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徽7市加入“朋友圈” 长三角一体化再提速

中国经营报

关注

  安徽7市加入“朋友圈” 长三角一体化再提速

方超,石英婧

二十多年五次扩容,成员从15个变成41个,实现三省一市全覆盖,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长三角正在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10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关于吸纳蚌埠等七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提案》经会议审议并获全票通过,至此,长三角实现对安徽的全覆盖。

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除了长三角覆盖面积再次扩大,数年间实现多次扩容升级,合作层次与内容不断丰富也备受瞩目,而在进入2019年后,在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等领域更是取得巨大进展。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皆认为,长三角扩容实现对安徽的全覆盖既有历史因素影响,也有贯彻国家战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此次新加入的城市将借助长三角平台获得更大发展。但如此同时,多位专家也认为长三角在产业、人才等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从15到41,长三角城市再扩容

从15个到41个,长三角朋友圈数十年间伴随区域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容升级。

经梳理可发现,蚌埠等7个安徽城市此次加入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重要的合作机制,源于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系会议制度,并在五年之后的1997年升级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而在此后,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的需要,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所接纳的新朋友越来越多。

1997年升格后的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仍为15个,分别为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及泰州市,其中,江苏8个城市,浙江6个城市。

2003年8月,在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浙江省台州市被接纳为正式成员,自此,长三角形成众人传统印象中比较固定的“15+1”格局。

六年多之后的2010年3月,在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会议上,盐城、淮安、金华、衢州及安徽的合肥、马鞍山也正式入会,自此,长三角朋友圈已扩大到22个。

而自2010年往后,长三角接纳新朋友的时间间隔不断缩减,覆盖范围也愈发扩大。

2013年4月,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会议接纳芜湖、滁州、淮南、徐州、宿迁、连云港及浙江的丽水、温州等新成员加入。

距离此次全覆盖最近的一次扩容则是在2018年,彼时,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8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浙江省衢州市召开,安徽长江流域的安庆、池州、铜陵和皖南城市宣城被纳入其中,至此,长三角覆盖城市范围达到34个,已对江浙沪实现全覆盖。

而长三角最终版本即是在10月15日召开的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上,安徽的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和阜阳等7个城市被纳入其中,至此,长三角已覆盖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全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此表示,加入长三角“也是为北方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它不能孤立于三省一市协同发展的体系之外,更不能边缘化,要积极参与分享协同发展的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覆盖范围扩容的背后正是长三角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2018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而在11月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进入2019年以来,长三角更是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于5月22日~23日,2019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举行,据悉这也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召开的首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对于长三角此次扩容,徐洪才表示,安徽自古就与江浙沪联系紧密,“从安庆往下以前都是江南省的概念,清朝的时候属于一个地方”,其认为,扩容是因为“三省一市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都有这个要求”,既“可以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可以分享一体化发展的红利,3+1应该大于4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也从历史角度分析称,“其实安徽原来在清朝的时候属于江南省,跟江苏是合在一起的”,此外,其认为,此次扩容是安徽主动靠近长三角谋求实现更大发展,“长三角现在面临经济发展要素成本抬升,比如说土地、劳动力等,而有些企业非常适合往外移,这时候安徽主动地靠近长三角。”

经梳理可发现,《经济参考报》于7月3日报道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拟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审议通过并印发”,随后的7月15日,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新加入的城市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新加入朋友圈的7座安徽城市将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又将如何实现更大发展,对此专家有不同的观点。

徐洪才认为,新加入的城市首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培育新动能,协同创新发展”,其同时认为,新成员“各有各的优势,皖北地区有资源优势,煤炭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当然在传统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安徽是华东能源供应基地,其中,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而据中安在线报道,仅2018年,“安徽‘皖电东送’机组装机1354万千瓦、全年发电量710.6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长三角兄弟省市电力稳定供应”。

与此同时,徐洪才也认为,新加入的城市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与自身特点的优势互补,谋求差异化定位,“承接江苏、浙江的产业转移,让市场空间更大,增强产业之间的协同、分工、配套能力,尤其是利用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加入的7个城市,皖北城市占据绝大多数,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都是传统的皖北城市,仅有六安是皖西城市,黄山是皖南城市,而皖北素以劳动力丰富著称。

对此,丁长发也表示,“阜阳是人口超过千万的地级市,在中国好像有四五个(这样的城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地的土地、劳动力是非常便宜的”。其认为,皖北等新加入城市要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甚至是积极对接珠三角,“要对接长三角,甚至可以对接珠三角这样”。

除去找准定位、承接产业转移,受访专家也谈到了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丁长发认为,当地政府要从改善软硬件条件着手,“软件方面就是政府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去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来,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

丁长发进一步分析称,“这些相对不发达地区能否把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取决于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如果当地的软硬件环境能够得到一定改善的话,营商环境改善了,我觉得还是有较大发展前景的。”

尽管长三角扩容升级对新加入城市带来巨大利好,让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进展再度加快,但与此同时,专家也认为当前长三角提升空间巨大。

徐洪才就对记者直言,“提升空间多了去了”,其认为,首先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上海等中心城市,实现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让创新能力向周边辐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在金融服务方面也可以实现协同发展,“上海作为金融中心,资金融通这方面有很大的便利性,相关企业可以加快在上海上市”。

丁长发也认为长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与前五大城市群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等层面较为严重,“没有通过城市竞争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行政手段下都是钢铁,都是汽车,都是石化”。

除此之外,丁长发认为,尽管上海、南京等都有许多大学和优秀人才,但是并没有转换为竞争优势,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其以国际公认的PCT专利申请数举例称,“有很多报告显示,南京等创新能力远远逊色于深圳,你看深圳有华为、大疆科技等,深圳的创新能力是北京的三倍,是上海的十倍”。

徐洪才也对此表示赞同,“人才应该是双向流动,不仅仅是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也要下沉啊,知识下乡,资本下乡,科技下乡,实现融合发展,双向流动”。

此外,受访专家认为,长三角在产业、物流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升空间仍然巨大。丁长发直言道,“我觉得这里面有大文章可做,需要长三角的政府部门去协调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举行的“大变局、新动能——2019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峰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即表示,“第一,要打破区域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封闭的格局,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逐步取消一体化格局的行政壁垒,防止区域利益形成的要素流通屏障固化;三是降低成本,按照市场的原则实现基础设施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