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仁杰:“一切信用归银行”时代已过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12月12日消息,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9新时代金融发展峰会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颁奖盛典”今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大开放、大变革、大机遇。

陆金所控股董事长李仁杰出席并发表《立足商业信用流转 践行金融供给侧改革》主题演讲。

李仁杰表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投入支撑人民币的发展,第二产业比较发达,金融体系也主要针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去进行布局。

经济发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这几年什么生意好做?开个玩笑,就是懒人经济最好,快递员满大街跑,很多青壮年投入到第三产业”,他表示。

从经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已经到了时不我待之时。他表示,40年前自己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教科书里叫做“一切信用归银行”,那时没有其他信用,都是银行信用。当时银行很适应当时的产业结构,银行信用也比较简单,看报表、看抵押物、看担保。

他直言,当下的银行不能适应如今的产业结构。特别经过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不仅一些信用归银行,而且还是归到大银行,小银行日子也很难过。

以下为文字实录:

前面各位的发言从宏观经济、汇率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的对外开放等等说了很多,我尽量简短一些,从企业的角度看金融供给侧改革,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商业信用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这个角度谈一些看法。

现阶段对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都有基本的共识,就是经济在逐步的放缓,放缓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讲是长周期、短周期叠加等等,总而言之既有眼前的突出矛盾,比如消费升级并不是太理想、投资的效应不是很凸显等等,但更有改革开放40年,过去改革的红利,比如人口红利、开放的红利逐渐的消失,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是必然的。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同时也看到有一些新的变化,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投入支撑人民币的发展,特别表现为第二产业比较发达,金融体系也主要针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去进行布局。现在第二产业往下走,第三产业在发展。这几年什么生意好做?开个玩笑,就是懒人经济最好,快递满大街跑,很多青壮年投入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体系如何适应经济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我觉得这是摆在从事金融行业的大家面前的头等大事。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命题,如何在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上面如何进行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专门提出了金融服务的适配性、适应性的问题,我觉得提的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从我国来看,从经济经济结构看金融供给侧的改革,我认为到了时不我待的时候。改革开放40年,从金融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但是改革了这么多年,现在回过头来看,仍然以间接融资、以银行信用来支撑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这种情况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这种结构为什么它在对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它的适应性差?我记得40年前我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那个时候教科书里面叫做“一切信用归银行”,那个时候没有其他信用,都是银行信用,当时银行很适应当时的产业结构,银行信用也比较简单,看报表、看抵押物、看担保,所以银行的信用那种结构是适应的,但是发展到今天适应不适应?我认为是不适应的,特别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不仅一些信用归银行而且还是归到大银行,小银行日子也很难过。

第一方面顺周期的表现非常明显,银行很清楚,由于企业如果经济不好,违约率高了、不良率高,所以要追责,所以必然要避险、要收缩,整个放贷的结构、节奏完全跟经济周期相适应。

第二我国现在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下,银行不擅长做创新企业包括第三产业的融资。创新企业失败率高,短期甚至是亏损的,银行一看报表吓坏了,就不敢做了。国际上一般这一类企业融资大部分靠PE、VC,整个融资的风险模型完全不一样、语言都不一样。

直接融资这几年我国包括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大力的推动,比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但是发展了这么久,整个间接融资仍然占绝大部分比重,和发达国家比较、金砖五国来比较,我们间接融资比例仍然比较高。

整个社会融资结构的比例,直接融资当中商业信用的比重更小了。如何发展商业信用?要发展商业信用就必须要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有很好的制度安排以及很好的产品创设或者交易的标的物的验证。我国目前交易所上看,有证监会直接管的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人民银行管的交易商协会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地方交易所,经过几次的清理整顿,大体上留下来的几家初具规模,所以我建议能不能依托这些地方资产交易所来承担企业商业信用基础设施的责任。我们的同事做了探索,也与大家进行一下分享:

平安集团下属的前交所,一个定位、两个宗旨、三个优势、做好四项服务。把企业的商业信用流转起来,这几年大体上做了几件事:

一是建立了一套比较靠谱的系统,解决企业商业信用如何验证的问题,目前在很多保理公司在进行推广。企业商业信用大家都怕,前几年商业票据一包一包都是假票,现在如何解决这些验证的问题,总得情况,现在比过去好很多了,因为现在是电子票据、也有比较严密的增值税发票系统,很多过去很难控制的操作风险大体上可以控制,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比如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等等,很多技术上可以解决的,所以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个系统,大体上解决了验证的问题。

二是对标的物如何进行评价、进行画像,过去市场上在线评级基本上是中长期的,这次我们和穆迪合作搞了短期的评级体系,上个月已经发布了,最起码大家可以看的清楚。

三是引入一些征信机构,有一些产品一般人看不懂怎么办,那么由征信机构来做担保,这样大家也比较放心。

四是把企业商业信用资产如何从非标变成标准,他们跟深交所合作、上交所合作,开发了ABS,准备跟交易商合作开发APN,逐步从非标变成标,参加的机构就会更多。

经过这些努力,我相信逐步会把企业信用流转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做的这些探索利国利民,对整个国家供给侧改革,特别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是有帮助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