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再高明的纾困 也救不了变了心的上市公司实控人

上海证券报

关注

原标题:沪市公司监管锐评:再高明的纾困,也救不了某些变了心的上市公司实控人

在社会访谈类节目中,不时可以看到有人控诉自己的配偶是“扶弟魔”,给自家添把椅子都抠抠索索的,但资助老家的亲友买房买车倒是眼都不眨,最终把家庭财务和夫妻关系逼上绝路。

一般人家过日子,结了婚合并了财务报表,通常有一个当家的主持全局,但也要和另一半有商有量,互相尊重。

能不能把家当得人兴财旺有时还要看造化,但如果当家的以一家人的名义去举债,有钱也不给孩子报个补习班,非要花到三姑六婶、狐朋狗友甚至是更无法描述的关系上,那就不是当家的能力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了。

其实,类似的桥段在A股市场也时有发生。

上周,沪市公司隆鑫通用丰华股份双双公告,称二者共同的控股股东隆鑫控股因股票质押违约,面临被动减持,所持股份也因质押等债务纠纷被轮候冻结,引发市场关注。

隆鑫控股所持有的隆鑫通用股份质押比例常年接近100%,对丰华股份的持股也几乎全部质押。因质押违约,11月7日、8日,隆鑫控股所持隆鑫通用的股份已合计被依约卖出1735.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5%。目前,隆鑫控股所持隆鑫通用股份合计10.28亿股、占总股本50.07%的股份已全部被轮候冻结。

那么,控股股东通过质押股份获得的大量现金去哪里了呢?从丰华股份常年微利或亏损的经营情况看,至少相关融资并未用于改善上市公司主业。

更奇葩的故事也不是没有。

上市公司天目药业自身连续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主业萎缩,控股股东长城集团不专心改善公司经营,偏爱资本运作,质押比例高达90.96%且已因违约涉诉。

2019年7月,天目药业向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发放借款460万元;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公司为长城集团控股的长城影视的1亿元授信额度提供最高额保证担保。

长城集团对自己的亲儿子长城影视可谓有求必应,却苦了与他搭伙过日子的广大投资者。截至目前,因长城影视未能归还1400万元贷款,天目药业作为担保方于2019年2月被债权人起诉。

甚至还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套现之后连搞事业的幌子都不要了,直接明说拿去花了。北特科技就在回复证监会函件时透露,实控人将质押所得的近四成融资用于买房和家庭投资。

类似这样的财经新闻如果翻译成都市情感小专栏就是:疑似渣男将家中的房产抵押贷款,拿出去不知道浪掷在了哪里,家里的另一半直到债主上门搬家具才傻了眼。

当然,股权质押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融资方式。并非所有质押比例偏高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是无可救药的“坏孩子”。近年来,一批始终专注主业,经营扎实、前景清晰的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外界驰援,化解风险、实现重生。

据记者统计,目前沪市有30余家公司披露了纾困方案,部分公司的风险已得到有效解决。如三安光电,其控股股东三安电子的持股质押比例一度高达95.30%,但今年以来已接连获得长沙建芯、湖北长江安芯、福建安芯合计140亿元的增资和泉州金控提供的6亿元借款。

在各方支持下,三安电子已将持股质押比例降至52.59%。本次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再获实力派力挺,更是说明各方对公司本身发展和经营的肯定。

不过,纾困基金毕竟不是普惠基金,也需遵循市场规律,兼顾经济利益和运行效率。

记者观察到,实际获得纾困的对象总是一些经营较好,或具有一定成长性、上市公司及大股东信用较好的公司。而那些曾经只顾“铺摊子”“挣面子”的公司,水落石出后,没有靠谱的主业这个“里子”,甚至有的还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这类公司的质押苦果难道还要靠市场资金来买单?或许市场化出清和自救才是更好的出路。

所谓自救者人恒救之,反过来也是一样。同样是挪用家庭资产,如果只是眼红P2P高收益最终赔掉了本金,那夫妻两人抱头痛哭一场,擦干眼泪从头再来也算一段佳话。但如果是有意转移资产图谋不轨,那还是早点散伙对所有人都好。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能够分辨这两种上市公司呢?事实上,只需稍加关注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一清二楚。

以天目药业为例,仅2019年以来,公司就收到交易所7封监管函件,并被两次采取监管措施,涉及公司经营、内控、股权纠纷等多方面事项,有关风险已充分揭示。最近,沪深交易所又对股票质押公告格式指引进行了修订,使投资者能更加清晰地掌握高比例质押公司的质押风险、融资用途等。

大浪淘沙、水落石出,本是市场规律,不尊重规律者,自然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可怕的不是股票质押这一常见的融资行为,而是行为背后一些公司和股东罔顾市场规律,盲目扩张、过度举债、杠杆错配的事实。这正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需要学会的重要一课。之于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关键少数”,就是要建立起市场思维、底线意识,在发展中懂得量力而行、高瞻远瞩,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风险敬畏。对投资者来说,关键是要懂得理性投资、辩证判断,既不能把经营良好的公司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忽视高比例质押释放的风险信号。

解决质押问题的终极出路,恐怕也还是要回归到市场原则上来,该出手的及时出手,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对已经成了烂摊子、无底洞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恐怕还是要按市场规则出清,释放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