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话湖南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赵应云:把农村金融的 “塔基”筑得更牢

金融时报

关注

"

只有经济好了,金融才会好。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首先就是要有开放意识,视野打开了,格局就不一样,办法就多了。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为今后长远发展打好基础,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

阳春三月出发,凛冬时节归来。湖南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赵应云终于完成了一桩牵挂于心的大事。

赵应云 湖南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

这位先后担任湖南中方县县委书记,怀化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永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政府官员,在2019年2月25日转岗到湖南省农信联社,成为新掌门人。

甫一上任,赵应云在参加完全国两会后,旋即开启调研之旅。从2019年3月19日走访韶山农商银行,到12月5日走访完溆浦农商银行,280天、一万多公里行程,赵应云足迹遍布三湘大地,实现了对全省102家农商银行走访的全覆盖。

走过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赵应云也读完了一本厚厚的湖南农信全集。在这本全集中,既有一张张在他面前绽放的农信笑脸,也有一幅幅农信画卷。乡间房屋的土墙上,“农村信用社最讲信用”的标语依然在诉说着农信社曾经的故事;一些原先信用社的基层网点尽管因时而变,做了各种改造,但农信社朴素的味道还在;一些农商银行,尽管现代金融意识强烈,但历史没有在这里断流,依然继承了过去农信社的血脉和基因……

280天的走访调研,赵应云感触很多。他既看到了湖南农信的优势,也触摸到了湖南农信的短板;既看到了湖南农信的难点和痛点,也找到了解决湖南农信问题的方向和思路。《金融时报》记者对赵应云的独家采访,正是从他走访归来开始的。

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金融时报》记者:

用280天时间,实现对全省102家农商银行走访全覆盖,这在省联社领导中非常罕见。您为什么一上任,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走访调研上?您做过政府官员,现在又从事金融工作,您对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如何理解?

赵应云:我是从地方转到金融机构工作的,这在全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系统中,可能没有很多。去年以来,中央在推动省级干部配备中,配置了很多金融副省长,也有很多省级领导去了金融机构。从中央推动这项工作来讲,是想让经济与金融两者结合得更紧,融入得更深,使经济与金融真正能共生共荣。

因为在地方工作过,我深切感受到,只有经济好了,金融才会好。经济是金融的基础,没有经济发展这个源头活水,就没有金融业的繁荣兴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只有金融服务作用发挥好了,经济才会发展得更好。

一方面,从经济工作角度讲,有些同志可能知道经济离不开金融,但是对金融工作却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所以,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应该更多地研究金融,更多地了解金融政策。

另一方面,在地方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容易就业务抓业务,容易就事论事、见招拆招,容易形成金融领域的小循环。所以,做金融工作的同志也要更多地研究经济工作。否则,金融系统就可能成为一个封闭系统。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首先就是要有开放意识。要让懂经济的同志更多地了解金融工作,做金融的同志更多地研究经济工作,这样,视野打开了,格局不一样了,思路就活了,办法也就多了。这是从地方工作十几年后再转到现在这个工作岗位,我个人的一点理解。

我在地方主要是做经济工作,我知道通过调研来了解真实情况对工作的重要性。好多思路和办法,从书本上翻不出来,坐在房间也想不出来。只有了解实际情况,才会有办法。实际情况通过什么去了解?只有通过深入一线走访调查。所以做地方工作的一门基本功,就是走访基层、了解基层、研究基层。我到了金融单位后,觉得各类工作在方法上是相通的。不是说只有做地方工作才需要调研,搞金融工作同样需要调研。

农村是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金融时报》记者:

通过走访全覆盖,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湖南农信有一个什么样的总体评价?

赵应云:这一路走访,我去了农商银行的现场,接触了农商银行的员工,看到了农信系统的面貌,我发现了农信社的感情根基所在。农商银行是从农村这块土壤中发芽、生根、成长起来的。它发源于草根,衣食父母就是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最广大的农民。所以,服务“三农”是它生命最重要的基因,也是它必须保有的本色。我始终认为,农商银行要永远跟老百姓在一起,我们的干部员工要始终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使农商银行成为老百姓心中最值得信任的金融机构。农商银行要永远把老百姓当作衣食父母。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第二个感受是知晓了农商银行最重要的业务源头到底在哪里。这个源头就是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城市里的农商银行、农村里的农商银行,所有的业务源头都在田间地头,都在大街小巷。做小做散、支农支微,始终是农商银行的业务定位。不管形势怎么变,不管金融机构怎么改,这个定位不能变,也不能改。

农商银行的定位清晰了,还要有定力。光有定位不行,还必须守得住这个定位,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不能自己把路子走歪了、走偏了,否则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就会越走越远。忘记了初心,就忘记了本色。不管我们走多远,都要搞清楚我们到底要去哪里。

第三个感受是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农商银行的最大发展潜力。这些年,国家从战略层面推动脱贫攻坚,湖南农信系统为脱贫攻坚投入的扶贫小额贷款累计有210亿元,占全省小额扶贫信贷90%以上的份额。我们扶持了大概39万户贫困户,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农信社真正能为老百姓解困脱贫尽微薄之力,这不光是一份金融工作,更重要的是它担当了一份社会责任,展现了湖南农信的深厚情怀。所以农商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不能简单类比,它的政治要求和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

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后,我认为国家战略的重点一定是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升,都离不开金融支持。缺少了金融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我的深刻感受是农村是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所以,乡村振兴一旦全面推开,农商银行一定要撸起袖子,奔赴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农商银行规模可以做得更大,质量可以提得更高,社会责任也可以尽到位。

一路走来,我发现全省农信系统还是坚守了这一基本定位,保持了这份初心。大家做得最实、讲得最多、想得最深的就是怎么把农商银行真正建成“农字号”的地方金融机构。

资源、网点和政策:湖南农信三大优势

《金融时报》记者

通过调研,您觉得湖南农信最大优势是什么?

赵应云:我个人认为,第一个优势是资源优势。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仍是重要板块。农商银行面对的是广大百姓,必须依托一定人口优势,依托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尤其要依托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有自身更好的发展。农商银行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要发挥好“农字号”资源的作用。现在湖南农信存款规模突破了10000亿元,在全国排第9位,贷款规模超过了6000亿元,排第10位,而全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8位,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第二个优势是网点优势。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湖南农信最大优势是点多、线长、面广。目前湖南农信有4000个网点,网点覆盖到最基层的乡镇一级。同时,湖南2.4万个行政村,也是村村有金融服务站。虽然网点人均存款、人均贷款的个人贡献率低一点,相关成本也会高一点,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点,更是纯属亏损买卖,但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就不能撤。成本高当然也有压力,但可以采取别的措施,通过降成本、控支出、增收节支等办法来消化。

第三个优势是政策优势。农商银行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承担了党和国家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一份重要责任。农商银行跟地方政府关系最近,跟老百姓感情最亲,地方党委和政府都把农商银行当作自己的银行,提供了多方面支持。

比如农商银行改制时,通过财政注入、土地置换、资产变现、税收优惠等,化解了很大一部分不良贷款。在农商银行后续发展转型中,比如压降不良、增资扩股,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拿出了重要举措。

再比如,农商银行承担了脱贫攻坚的责任,地方政府通过设立风险补偿金的办法提供了安全保障;农商银行一旦出现不良,地方政府会推动有关不良的化解。所以在一些地方,农商银行的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逾期率和不良率都为零,这个不是仅靠农商银行自身就可以做到的。

与此相关,今后各地推动乡村振兴,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农商银行。我们也一定要把农商银行办成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要借助政策力量和优势,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来做金融服务。

现在全省推动农商银行服务湖南农业领域10大千亿产业,我们希望今后5年内能为10大千亿产业发展,累计投放5000亿元信贷资金。而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也提供了很多财政性支持政策。所以,对于农商银行来讲,全省的农业资源,自身的网点布局,还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把农商银行打造成“百年老店”

《金融时报》记者

您能否用几句话概括您2019年的工作,2020年的工作您将坚持哪些原则?

赵应云:湖南农信系统首先是定位要更加清晰。现在,农商银行开展业务,大家都把更多精力放在拓展基础客户上,这是最大成效。省联社重点考核农商银行基础客户数量,这个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业务格局肯定会发生新变化。

其次工作作风要更加务实。我们要通过“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采取“1拖2”方式,就是一个党员带两个员工,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对所有个人客户、工商户、企业法人户走访的全覆盖。

再次是防风险意识要更强。现在各法人机构普遍增强了底线思维,因为2019年我们加大了对不良率的考核力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新上任的高管,实行季度性提醒、年度性考核。谁该用,谁不该用,凭业绩,不凭资历,即使用了也不等于铁饭碗。

最后是正风肃纪要求得到强化。对违纪违规违法人员,该追责处理的决不姑息迁就。包括进人、用人,都要按规定办,按我们制定的标准办。

对于2019年的工作,我想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就是业务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明显进展;队伍上正风肃纪,取得了良好效果。关于明年工作,首先要坚持几个不能变的原则,

第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首要任务的总要求不能变;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导向不能变;

第三,聚焦“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总目标不能变;第四,扭住“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总抓手不能变。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降不良、防风险、控案件”作为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压降不良贷款和防案控案的根本转变,集中力量,把现在的高不良降下来,把高风险机构减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条总思路,就是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能就不良压不良,就案件防案件,就风险控风险。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为今后长远发展打好基础,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要把整个农信系统的业务结构做得更优,队伍素质提得更高,各类风险降得更低,使农商银行走得更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真正把农商银行打造成“百年老店”,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机构。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徐绍峰 刘新光

编辑:杨晶贻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