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进博会|跨国公司高管和学者热烈讨论营商环境

东方网

关注

原标题:进博会|跨国公司高管和学者热烈讨论营商环境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秉持开放高效便利,让政策更具可预见性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前夕,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2017年的78位上升至46位;两周前,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进一步提升至31位,距前30仅一步之遥。世界银行这样评价:中国在优化进出口流程方面做出的改革值得肯定。

    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营商环境被细化为10个领域,覆盖企业设立到消亡的全流程。作为评价体系,世行报告中的营商环境是被系统化的。在现实世界中,作为营商环境的创造者和体验者,政府和跨国公司眼中的营商环境又该是如何?

    昨天,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放、规制与营商环境”分论坛中,与会的跨国公司高管、学者等对此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

我们需要怎样的营商环境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是我们所需要的,应该放在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下去考虑。”论坛开场不久,中国远洋海运总经理付刚峰率先抛砖引玉,“如果开放、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那么我们需要的营商环境内涵,就是开放的精神和开放的规制。”

    在开放的精神和开放的规制下,经济全球化便是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国改善营商环境所获得的最直接的成果,而高效和便利化则是最直接的表现。美国3M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罗曼认为,3M的全球业务布局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正因为在各国各地区高效、便利地营商,才使得3M可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即使是作为其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也仅占3M全球市场10%的份额。

    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盖瑞·克莱德·赫夫保尔,笑称自己因为年纪最长,所以看到的事也更多。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变的背景下,无论怎样的营商环境都应该为开放服务。

    机会总是属于做好准备的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为创造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做了40多年的准备。现在,中国准备好了吗?跨国医药企业葛兰素史克的首席执行官魏艾玛认为,当中国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总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时,说明为进一步提升而做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通用电气全球业务总裁兼CEO段小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在开放的过程中,政策的可预见性对营商环境来说也非常重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认为,高效和便利化政策是否能够保证得到实施,关键就在于政策的可预见性,也就是政府是否真的可以兑现承诺,实现企业和社会的预期。“必须看到,这对不少国家来说都还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改善营商环境的“正外部效应”

    如果说“改善营商环境”是一种行为,每一种理性的行动背后总有其合理的动机。所以,有人不禁会问:当今世界各国改善营商环境是为了什么?

    世界银行在《营商环境报告》前言中指出,改善营商环境是为了增加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有些国家和地方的政府首脑也表示,当前改善营商环境的首要目的是吸引外国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当然也无法将吸引投资排除出改善营商环境的众多目标。比如,统计数据显示,因为营商环境的改善,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设外资企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40.2%、8.9%和13%。

    “但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利润都转走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在某些国家和地方,也曾经有这样的言论和观点。

    营商环境改善了,跨国公司来了,但提供营商环境的地方什么都没有获得——事实真是这样吗?论坛上,迈克·罗曼首先表示不同意。他认为,跨国公司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一直把一些带有创新性的内容带到那些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近40年来的发展就是最正面的积极例子。跨国公司来这里生产,与中国的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培养了产业链上可以信赖的供应商和行业里有竞争力的人才,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投资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聆听当地政府的需求和声音,也在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魏艾玛表示,自从中国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葛兰素史克就和中国本土企业一起为帮助中国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近三年来,中国在医保和医药审批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既加速了创新药、进口药的上市,也降低了部分诊疗费用。论坛嘉宾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些改革措施推进的背后,其实也离不开驻扎中国多年的跨国药企在政策建议等多方面的努力。罗氏、默克、阿斯利康等企业都曾表示,他们很高兴看到曾经提出的政策建议在中国变为现实。

    如果从经济学“外部效应”角度来评价开放背景下改善营商环境的效果,跨国企业在中国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正外部效应”的生动体现。

助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跨国企业是世界各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最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最积极主动的推动者。而经济全球化这个“终极目标”则与中国在本届进博会上的口号不谋而合——“新时代,共享未来”。

    “中国在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欢迎跨国企业的同时,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段小缨说。最近,通用电气参与了一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位于迪拜的全球最大光伏电站。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全球化项目:项目总承包是上海电气,开发商是迪拜本地企业,融资则是通过全世界。“这是一个需要全球的能力、全球的资本、全球的创新技术才能完成的项目。”段小缨认为,正是因为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改革措施,中国才获得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中国的企业在此过程中也有可能逐渐变成跨国企业,开始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事务中发挥积极健康的作用。

    说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合作共享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是最有发言权的企业之一。付刚峰介绍,目前,中远海运约57%的资产、58%的收入和53%的利润来自海外。在中远海运众多海外项目中,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扭亏为盈是其近年来的得意之笔。“看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推动希腊的经济发展做一点事,可以搭建以比雷埃夫斯港为核心的中东欧陆海快线,我们深刻理解了中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就像大江大河奔腾向海一样。对中国企业是这样,对跨国企业也是这样。”魏艾玛说,各国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继续进行营商环境改革,全球化的阻力才会越来越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