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穿越数字经济新赛道:京东数科的边界之战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穿越数字经济新赛道:京东数科的边界之战

  李欣醍

  去年以来,BATJ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将to B作为战略转型重心,通过渗透产业切入数字经济赛道。随着数字技术进入各行各业的五脏六腑,巨头业务的边界也在快速拓新。

  行业共识在于,衡量数字科技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于能否实现和加速各个行业降本增效、模式升级,继而对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但纷繁的传统产业对于任何一个掌握尖端数字技术的互联网巨头,均是陌生领域。这种扎根实体的“重模式”是不是流量巨头所擅长的?数字科技作用于产业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又可以创造出怎样的行业新机会?业界一度也对此持观望态度。

  去年11月,在JDDiscovery大会上,京东金融正式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在金融业务之外,增加京东城市、京东农牧、京东钼媒等多个业务板块,尝试向更多产业渗透,利用数据技术改良实体,寻找产业和科技结合的“最大公约数”。

  这个转变在彼时是巨大的,此前,鲜有金融科技出身的公司,明确将战略和业务触角如此深入进实体产业,并寻求与之共生。但随着一年以来,资管科技潜入金融深水区,猪脸识别黑科技深入田间,AI优化火力发电在减少燃煤消耗上获得实打实成果,智能城市生态闭环打造雏形初现,京东数字科技战略轮廓逐步清晰的同时,业界对于数字与产业的结合也开始展现信心。

  京东数科一年以来技术跨界的新赛道试水,无疑是一次艰巨的边界探索之战,也带给行业重要的模式启迪。突破边界是无数公司成长壮大的必经之路,亦是从金融科技跨越到数字科技的重要考验。

  金融数字化:迭代与下潜

  作为京东数科业务的根基,京东金融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京东数科战略进化和边界突破能力的缩影。

  即使在去年11月明确从金融数字化走向产业数字化将服务版图横向扩张,京东数科仍未停止在金融“老本行”上纵向布局。今年7月,其宣布以资管科技为切口进入金融科技下半场赛道。在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看来,进入到金融科技下半场,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资管则是其中最大的横切面,也是此前技术改造最薄弱的环节。

  总希望在成熟业务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是近年来京东数科业务发展给行业留下的一个重要印象。财务背景的陈生强不热衷于表达,但理性前瞻的洞察与思考能力却常常可以在关键时刻对公司发展的主航道与护城河做出清晰研判。

  如果将弱金融到强金融的判断视作金融科技输出对象、模式发展的大跳跃,类似突破边界的“跳跃”对于京东数科并不少见。

  自2013年从刘强东手中领到任务,京东金融从“干金融行业里最脏最累的活儿”切入,重点在风险定价上着手,一年内陆续打造了京宝贝、白条、众筹等一系列明星产品和业务,这不仅让金融业务在公司内部站稳脚跟,也快速在行业崭露头角。但相对于内部创业期的艰难,站稳脚跟、利润快速增长的2015年底,陈生强开始真正感到焦虑:“我开始思考未来在哪儿?天花板在哪儿?我们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有价值。”

  在思考战略方向上,陈生强通常会反复用上下两个界限反思公司发展:下限是“如果死会死在哪儿”;上限是“如果死不了,继续往上冲,该往什么方向冲”。

  行业共识在于,金融本质上仍是围绕资金与杠杆的一门生意,资本金决定着业务的规模和想象力。如果从这一角度看,互联网公司自营金融的天花板是显而易见的。在陈生强看来,京东金融1.0时代解决的是让客户体验要更好、效率要更高、成本要更低。而在2.0阶段,当金融风险定价的核心能力臻于成熟时,输出服务机构能力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在此判断下,2016年9月,京东金融正式成立金融科技事业部,开始在九大业务条线之外,明确独立部门进行科技能力输出。在2017年京东金融正式提出金融科技战略转变后,金融科技逐步成为行业风向。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传统金融机构深入合作,互联网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得到重要重置。到2018年5月,京东金融彻底改变了此前以金融产品线为划分的组织架构,从服务的对象上调整为企业服务群组和个人服务群组。

  目前,作为京东数科的根基业务,京东金融的业务辐射个人金融、企业金融、银行科技、资管科技、监管科技、安全科技等多个板块。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以金融业务发轫并作为根基的京东数科,更强调金融与其他业务板块的结合,依托场景构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产业数字化:knowhow与共建

  业内共识在于,金融领域海量、多维、全类型的数据环境和严苛的实战标准是锤炼技术最好的练兵场。而京东数科的逻辑在于——如果想把金融科技能够做到更完美,就需要能够服务更多的产业,而只有产业本身完成了数字化,才能更好地与金融做结合。显然,与金融相比,产业数字化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如果复盘京东数字科技目前的业务矩阵,金融之外的第一批产业渗透,选择的是农业、城市、传媒(数字营销),这些行业看似五花八门却存在内在一致性。

  陈生强曾经透露:在选择进入产业时,遵循的是四个标准:首先要具备社会价值,业务能够帮产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或体验;第二,市场规模需要足够大;第三,京东数科提供的技术或产品一定要有独创性;第四,要看投资回报和长期价值。

  在他看来,进入任何产业,一定要基于深度理解产业需求,具备产业knowhow,并尊重产业规律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数字科技公司一定要与实体产业去共建,而不是向产业方简单的输出技术或互联网流量。”

  上述思路也奠定了京东数科进入产业时的模式:一是和产业合作伙伴“共建共生”;二是金融与产业的连接。

  事实上,在目前京东数科深入的多个业务条线上,都能看到这种knowhow深扎行业的要求与共建意识的渗透。

  以AI养猪为例,最早是业务同事在农牧保险中发掘到的痛点,因为彼时经常出现牲畜死后多次理赔的欺诈行为,如何进行动物核身正是其中关键,这背后则是养殖场景的数字化改造。此后,现任京东农牧副总经理的李佳隆等团队成员开始驻点养猪场,了解产业的每个环节并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是直到拿到第一个一千多万元的订单才向陈生强进行汇报。

  而目前,京东农牧采用AI大脑系统、物联网设备和Saas系统已经开始对多个养殖场生产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特别是“猪脸识别”技术的运用,依靠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对每一头猪的快速锁定和数据采集,提供了“千猪千面”的精准投喂方案,在饲料供应、精准控制出栏体重、提高成活率方面明显节省了成本。

  陈生强曾经透露,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有两股力量推动公司在走,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战略,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创新的驱动。这也成为京东数科突破边界时的两大重要因素。

  如果说AI养猪体现的是组织内部自下而上创新迭代的能力,京东城市业务则是典型的自上而下驱动。从陈生强定下目标,到把郑宇挖来挂帅,体现的是战略层面的破局。

  在陈生强看来,此前智能城市服务上多处于割据状态,使得城市陷入信息孤岛,这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够驱动城市实现智能化的有效模式,因此行业大有可为。“作为智能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地方政府需要找到一个抓手,来实现整个城市信息的互联互通,让整个智能城市在一张网上。”

  据了解,京东数科目前探索的一种无需重复搭建底层基础设施即可参与的城市操作系统,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发展出有效实践。以江苏宿迁为例,包括当地30多个政府部门以及数百家企业接入了京东城市与其共建的城市操作系统。

  而在帮助城市优化环境治理方面,京东城市的AI火力发电优化解决方案也已经有了落地成果——通过控制锅炉各种阀门的开关、送风、送水等环节,优化燃料供给。目前这一方案已经应用于南宁的一家火电厂,使其锅炉热效率提高0.5%。该项技术如果能在全国推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70亿元的燃煤消耗和污染治理费用。

  当新兴技术渗透传统行业,得到的效果不是吞噬而是激活,这就让产业具备了拥抱数字技术的信心。

  随着农业和城市板块的落地成果陆续涌现,数字营销等业务线也开始提速。今年8月,京东数科收购重要场景资源,依托于自身数字科技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线下媒体运营效率,预计旗下1000万块线下屏幕资源协同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爆发。

  陈生强曾经在内部分享时提到:“做管理决策的时候会考虑三个边界:第一是法律的监管边界,第二是业务的天花板边界,第三是生存的边界。

  而从后两个边界看,如果固守在原有的框架中突破不了边界,则永远无法有创新,即使打败了所有的对手,也有可能被时代抛弃。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科技,京东数科从“走出京东走向行业”到“走出金融深入产业”,正是不断在突破边界上做出创新,才让其在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上创造了更多可能。 G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