车辆在更复杂的交通场景中进行测试评估。12月30日,经开区宣布全域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是北京首个也是全国第一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的区域。

工业不断转型升级,四大主导产业的成绩不断刷新。京东方显示器件整体出货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金风科技在国内风电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北汽新能源的人工智能轿车EU5车型在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分布在不同领域的“N个第一名”,一起绘出了经开区的增长轨迹。

截至2019年底,经开区已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2.6万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包括奔驰、ABB、康宁、GE、拜耳等9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30余个。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装备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引领创新前沿,产值分别约占全市的50%、40%、50%、20%,其中高端汽车和产业互联网是两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2019年,经开区推进89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补链强链推动主导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完善,产值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建设加快。其中,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长超过10%,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达1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更加完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为核心、高端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为两翼的“一核双翼”产业发展格局。

2020年,经开区将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担当,增强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能力,不断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

在“招”上,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力争全年实现1500个以上项目入库;

在“促”上,推进120个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4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6000亿元以上;

在“帮”上,创新产业助力方式,完善经济运行“双周调度”机制,用好“亦企服务港”平台,坚持企业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制定发布一批专项产业促进政策;健全重诺守信机制,打造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推动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产品及服务创新。

新兴产业促就“火箭街区”“5G之城”

走进经开区荣华南路——地盛街附近,你会听到一个别名:火箭街区,这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多家商业火箭企业。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起步相对较早的区域,早在1998年,经开区便迎来航天“国家队”的代表之一长征火箭落户;2012年,又迎来国内首家民营运载火箭研发企业。近几年,经开区民营航天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仅2019年,经开区民营商业航天就不断有新动作,活力十足:5月,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20秒试车成功;7月,星际荣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枚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的纪录;8月,翎客航天进行火箭发射及回收试验,火箭飞行高度达到300.2米,回收落地精度7厘米……

目前,经开区已具备较强的产业综合实力。据研究机构统计,全国民营运载火箭前十名的公司,其中前九名都在经开区。初步形成民营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形成了集上游研发设计、中游生产制造、下游航空航天应用和市场服务的产业链条。例如零重空间的试验微型卫星搭载着星际荣耀的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翎客航天下一代可回收火箭项目将与区内企业九州云箭联合研制。

众多商业航天企业聚集,除了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外,高精尖产业集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经开区集聚了大批创新能力强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类高精尖企业,为商业航天企业实现上下游的配套合作、交叉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经开区紧邻中国航天人才的“黄埔军校”——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为专业人才的有序流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除了民营商业航天产业,经开区在5G、网络安全、超高清视听等新兴产业方面也势头强劲。拿5G产业来说,目前经开区已聚集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30家,涵盖射频芯片、通信芯片、基站、天线、检测认证、终端应用等完整产业链。

外商投资企业超1100家

 “面积不够,今年就得扩厂上马新的生产线!”虽然在寸土寸金的经开区坐拥近两万平方米的园区,但瓦里安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几个月前还是向经开区管委会提交了一份扩厂方案。

瓦里安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放射治疗设备供应商,13年前到经开区建厂。这次扩厂是要新增生产线和扩大研发中心,在经开区布局生产科技含量更高的医用直线加速器。

生产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让经开区频频引来跨国企业增资扩能。数据显示,2019年,经开区新增外资企业39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1100余家。

瓦里安经开区工厂里,几位工程师全副武装,精密组装一台3米多长、直径1米的医用直线加速器“Halcyon”,它在全球首次实现100%图像引导。精准正是“Halcyon”的一招鲜。它能根据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把放射线剂量最大限度集中在肿瘤细胞上,实现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

“美国总部高管每次来都惊叹这里的变化,惊叹中国发展速度。”张晓表示,除了发展Halcyon,公司还要在经开区布局更高水平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新的生产线将生产科技含量更高的直线加速器TrueBeam和VitalBeam。前者堪称“速光刀”,尤其适用对抗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更加复杂的肿瘤;后者则是“放疗超人”,具备全面的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能力。

伴随着这条生产线的上马,瓦里安北京基地2020年预计将提升产能50%,并建成全球最全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不仅仅是瓦里安,全球知名药企阿斯利康近日也敲定将中国北部总部落户经开区。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则宣布斥资61亿美元在经开区注册成立分公司,将开展研发等多项业务,推动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跨国企业纷纷增资扩能的背后,是北京高水平的开放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开区更多发挥市场、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比如,政府鼓励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海关多次业务改革便利进出口业务……

享受扶持待遇的不只有瓦里安:经开区支持拜耳扩建,加快市场需求旺盛的新药在经开区生产;支持北京奔驰引入发动机核心制造技术,建成了首个德国本土以外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厂。

【场景新城】

31项关键指标“紧调度”

经开区出台经济运行调度方案,围绕规模效益、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三方面建立31项关键调控指标,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分期考核。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每年拿出百亿以上财政资金,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硬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政策对构建高精尖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代表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和体现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发展。

32张产业链图“抓项目”

经开区立足先进制造全产业链发展,综合考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如何发展、政策需求、区域协同等各方面因素,编制32张高精尖细分产业链图,瞄准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每2平方公里左右明确一个细分领域,吸引聚集相关配套企业,相临组团间配套产业彼此呼应。2019年实现北汽新能源高端汽车产业园等30个项目签约,集创北方等8个项目土地摘牌,康弘国际等5个项目开工,小米互联网电子产业园等6个项目竣工,德鑫泉物联网等5个项目实现投产,奔驰前驱车一期项目实现达产,其他34个项目稳步推进。实施京东方八代线等25个技改项目。

【数说智造之城】

2019年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00亿元,同比增长10%

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7%

累计新增企业7400余户

在谈产业项目超过900个

加快推进89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新增外资企业39家,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100余家

2020年

经开区力争实现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

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4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6000亿元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实现1500个以上项目入库

推进120个以上项目建设

02

创新篇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人工智能(AI)在癌症诊疗领域应用全面推进、航天民用成果落地生根……2020年伊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瞄准“硬技术”,做好“白菜心”。

欣奕华突破光刻胶技术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揭榜挂帅”

美国时间2020年1月7日,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20)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如期而至,来自全球的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在这个国际化舞台上展示了最新技术和产品。

展会期间,BOE(京东方)8K、Mini LED、BD Cell、BOE画屏等创新技术和产品大放异彩,并斩获“2019-2020年度消费电子领先品牌10强”。

在展会上,不少国内外参观者在海信系列叠屏超高清电视前驻足欣赏,该款产品采用京东方75英寸8K BD Cell显示屏,可以实现百万像素级分区控光,在亚毫米级范围内进行更加精细的亮度调节,让参观者感受到百万级超高对比度的画质体验。

京东方只是经开区众多创新企业中的一个代表。近年来,这里因知名企业集聚,在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凯因科技成功开发出病毒性肝炎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Ⅰ类新药可洛派韦胶囊

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经开区围绕“白菜心”,聚焦“硬技术”,持续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联合国内外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已挂牌22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3家产业中试基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家,总数突破1100家。

1-11月,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1.5%,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5.7%,有效发明专利8071件,PCT专利313件。发挥政府创新引导作用,围绕国家科技和产业战略需求,整理21个攻关项目,支持企业“揭榜挂帅”。涌现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2020年,经开区还将持续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将推动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将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创新共同体”。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加强专利布局规划,聚集高水平专利管理机构,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

打造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搭建10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金种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梯队。

枭龙科技AR眼镜

珐博进研制的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类新药罗沙司他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

面向全球发布“人才征集令”

“我们欢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到升级版经开区的建设中来,共同打造一个伟大企业云集、充满创新活力、科技飞速发展、环境和谐宜居的美丽新城!”,经开区在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上向全球发出“人才征集令”,公开第一批高端才智需求清单,进一步开放亦庄新城建设机会。

经开区进入充满机遇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亦庄新城的新使命。创新的经开区需要创新的人才,此次“人才征集令”旨在提高引才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人才供需信息对接,为升级版经开区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2019年,经开区加强政策引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全市首发人才基金。用于支持人才在经开区创业创新,同时配套以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人才在经开区创新创业、融资、居住、就医、就学等各个方面得到保障,实现人才工作的多维度支持和全方位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以“两院院士、亦麒麟人才、骨干工程师、青年人才”为纵向的人才梯次和以“海归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为横向的人才队伍建设维度。区内两院院士37名,其中芯创智公司吴汉明博士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经开区本土成长的首位民企院士;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累计28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1家,获批数占全市近三成,累计50家。

2020年,经开区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人才提供国际化、市场化、个性化的全链条服务。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和国际人才公寓,推动外国人办事服务大厅建设,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出入境服务,营造类海外工作和生活环境。支持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高中增设国际部,同仁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搭建国际化、协同化、综合化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117个“三城”科技成果实现经开区转化落地

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亦庄会场)主题展上,数字光芯独立自主研发的新型工业数字光芯片引起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这款芯片可用于工业数字曝光、用来形成电路板上的电路图和芯片上的晶体管图案,具有1000万像素分辨率,性能已达到国外同样用途产品的5倍。

数字光芯的惊艳“出道”背后,是经开区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经开区通过对接三城高校,发现了来自中科院的这一项目的中试需求,依托已经挂牌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制造与验证中试基地,将项目吸引并落户,帮助企业跨越了从实验室到规模生产的“达尔文之海”。

统计显示,2019年117个“三城”科技成果项目在经开区转化落地。数据背后,是经开区以“上有源头,下有落地”为指导,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精准对接,让科技成果“找得到”;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让科技成果“引得来”;全力完善承载条件,让科技成果“落得下”。例如,建立政府层面对接机制,参与建立“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联合中关村、海淀共同编制科技成果产业化方案,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主动对接创新源头机构,与清华、北大、北理工等7家高校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库,入库项目达611项;提升中试条件平台承载,初步建成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验证公共中试平台、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纳米抗体和单抗药物一站式CDMO中试服务平台等22个中试平台。

2020年,经开区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深政府协同,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联盟促进会、科技商会等科技服务机构开拓“三城”项目渠道。梳理现有产业空间资源,引导孵化器、特色产业园与“三城”主动对接,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加深校企合作,推动北大创新中心、清华创新中心以及首医大等高校成果孵化平台落地,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设立,面向全国高校发布区内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课题需求。全年将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以上。此外,经开区还将持续扩大产业中试规模,全面覆盖主导产业,建设10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场景新城】

共享产线

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和诊断试剂条条中试生产线像长龙一样横卧在车间内,不同企业工作人员在其中忙碌生产……利用中试产线进行中试放大,是新药产品研发的必经环节,共享中试基地产线将优化资源利用,助力区域创新产品中试放大及生产,新的一年,共享产线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标配,共享中试基地将成为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的新生态。

搭建中试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土地资源,中小企业一般无力自建中试产线。大多中小企业用同行业规模化生产企业的产线进行中试放大,而产线调整工作量大、生产安排与中试时间难以协调,中试产线难找,让众多中小企业颇为头疼。

经开区形成的共享制造业态解了创新型中小企业难题,通过推行《中试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各企业、单位建设中试基地,在众多产业园区、生产企业搭建中试基地,将产线共享。

由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搭建的病毒和疫苗中试线,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中建成5条中试产线,运营以来,10余家创新型企业在这里完成中试放大,其中多个新药品种在这里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AI变身抗癌战队新明星

从放射治疗初始计划设计、在线自适应治疗过程到治疗监测,总时间从10小时压缩到15分钟,每一次治疗都能够根据患者解剖位置和形状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2020年,经开区将推进人工智能(AI)在癌症诊疗领域应用,利用AI技术提升诊疗效率及效果。

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与智慧医疗的跨界融合为智慧医联体插上了“翅膀”。

【数说智造之城】

2019年

挂牌22个技术创新中心13家产业中试基地

研发新技术114项,新产品115项

其中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的新技术21项,新产品37项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总数突破1100家

组建2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1.5%,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5.7%,有效发明专利8071件,PCT专利313件

围绕国家科技和产业战略需求,整理21个攻关项目

117个“三城”科技成果项目在经开区转化落地

两院院士37名

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累计28家

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1家,获批数占全市近三成,累计50家

2020年

持续打造“20+”技术创新中心和“10+”产业中试基地

产业中试基地形成超过90万平米、年均可服务超200家次的中试能力,建设10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大中型企业研发增长5%,高新企业研发增长2%

完成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以上

新培育北京市专利试点、示范企业30家

搭建10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

03

改革篇

站在2020年的门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又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潮:“一把哨子”,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一份承诺,将“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办好一件事”,37项事务“最多跑一次”……

“一把哨子” 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经开区的一天开始了。

在北华中清公司,小伙儿王志国上班后的第一项任务是去研发中心,给一份水样做水质分析。

“过去,做水质分析实验,都要跑到区外,最近的也要十几公里。”小伙儿说。

说话的工夫,车驶进了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目的地到了。车程9分钟。走进研发中心,宽敞明亮的一间大屋,里面满是实验仪器和瓶瓶罐罐。

建起这个3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对北华中清来说,可谓历经波折。说难,这事儿跑了一年多愣是没进展;说易,一把“哨子”吹响,不到俩月,事儿就成了。

两年多前,北华中清落户经开区。这是一家从事水环境治理的企业,一直希望把研发中心也一并迁入,可在找场地上却犯了难。因为找研发中心跟找办公地点不同,需要特殊的环评、排污要求。“中介带我看了一溜儿场地,也没有合适的。”北华中清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志刚有些无奈。

本以为研发中心的事儿要黄,没想到,经开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新机制让事情又有了转机。原来,按照这一新机制,经开区将区内企业划分成10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亦企服务港”,配备一位党建项目经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遇到难题可直接找这位“片儿长”“吹哨”。此外每个月还有企业党组织书记接待日,经开区工委、管委会负责同志带队直奔各片区,上门问需。

“哨子”递到了张志刚手里,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吹哨”求援。让他惊喜的是,会后一周,相关部门就帮他们物色了一块合适场地,完全符合研发中心的场地需求。

场地敲定,北华中清很快对研发中心进行了装修。不到俩月,研发中心投用了。“以后有困难,我就认准这把‘哨子’了。”尝到甜头的张志刚笑着说。

原来,经开区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市委《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实现“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身边,真正实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海关成为企业通关贴身管家

一份承诺“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

仅靠企业一份“承诺”,就能“代替”规划、环评等多项政府审批,这可能吗?在经开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通过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正在让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经开区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拟建设中试生产基地,承诺制的出现,让这个占地120亩的项目开工流程大大简化。

承诺制即政府部门制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和企业承诺事项清单,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作出书面承诺后,即可自主开展项目设计、施工等工作。

2019年初,北京市推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在经开区内推行,希望通过这一新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再造。

根据试点方案,承诺制仅保留了立项、规划、施工等必要手续,建设项目能评、环评、水评等20项列入承诺事项清单的审批事项,一律改审批为承诺,极大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

速度加快,效率提升,但企业心里还是有顾虑。昭衍公司董事长冯宇霞说,以前审批流程长,但只要规划图纸交上去并审批通过,照着图纸建设就可以,现在“承诺制”大大简化了流程,但不确定性也可能相应增加,如果无心违背了“承诺”,该如何是好?

一次推进会上,冯宇霞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经开区规划分局。规划分局专门调拨两名工作人员,与昭衍保持热线联系,答疑解惑,消除顾虑。

如今,昭衍公司按承诺制模式建设的申请已经获批。诺康达等其他项目也在按照承诺制流程有序推进。

作为一种全新探索,政府与企业一样,也在摸着石头过河。经开区多次召集涉及部门与企业一同开会,把存在的问题摆上桌面探讨,逐步形成承诺制实施细则,并编制了承诺书、同意告知书等一系列标准化的“承诺模板”,让企业有章可循。

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客户办理业务

“办好一件事” 37项事务“最多跑一次”

最近,经开区的企业和老百姓享受到了一份名为“办好一件事”的套餐服务。这是经开区针对企业和群众办理频次高、涉及部门多的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后,以“一口进·一口出·只找一人”为目标,推出的“办好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首批37项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理完成的事项实现了在政务服务大厅“只跑一次就能办”。

所谓“一件事”,就是老百姓和企业需办理的一类主题服务事项,既可以是单独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需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一揽子事”,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后,变成群众和企业眼中到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

经开区审批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0月初开始,经开区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以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理频次高、涉及审批时限长、涉及部门多为参照,对所有服务事项进行排序,排序靠前事项优先纳入到“办好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中。同时,将事项办理指南等材料在首都之窗“办好一件事”模块进行展示,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指南的查询、现场办理引导等服务。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经开区首批共推出37个“办好一件事”主题事项,涉及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餐饮、超市等领域企业的开办,围绕每个主题服务,编制了办事指南和办理告知单,明确了主题服务涉及的服务事项、办理要求、材料清单、办理流程等相关内容,办事人可通过窗口领取告知单或登录北京市政务服务网获取相关信息。

 “为配合主题服务实施,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开通了主题事项服务窗口。”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还制定综合受理窗口的工作规程,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

据了解,主题服务窗口配备两名政务服务专员,提供全流程线下咨询、接件、流转、出证等服务,申请人只需把主题事项相关的材料交给主题窗口,政务专员将为办事人提供全程代办、帮办服务。在办理完成后,办事专员将通知办事人到主题窗口领取结果,也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大厅引入的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为办事人员寄递,减少申请人到不同窗口办事的不便,真正实现从找“多个部门”到找“一个窗口”办事转变。

【场景新城】

早餐之约

早8点,一顿特别的早餐在博大大厦开始了。围坐在圆桌旁,氤氲在豆浆的淡淡香气里,经开区企业佳宸弘生物技术公司管理中心总监杨卫军率先开了腔:“我们公司负责运营北京唯一合法的脐带血库。”

原来,这是一家落户经开区16年的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脐血库规模不断扩容,如今库存量已经突破28万份。“小小一份脐带血不仅能救治儿童,还能救治重达100公斤的成人。”杨卫军语气透着骄傲。

公司正步入发展快车道,急需扩展生产用地和成立投资公司,这让杨卫军犯了难。 两个问题提出来,在场的工委、管委会负责同志随即带来好消息:经开区每年会运用科技基金引导有需求的企业成立投资公司,并助推投资公司获批。杨卫军听了连声说好。 接下来,来自珐博进医药、天广实生物两家公司的代表,也都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聊起自己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经开区代表不时解答,几位企业代表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这样的“企业家早餐会”,已经举行了20多次。越来越多的企业代表跟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和各部门一把手坐到一张桌前,成了推心置腹的“家里人”。

一张政商交往清单

2019年5月,北京亦庄发布一份“亲”“清”政商关系清单,包括支持政商积极交往的6项“正面清单”、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的8项“负面清单”和守廉企业的4项“引导清单”,明规立矩、厘清界限,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双向约束规范政商交往,“交往指南”畅通服务渠道,服务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数说智造之城】

2019年

经开区工委坚持党建引领,首创了“四个一”服务机制:“一顿早餐”知企情,20多次企业家早餐会,收集整理问题155项,办结率超过90%;“一把哨子”赋能量,走访、调研企业260余家,解决各类诉求508件;“一份清单”明规矩,支持政商积极交往的6项“正面清单”、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的8项“负面清单”和守廉企业的4项“引导清单”,画出政商交往“导航图”;“一个发布”促对接,每月定期举行“选择北京·亦庄机遇”创新发布会,发布8批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清单,为123家企业的176个项目释放投融资总需求超100亿元,促成达成融资11.55亿元。

全部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

企业开工前期手续由300多天压缩至100天内

在园区和银行设立21个工商登记注册指导站

成功收储160亩闲置工业土地,完成用地升级750亩

2020年

打造“十个一”:只进一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只跑一次、只取一号、一口兑现、一表填报、一章审批、上下一体、一套标准,实现就近办理、自助办理、一次办理。落实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行动计划,推进9大领域27项任务落地。

04

宜居篇

智慧交通,连接美好的生活;水清岸绿,迎来了优美的环境;职住平衡,升级着幸福指数……这些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逐步向世界一流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迈进。

2025年初步实现趋零排放

“今年,我们区内的工业固体废物就有电子台账了,这意味着工业固废再生和共生的关系就能初步确立。”正在忙着组织经开区固废智慧监管平台(一期)系统专家评估的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专班工作人员说,她2020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该平台建成投用。2020年是“无废城市”建设搭建四梁八柱的关键之年,该平台将成为线上有力支撑。

2019年9月,经开区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首家通过实施方案的试点城市,这标志着经开区正式进入试点方案实施阶段,进入“无废时间”。“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战。

拿工业固废来说,经开区很多企业已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北京奔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例,其选用干式喷漆工艺,使用天然材料石灰石粉吸附喷漆漆雾,并对吸附漆雾后的废石灰石粉申请鉴定,确认为非危险废物后交给下游企业作为建材制造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仅此一项每年减排便可超过3000吨。

此外,北京奔驰还将危险废物100%交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置,实现危险废物“0”填埋。同时,北京奔驰还将具有回收价值的一般工业固废交给有回收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资源化利用。

北京奔驰是经开区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有效减量、按照统一分类进行统计,提高再生利用率,经开区通过制定一般工业固废分类名录、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清洁生产等手段,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种类、数量以及去向的动态统计机制,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通过搭建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与再生资源流通交易平台,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全口径统计、全过程监管,有效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再生和综合利用。

2020年,经开区将建立起“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具有产业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模式。到2025年,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将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全面铺开,初步实现园区趋零排放。

超六成产业人口区内安家

早上七点半,距离上班只剩半小时,而住在经开区亦城茗苑小区的何良鹤不慌不忙地扫了辆共享单车,只蹬了15分钟,就到达公司。

全程不到2公里、15分钟的路程,不知羡煞多少常年拥挤在地铁里、公交上,上下班通勤时间动辄2小时的年轻人。

就近上班,实现“职住平衡”,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等超大城市孜孜以求的政策目标,在经开区已成为现实——以“让在经开区工作的人在经开区住”为目标,分层供给、精准施策,初步形成了单身蓝领公寓、单身白领公寓、人才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定向销售商品房、专业园区配套租赁住房、普通商品房、高端商品房八类住房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62%的产业人口共计16万人的居住问题在区内得到解决。

按照规划,到2035年亦庄新城每2平方公里将建一个创新家园。亦庄新城将规划探索性地构建兼顾产业、人才和市民“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和高标准建设,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加强住房的精细化供给,实现“基本住房有保障、中端需求有支持、高端需求有市场”的住房保障。做好没有“城市病”的标杆。

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

路网拓宽美化一路一景、公园遍城步行即到、现代化建筑形成一个个新地标……如今的经开区正被多重景观“打扮”得焕然一新,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园区。

在路网升级优化的同时,经开区对数十条路进行翻修、拓宽,每条路修建完成后,景观提升便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每条道路拥有特色景观,相关部门精心设计,差异化栽种植被。继宏达路泡桐大道之后,荣华路牡丹大道、经海三路桃花大道等景观也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美景,吸引人们围观欣赏。

路美河更清,河畔引白鹭。以前的污水河相继还清变成了清水河,白鹭在通惠河畔栖息,成为经开区一道独特的风景。采用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清淤到生态修复,再到如今每季度对主要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检测调查一次,形成了对河道有效治理措施。

目前,经开区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环城绿道体系,走在经开区,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令人舒适怡然。

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区

同仁医院(南区)建成以前,离经开区最近的大医院就是宣武医院。“记得儿子有一次出疹子,突然全身发红发烫,高烧不退,家里人没有办法只得连夜打车赶往医院,好不容易喊了一辆出租车,开车过去还要两个小时。”经开区居民张宇盛说,“现在打车10分钟之内就能赶到。”

北京同仁医院(南区)扎根经开区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南院区等一系列涵盖三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先后入驻,不断刷新着经开区卫生医疗体系的高度和广度。

为了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近年来,经开区不断优化全区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设多家卫生服务站,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同仁医院(南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南院区两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顶层,5家专科医院为枢纽,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底的三级塔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区内居民构建了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当前,辖区内90%的患者首诊选择在区内医院,“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新格局基本实现。

24小时文化美食服务不断档

居住在经开区,休闲也在经开区。从最早开业的创意生活广场,到核心区的华联力宝广场和大族广场,路东区的城乡世纪广场,经过多年发展,不大的经开区已聚集四大商圈,成为辖区内白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向着打造书香亦庄的目标,经开区支持鼓励开办的各类阅读空间遍布园区、企业和社区,成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新去处。支持区内电科院开放为区级公共图书馆,并将图书分馆开到了园区、企业和社区。不仅如此,经开区还有24小时书屋,只需一张身份证和一百元押金,就可以在这家24小时书屋,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在人脸识别系统、一键语音对讲、异地还书系统的支持下,没有管理员也秩序井然。

此外,经开区探索建立城市共享空间,扶持鼓励有体育场地、健身场所的企业、学校向辖区职工和居民开放,并且每周都有免费使用时间,只要打个电话预约或者到现场登记,就能享受到专业健身空间和健身器具。

2019年夏天,乘着“夜经济”的东风,经开区大族广场内15家餐饮企业获得了消夏外摆资格,形成了首个“深夜食堂”街区。与此同时,经开区也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工作方案并拟于近日出台,包括“夜经济十条”措施,涉及交通、商业、夜间景观、休闲、文化体育活动等,形成以城市白领、新蓝领消费为特色的夜间消费文化。

【场景新城】

餐厨垃圾变盆栽肥料

一家餐厅后厨放置着一台长方体机器,上方有一个梯形漏斗形状的开口。一位师傅按下齿轮机按钮,伴随着机器运行的“嗡嗡”声,只见漏斗中的残羹剩饭被快速粉碎,漏到机身里。上半部的分离装置将水、油和固体一分为二,固体残渣排到垃圾回收桶,水和油则流到隔油池,经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将水从池中排进污水池,二次隔油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与此同时,一台一人多高的机器正在垃圾房的角落运行着,粉碎的餐厨垃圾经过这台机器加工后,就变成了一种类似土壤的物质,且食物残渣混合后的难闻气味也消失了。

日产餐厨及生活垃圾10吨的商业综合体正在让垃圾变废为宝。依靠处理设备,各家餐厅的残羹剩饭会被快速粉碎,将水、油和固体一分为二,固体变成了有机肥料,种植出的盆栽成为商场赠送给顾客的伴手礼。

废旧轮胎铺路

在经海一路南段全长2.5公里的道路上,建设者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铺设一种新型橡胶沥青,这是一种把切碎的废旧轮胎搅拌到沥青混凝土中,再以环保工艺生产出的优质橡胶沥青,用它铺成的道路,噪音更低、行车更稳。这也是被誉为环保道路建设“亚洲标杆”的经开区最新铺设的高标准环保路。

2013年,经开区铺设的第一条橡胶沥青道路至今完好无损。这种道路抗风抗雪抗熔融,不易老化更结实。此举不仅解决了固体废物的处理难题,有效节约资源,还提高了道路使用寿命,这与经开区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不谋而合。

【数说智造之城】

2019年

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3微克每立方米,累计下降47%

再生水量突破1亿吨,相当于50个昆明湖

光伏总装机容量53兆瓦,1万平方米以上具备条件的屋顶覆盖率超过80%

累计消耗废旧轮胎超270万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0万吨,成为亚洲首个城市道路运用橡胶沥青达百万平方米的区域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城市面积超30%

南海子公园二期、滨河公园二期和通明湖公园建成开园,依托公园新增骑行绿道22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28平方米/人

解决区内62%的产业人口共计16万人的居住问题

新增公租房3500套

开放全域322公里道路实现自动驾驶测试

32个社区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分类

未来

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0%

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5%以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70%以上

亦庄新城每2平方公里将建一个创新家园

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