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贫保”的背后:中国太保的保险扶贫之道

东方财富

关注

原标题:“防贫保”的背后:中国太保的保险扶贫之道 来源:第一财经

在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中国太保凭借在防贫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显著成效,获颁年度组织创新奖,这是全国扶贫领域的最高奖项,而中国太保也成为了该奖项创办4年来唯一获奖的保险企业。

让中国太保摘得这一“桂冠”的是“防贫保”项目,该产品旨在解决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存在的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沙漏式”扶贫难题,成为探路“脱贫不返贫”的重要尝试。

保险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与扶贫理念天然契合。保险企业有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天然属性,能发挥杠杆和资金融通功能,放大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激活贫困地区扶贫产业链。有了这层天然属性,保险企业开展精准扶贫时发挥保障主业优势和业务协同优势就成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优势所在。

而在“防贫保”背后,就是中国太保始终运用保险主业进行精准扶贫,探寻保险扶贫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

未贫先防,探路“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

2017年10月,中国太保产险在河北邯郸魏县推出国内首款商业防贫保险。

简单来说,“防贫保”是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的1.5倍为基准,以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为对象,针对因病、因灾、因学因素分类设置防贫保障线和救助标准。由地方政府出资为参保对象投保,保险公司根据政府需求制定保险方案,提供理赔服务。当受助群体因以上三种原因导致家庭收入低于防贫保障线时,保险公司就启动核查程序,对自付费用或损失超过标准部分分段实施救助。

“防贫保”立足“未贫先防”和“扶防结合”的要求,探索建立起“政保联办、群体参保、基金管理、阳光操作”的创新扶贫模式,以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确保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相对稳定,填补了扶贫领域的空白点,为险企发挥主业优势参与社会管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相对公平、提升服务效能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国家建立“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防贫保”已为河北、湖北、内蒙古、甘肃、云南、青海、四川等全国16省份160个县超过8000万临贫、易贫人群提供防贫托底保障,累计保险金额2.77万亿元,累计赔付金额近9000万元,其显著成效获得国务院扶贫办、地方政府和受助群众的高度认可。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表示:“保险业如何以保险保障为切入点,发挥主业优势,这既是我们与地方政府群策群力、联手创办‘防贫保’的初心,也是太保人助力国家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的责任与使命。”

变“输血”为“造血”

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据了解,今年中国太保聚焦重点地区推行三大举措:将“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推动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将精准脱贫和精准防贫相结合,推动“防贫保”在助力“脱贫不返贫”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员工爱心奉献与贫困户稳定增收相结合,探索形成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

在中国太保主业扶贫的模式及有效措施下,除了“防贫保”之外,“保险+期货+订单”等一批创新模式及创新产品也应运而生。

陕西渭南市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苹果种植业也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苹果价格波动频繁,年均波动幅度甚至高达10%,对贫困户稳定生产、提高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农户的保险需求已由原来的抵御自然风险转变为价格不稳定导致的市场风险。

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2019年年初,中国太保产险联合安信农保创新试点“保险+期货+订单”扶贫项目,在保险期内当苹果理赔结算价低于保险目标价格时,就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对农户进行赔偿。如果苹果理赔结算价格高于保险目标价格,保险公司仍然按照扶贫特惠原则,给予政策性保险保费保底赔付,最大限度地保障投保农户利益和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通过中国太保的“彩虹”平台等互联网平台资源,以“保险+期货+订单”的方式,帮助投保的贫困农户打通销售渠道,订单累计已逾千箱。

据了解,通过广泛的内部推荐和员工间的口碑传播,“彩虹”平台已成为中国太保开展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截至目前,“彩虹”平台已累计上线全国17省份115款农副产品,广大太保员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累计实现总帮扶金额2351万元,其中今年已实现帮扶金额逾1800万元,精准触达8572户建档立卡户贫困户24172人。

“扶真贫、真扶贫”,中国太保正用保险主业打造精准扶贫的险企样本。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开展的农险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等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约598万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2.32万亿元风险保障。

(原标题:“防贫保”的背后:中国太保的保险扶贫之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