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机构鏖战“基金投顾”

中国经营报

关注

金融机构鏖战“基金投顾”

本报记者/郝亚娟/秦玉芳/上海报道

随着我国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落地,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基金投顾试点的申请中。近日有消息称,多家银行亦在积极准备申请试点。

相关分析认为,银行在客户黏性、客户资产数据收集、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并在多年的对私业务发展过程中,对各类基金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甄别经验。

而在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业务人士看来,开展基金投顾业务需要银行对客户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客户打造单独的产品链条,差别非常大,因此银行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和改变。

“买方投顾”试行

10月底,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基金投顾业务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步骤实施,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和试点效果,审慎稳妥扩大试点范围,有序推开。这意味着,开展投顾业务,第三方需要从“卖方销售”的角色转换为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买方投顾”。

法询金融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指出,“一般来说,传统的代理销售是‘卖方投顾’,公募基金和代销机构赚取的是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固定管理费、浮动管理等费用。从公募基金和销售机构的利益角度,基金规模越大越好。而从投资者角度,则是希望达到预期收益目标。”

周毅钦表示,“买方投顾”强调为客户提供基金理财规划服务,而不是靠一味地做大销售规模来实现发展,收费模式从收取申购、赎回等费用,调整为按资产保有规模、收益情况等收取顾问费用,使得销售机构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形成投资者、投资顾问、基金管理人的多方共赢,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某头部券商资深投顾专家表示,国外很多客户都有付费聘请基金投资顾问的习惯,所以基金投顾市场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场背景。

而对于银行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而言,前述券商资深投顾专家认为,网点多、分布广、客户量巨大是银行的优势。基金投顾业务的推出,对于银行客户的资产配置、银行理财产品质量的提升,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预计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利器。

周毅钦也提到,银行试点基金投顾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银行对客户的黏性和掌控力最强,客户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认可度优于其他资管机构;二是银行对客户资产的情况最熟悉、数据最全面,相对其他机构调配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三是银行对私业务多年运营下来,对各类基金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甄别经验。

银行投研能力临考

实际上,基金投顾与银行传统的基金代销业务有很大不同。前述受访投顾专家指出,银行代销基金关键的环节是销售,所以注重销售的能力;基金投顾注重的是对基金的甄别,以及买卖时机、权重配置、持有期限的选择等。

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传统业务模式中,银行在做基金代销业务的时候,其实都会附加投资顾问的增值服务,但与目前所说的投顾并非同一概念。“此前银行做的投顾业务,其实是在帮助发行产品的机构做服务,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投顾业务。”

“银行代销产品时也会做投资顾问服务,但这种投顾服务更多是为了直接导流,银行从中只收取部分中介费,比如各银行上线的智能智投。”某城商银行资管部业务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布局智能投顾。不过,基金投顾业务对银行的投研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从目前来看,投研能力的确是银行参与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的短板。银行可以通过组建基金买方研究机构、招聘对基金投资比较专业的员工、经常做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的相关知识培训、内部进行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比赛等提升相关能力。”前述受访某头部券商资深投顾专家直言。

谈到基金投顾的操作模式,某基金公司量化投资经理向记者举例分析,银行与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书,根据投资者的可承受风险范围来决定如何配置。“但是,一旦投资亏损,银行需不需要负责,承担什么责任,这部分权责尚未明确。”她表示,银行试点基金投顾还需更多细则出台。

某基金公司私行业务负责人也指出,一般情况下,基金投顾业务的形式主要是客户在某个机构缴纳一定的会员费或者投顾费,机构会根据客户资产、风险偏好、投资需求等情况,帮助客户进行投资组合的管理,这在国外相对比较成熟。

该负责人补充道,投顾人员需要有投顾从业资格证才可以上岗。目前来看,各机构仍是投资经理进行服务维护的传统服务模式,加上如何挑选服务产品,未来可能会走国外投顾业务的模式。

而在前述受访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业务人士看来,目前不少银行都在申请基金投顾牌照,但今后理财子公司独立后,该业务是否还会留在银行还不确定。

银行一旦转变服务模式,最终还需得到客户的认可。谈到银行试点基金投顾模式的可行性和挑战,周毅钦表示,“要转变客户的理念,做投资者教育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消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