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渤海银行的上市大梦与千万罚金 李伏安要打多少关键“补丁”?

百家号

关注

原标题:渤海银行的上市大梦与千万罚金 李伏安要打多少关键“补丁”? 来源:百家号

导语

新年亦有新气象。

遗憾的是,渤海银行开年即迎新罚单。

背负一年超千万的巨额罚款,作为国内最早采用垂直独立风险管理模式、拥有敏捷风控体系的渤海银行,何有如此尴尬表现?

2020年1月7日,银保监会公布绍兴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因虚增存款,渤海银行绍兴分行被罚100万元。

罚单频频风控力受拷

回望2019年,违规受罚也是渤海银行的一个关键热词。

2019年12月17日,陕西银保监局开出两张罚单,渤海银行西安分行因存在违规开展理财投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其罚款35万元。因贷款资金违规挪用、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对其罚款25万元。

2019年11月8日,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对渤海银行上海分行开出250万元的大额罚单。违规行为横跨2016到2019年。如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渤海银行上海分行对某同业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合规性审查未尽职。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渤海银行股份上海分行违规对外实质承担某同业业务的风险责任。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渤海银行上海分行对某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未尽职。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渤海银行上海分行部分贷款分类不准确。

2019年9月11日,北京市银保监局开具6张罚单,其中有4张与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有关,渤海银行北京分行等四家从业机构位列其中。

具体来看,渤海银行北京分行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为保险公司股东违规增资提供融资。监管责令渤海银行北京分行改正,并给予合计1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8月中旬,银保监会已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将展开房地产贷款业务专项检查,尤其针对银行通过表外、同业等渠道输血房地产市场的违规行为,将严格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以前大家都忙着拼规模、挣快钱,现在不同了,严监管下,合规放在了第一位。

2019年9月,渤海银行郑州分行被指违规办理理财非标债权投资业务,河南银保监局对其处以50万元罚款。

2019年7月9日,湖北银保监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渤海银行武汉分行因贷款支付审查不严,导致违反受托支付规定;贷中审查不尽职,导致未落实授信条件即实施了授信,被罚款50万元。

2019年1月,渤海银行德阳支行被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员工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贷款三查流于形式致使信贷资金被挪用于民间借贷领域,印章管理不到位,导致重大风险,被罚90万元,两位相关负责人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

据统计,2019年,渤海银行遭银监系统处罚金额已超千万元。

不难发现,作为我国第一家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第一家总部设立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内最早采用垂直独立风险管理模式的银行之一,渤海银行的内控、风控漏洞不少。

资本补充压力信用减值损失超70亿

不过,渤海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

截至2019年9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0923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收211.37亿元,同比增长18.82%;实现净利润66.26亿元,同比增长6.08%。

疑问在于,这样的亮眼成绩,有多少是粗放经营、薅市场乃至监管漏洞的羊毛所得。

来看看其资本补充压力。

截至2018年末,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77%,一级资本充足率8.6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61%。

根据监管要求,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非系统性银行不得低于10.5%、8.5%和7.5%。

显然,渤海银行的三项核心指标逼近甚至一项已击破监管“红线”。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曾表示,监管政策趋严,同业竞争压力加大,渤海银行业务发展迫切需要补充资本金,并建立更加健全、高效的资本补充机制。

为缓解资本压力,渤海银行寻求多种渠道进行资本补充。发行了次级债券、二级资本债券,2019年9月11日,又获批发行不超200亿元永续债。

一番操作后,截至2019年9月末,渤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升至13.75%,一级资本充足率升至10.84%。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出现恶化,由8.61%下降至8.16%,接近监管标准的7.5%。

从行业水平来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5%,较上季末增加0.1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84%,较上季末增加0.4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54%,较上季末增加0.4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7.02%,较上季末上升1.25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渤海银行已拖了行业后腿。

相应的,其不良贷款率也广受关注。

一定意义上说,银行主要管理三种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是所有贷款业务的核心部分,常以坏账或者不良贷款出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2016年至2018年,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9.69亿元、81.1亿元、104.17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69%、1.74%和1.84%,连年走高。

具体来看,截至2018年年末,贷款发放行业方面,渤海银行贷款发放前五大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20.33%),房地产业(占比15.97%),制造业(占比8.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8.52%),批发和零售业(占比4.36%)。这些行业中,制造业不良率最高达10.69%,批发和零售业为7.57%。

贷款投放地区方面,华北及东北地区占比46.01%,不良贷款率2.29%;华东地区占比21.85%,不良贷款率2.18%;华中及华南地区占比22.97%,不良贷款率0.80%;西部地区占比9.17%,不良贷款率1.40%。

2019年前三季度,渤海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已达70.05亿元,远超过该行2018年一整年65.08亿元的数额。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正在向消费金融业务持续发力。

图片来自网络

近两年,在零售业务战略推动下,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发展快速,部分银行消费金融业务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

业内人士表示,放眼股份制银行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很早就布局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业务等,提前获得了体量份额优势。

目前,很多中小型银行通过助贷业务间接发力消费金融,这是一个捷径,可快速做大规模。

不过,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定风险,更不用说是新事物。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解释称,“助贷机构与银行间的合作需要在合规、责任主体清晰的前提下进行,银行也要采取审慎态度,不能急于求规模而放松风控标准,否则也可能造成坏账风险的上升。

值得庆幸的是,据媒体消息,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78%,较年初降低0.06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较上季末“双升”。

也基于此,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显得难能可贵。

上市的急迫性

这对其上市进程,是一个好消息。

放眼12家股份制银行中,仅有渤海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3家银行仍未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12月渤海银行成立,总部位于天津。

据2018年度报告摘要,渤海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00%,该公司为天津国资委一级下属企业;第二大股东为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9.99%;第三大股东为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3.67%。

早在2017年,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就表示,“我们要充分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推进渤海银行资本可持续补充机制,实现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第三次增资工作正在进行中,渤海银行将在三次增资结束后择机启动上市进程。”

那么,渤海银行为何仍未上市?

据悉,渤海银行成立时,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引入近200名信托股东(合计持股10%),持股人数突破200人。这种当时的创新之举,成为其增资扩股、上市的重大阻碍。

到2018年,渤海银行才成功解决了信托持股问题。

渤海银行官网显示,李伏安曾表示,渤海银行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进程,如果比较顺利的话,2018年上半年能够推动上市。

2018年12月20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渤海银行董事、副董事长、渣打银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总监冯载麟透露,我们都希望将渤海打造成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中资银行,因为我们有上市目标,所以,渤海的企业治理架构需要符合上市银行的标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纵观2018年全年,渤海银行并没为上市做好充足准备,2018年年报中也对上市只字未提。

2019年12月初,有相关人士透露,渤海银行已为规模或超20亿美元的香港IPO选定牵头经办行,或于明年下半年上市,目前尚未作出最终决定,发行相关细节仍有变数。

另有消息人士指出,渤海银行已与农银国际、建银国际、中信里昂及海通接触,为上市计划进行筹备。

一时间,渤海银行再上舆论风口。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之间,品牌知名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对小银行而言,不实现上市,就不会有全国性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也会有限。

由此来看,在与资本市场擦肩而过的多年里,渤海银行失去诸多发展机遇,拉大了与竞品银行的差距。因此,无论存在多少变数挑战,对渤海银行来说,上市已是势在必行。

这种紧迫感,即考验着核心管理层的大智慧

2019年5月,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付钢年满60岁,不再担任该行董事、行长。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李伏安代为履行。

直到2019年9月,才有消息称,已确认原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屈宏志出任渤海银行行长。不过,这一任命还需银保监会批复,履行完相关程序之后屈宏志将正式担任渤海银行行长。

公开信息显示,屈宏志是经济学博士,曾在建行天津分行、江苏分行等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拥有良好口碑。

李付安要修多少"补丁"

不过,面对上市这个大考题,无论老将李付安,还是渤海新秀屈宏志,都可谓压力重重。

市场角度看,同质化竞争、压缩表外杠杆、成本抬升、用户分流、利差缩减,存量竞争时代下,银行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

政策角度看,深化改革,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背景下,凸显合规经营、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2018年银保监会对不良贷款的认证口径进一步提升,此前对逾期90天以上但未列入不良贷款的将认定为不良贷款。这对不良率高企的渤海银行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

政策端的高压态势,也意味着一个强烈引导信号:粗放经营、激进扩张、一味冲规模、拼速度、争短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合规、品质、持续、生态发展成为行业关键词,健康度、稳健性、核心竞争性、核心成长力,成为相关企业投资价值的新分水岭。

变局之下,考量着渤海银行的竞争内核,也拷问着短板漏洞。

需要强调的是,上市公司这碗饭,虽然光鲜,却也并不好吃。翻雨覆雨的资本圈,是一把双刃剑,更是一颗价值试金石。可释放激发企业的成长性,也可放大其漏洞及衍生风险。

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以此来看,相比上市的执着急迫,渤海银行亦或李付安还有更重要的修补丁工作要做。如何做好品控风控、缓解罚单尴尬、减轻资本压力、降低不良贷款等,以此获得资本高光。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