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沪港通五周岁啦!南向港股通累计成交8.75万亿港元,外资话语权持续提升

界面新闻

关注

原标题:沪港通五周岁啦!南向港股通累计成交8.75万亿港元,外资话语权持续提升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马晓甜

“这是一次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金融创新的奏鸣,这是一场沪港两地金融智慧双向流动的先声,这是一项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布局。”

在2015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一周年时,上交所曾作出如此评价。

如今,这一互联互通机制已走过第五个年头。

根据港交所最新公布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北向的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成交174,110亿元人民币,累计 8,600亿元人民币净流入内地股票市场。香港和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持有的内地股票总额不断增长,由2014年底的865亿元人民币,激增至12,212亿元人民币。

南向港股通(包括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五年累计成交87,480亿港元,累计9,870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内地投资者透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持续攀升, 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9,995亿港元。

此外,根据港交所最新公布的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25.65亿港元,同比增长2%。其中,沪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创九个月新高,达7.58亿港元。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自开通以来,沪港通和深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带来了最大的市场成效,为世界开创了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

互联互通这五年:在前进中完善

2014 年 11 月 17 日,“沪港通”作为内地与香港股市互联互通机制下的第一座桥梁,正式通车。

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介绍,沪港通运行一周年时,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万亿元,两周年时,累计交易金额约3.5万亿元,三周年时为6万亿元,四周年时为10万亿元。截至今年8月,沪港通累计交易金额已达15万亿元。

他表示,沪港通的出现,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同时,沪港通的勇于开拓创新还体现在不改变两地市场规则与投资者交易习惯的‘主场原则’。肖钢称。

在正式通车后,这项互联互通机制也在前行中不断完善。

2015年4月20日,港交所正式启动特别独立账户(SPSA),在此模式下,中央结算系统会为每个 SPSA 分配一个投资者识别编号。

时任港交所环球结算(亚洲)业务主管的戴志坚曾表示,这项新服务是港交所持续优化“沪港通”机制的措施之一。特别独立账户可以方便投资者降低A股交收过程中的对手方风险,也可以方便基金机构符合资产分割及妥善保管资产方面的规定。未来港交所将继续完善沪港通机制,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便利。

2016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称,深港通不再设总额度限制,并取消沪港通总额度,于公告之日起即时生效。

2017年11月6日,港交所宣布,于当年11月20日起提升服务,为与上交所及深交所的北向通相关交易结算时,加入人民币、港币和美元的即时货银对付交收方法,主要由机构投资者使用。

2018年4月11日,证监会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将分别由130亿元人民币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将分别由105亿元人民币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2018年9月17日,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投资者识别码制度)正式实施。沪深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易所依据投资者识别码等信息,对北向交易申报实施实时看穿监控,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完善跨境跨市场监管合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市场秩序。

今年10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拟启动并于近期推出沪深港通南向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在沪深港通南向投资者识别码制度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将依据业务规则向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传输沪深港通南向投资者识别码。

随后的10月1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港股通业务实施办法(2019年修订)》,明确了香港联交所上市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首次纳入港股通的条件。

“过去的五年里,沪深港通为两地市场都带来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未来,我们将继续与监管机构和内地同业共同努力,让互联互通机制越来越方便、投资体验越来越好, 继续为两地市场创造共赢。”李小加称。

北上资金改变A股生态

沪港通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也在与日俱增。

中金公司研究员王慧指出,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与进一步完善以及全球重要指数的相继纳入,使得海外投资者在中国股市和债市的参与度有了趋势性上升。

具体来看,一是股、债北向交易量显著扩大。其中,股票市场上,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买卖中国境内股票的月均规模由 2018 年的月均 3,900 亿人民币上升至 2019 年前九个月的月均 8,200亿人民币,翻了一倍。

其次,股债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海外投资者市值占比显著提升。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在沪港通开通之前,海外投资者占 A 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最高为 2014 年中的4.3%左右,而截至 2019 年 6 月,海外投资者的占比已上升至 7.5%。

话语权提升的同时,外资对于 A 股市场风格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盛证券表示,伴随北上资金的流入,大盘股优势逐步凸显,绩优股估值溢价也愈发明显。 同时,国内机构的持股集中度在外资的带动下也呈现出逐季提升趋势,更多筹码均在向大盘蓝筹集中,外资在影响市场风格的同时, 也在影响着国内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

国盛证券还认为,伴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成熟化,陆股通(沪股通和深股通)对 QFII 的替代已成趋势。研报指出,随着投资额度的放开,陆股通每日的额度上限几乎不可能构成交易限制;其次,深股通和沪股通标的已经覆盖了 A 股大多数核心公司,投资范围上基本与 QFII 接近;最后,由于陆股通交易的灵活性,其相对于 QFII 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同时,陆股通标的范围的国际化意义也日益彰显。2018 年以来,国际三大指数相继纳入A 股,而以 MSCI 为例,其纳入标的范围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该标的是否属于陆股通交易范围。因此,陆股通已经成为当前外资投资合格证的重要初筛平台,其投资范围的调整同时也在间接影响着国际指数后续扩容计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