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水煮旧闻 | 四季度常被热议的“估值切换机会”,有多靠谱?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作者:徐伟平

刊发时间:2016年10月22日

进入四季度,市场焦点转至2017年业绩表现上,对所谓的“估值切换”行情关注起来。

目前,全部A股平均估值在19倍左右,略低于历史均值;非金融A股的估值在33倍左右,较历史均值略高。这意味着在当下利率环境中,A股整体估值中枢很难出现大幅抬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品种已经处在估值合理区域。而从历史数据看,低估值板块往往在12月能够取得相对收益,这类板块在年末业绩增速预期切换时期,股价更容易受到驱动。

业绩高增长品种也是把握“估值切换”行情的重要方向,此类品种估值水平可能远不如金融股那般低廉,但也处于合理水平,其业绩爆发力充足,往往能走出超预期行情。

点评:

“估值切换”的逻辑基础在于股价上涨由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两方面。一般来说,“估值切换”的实现,存在两个隐含的逻辑假设:相关个股来年有较高业绩增速且确定性高、当前估值水平是合理或低估的。行至四季度,随着三季报的披露和全年业绩预告的相继出炉,可大致推导公司明年的业绩,然后用来跟当前的股价进行比较,推测明年的市盈率,从而得出该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判断。

从理论上看,上述逻辑完全在线。可一旦顺着这个思路去探究哪些行业或板块更容易从这种投资逻辑中脱颖而出时,你可能会略失望:因为若以2005年至2018年的数据为例,没有任何行业在四季度各个月份跑赢上证综指的历史概率可以都超过70%。换句话说,四季度大家所热衷讨论的“估值切换机会”,虽然在逻辑上无可厚非,一旦落到实战,可能更像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光环。

成长股“滑铁卢” 基金纠结估值切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晓晴

刊发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曾经的牛股正成为空头主力砸盘的集中营。短短两个交易日内,以互联网传媒股为代表的成长股上演了“血腥”杀跌的一幕。截至23日收盘,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指数累计分别大幅下挫了6.51%和3.42%。

近20家基金公司在首批披露的基金三季报也显示,伴随股市结构的分化,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也逐渐分裂为死守低估值蓝筹股的价值派和继续享受成长股高估值的成长派。部分一直坚守蓝筹股的基金在三季度继续抱定蓝筹不放松,并没有向成长股大幅换仓的动作;而因重仓成长股业绩领先的基金则继续重仓成长股。

上述纠结与分裂的背后,恐怕也是因为“估值切换机会”并不好把握,或者说缺乏可被定量的表征。所以,就算是在基金经理之间,一旦面对较大的市场风格变化,也很难快速做出“估值是否切换”的判断。

尽管如此,诸如《部分基金经理看好估值切换行情》的标题,却仍然一年又一年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事实上,单单就看报道标题中的“部分”这个定语,就足以证明市场对于这个话题并没有达成共识;而这样模棱两可的结论,很难直接应用于投资决策之中。

“估值切换机会”是市场总结的一个投资规律。而很多所谓的投资规律,本质上仍停留在似是而非的状态,甚至只能在后视镜中被准确捕捉。比如,从开头提到的“月份效应”来看,虽有“A股市场中11月的上涨概率高”的结论,可如果细究数据,你会发现自2000年到2018年的19年间,11月的上涨概率不过七成左右。

而你,愿不愿意信任一个只有七成胜率的规律?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