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精准扶贫“数字”下乡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精准扶贫“数字”下乡

  李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面对扶贫开发的复杂性、艰巨性,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旨在用高效合理的手段,对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而达到脱贫目标。

  在此之中,通过科技和数字手段创新扶贫模式,成为精准脱贫实践中的突出趋势。

  针对农村地区意识落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渠道缺乏等问题,数字化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组合拳”不仅让平日藏于偏远、籍籍无名的农副产品有机会走向“台前”,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更使得一些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得到了分享数字产业红利的工作机会……扶贫又扶智、公益和商业结合的多元手法,正在有效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AI扶贫打造“人工智能培育师”

  “能在老家上班太好了,家里多了一份收入,还能方便带孩子。”今年8月,贵州铜仁万山区旺家社区的张金红和30个扶贫安置点的邻居们一起,得到了“人工智能培育师”的结业证书,开启了新生活。

  旺家社区是铜仁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安置地之一,共安置5万余名搬迁群众。为让搬迁群众搬得进、住得稳、能就业,万山区近年来持续尝试用多种渠道解决群众就业难题。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联合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人工智能产业扶贫项目“AI豆计划”,则给这一地区的贫困妇女带来了新机会。

  这一 “AI+扶贫”的公益新模式,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产业释放出的大量就业机会,在贫困地区培养“人工智能培育师”相关人才,并建立职业认证标准,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尤其是帮助留守妇女、困境女性拓展新就业渠道,为她们提供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

  据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机器变聪明之前,需要像幼儿学语一样经历完整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必须有个“老师”手把手来培育、训练机器模型,消化吸收海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这些素材“喂养”机器之前,都需要由人类进行分类和标记,所谓的“人工智能培育师”从事的就是这一最基础的环节。

  “不少人听说可以接触电脑、人工智能,还能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上班,就不停给我打电话!”据旺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罗焕楠介绍,前来报名培训的人中大专及高中学历较多,她们大多是曾在服装厂、超市、美容院等传统行业打工的留守妈妈、家庭主妇,90%无收入来源。

  为什么要做“AI豆计划”?据记者了解,中国AI标注产业年产值已达到150亿元,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标注行业的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8%,2020年将突破400亿元。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势必将释放大量就业机会。

  在支付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姗看来,因地制宜地在贫困地区孵化AI标注产业,帮助缺乏资源、科技产业优势的贫困地区建立起相关的产业体系,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这才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众筹模式铺脱贫轻轨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花期长、无污染,是天然的“蜜库”。

  京东数字科技众筹扶贫负责人杨芳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西盟县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导致蜂蜜线下销售渠道打不开,存在着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以及养蜂专业技术落后等问题,传统的电商扶贫模式虽然能带动产品销售,但收效甚微,因此资金回笼速度慢,生产也未形成规模化,对于农户的帮助依然有限。“筹钱”和“备货”成为困扰当地蜂农的关键因素。

  杨芳和团队发现,众筹扶贫模式可以解决上述痛点。所谓众筹扶贫模式,首先需要确定扶贫项目,继而提供高流量的渠道和展示平台,打通线上销售通路、搭建贫困地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桥梁,助力贫困地区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形成可循环的造血式扶贫机制。

  此外,针对养蜂难、销售难,京东众筹配合当地养蜂企业和政府进行专业的养蜂技术培训,以及提供技术、资金、平台渠道等资源进行“输血”。

  当地蜂蜜合作社负责人丁畅透露,随着西盟县野生蜂蜜项目的推进,蜂蜜销售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自家每年仅收获一桶蜂蜜,用于售卖补贴家用远远不够。拥有众筹来的更多资金、获悉精准的市场需求量后,供需精准匹配不再浪费,农户养蜂收入有保障并且不断增长。

  数据显示,京东众筹平台于7月份正式上线西盟县蜂蜜众筹扶贫项目,筹款金额达成额为1277%。西盟县野生蜂蜜项目上线京东众筹后,打开了销售通路,有了资金支持,蜂农的养蜂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人均年收入提升了上万元,蜂农从业者从个位数增长了十几倍。

  值得注意的是,西盟县不仅促使蜂农收入提升,在蜜蜂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当地瓜果获得了更好的传粉生态环境,瓜果产量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促进了当地水果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岳宋乡蜂农二妹告诉记者,在返乡进入养蜂工厂工作后,她不仅学到了专业的养蜂制蜜技术,更是化身致富能手,通过养蜂产业实现了家庭脱贫,还成为了当地脱贫委员会的宣传委员和副组长,以及预备党员。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许凌介绍:“只提供渠道或产品的电商扶贫模式,对扶贫、脱贫具有滞后效应。从播种到丰收,农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过众筹新模式帮助农户,使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众筹的筹款周期达到完美匹配,农产品的生产更加精准高效,农户的生产效率和收入都将得到大幅提高。”

  得益于创新的京东众筹扶贫模式,西盟县打通了野生蜂蜜销售新通道,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当地养蜂合作社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养蜂采蜜事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和提高当地收入水平,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脱贫。

  据了解,自2016年1月份以来,京东众筹共帮助近400个贫困县在平台上线众筹项目超过900个,募集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平均超过筹款目标4倍,帮助诸多当地农户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字普惠金融多元赋能乡村

  除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参与到数字产业中来,通过众筹、电商等方式帮助农产品之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多元效能也正在乡村渗透。

  作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2017年3月,兰考县成为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此过程中,对多维度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应用,实现了当地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的双重收获。

  作为兰考提供数字普惠金融的能力输出方,在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宜信公司通过农机租赁、智慧助农、产品外销、保险保障等一系列多元赋能,渗透到县域综合治理的多个层面,为新时期的振兴乡村提供了特色解题思路。

  宜农贷是宜信2009年开始针对农村贫困妇女发起的公益助农项目,通过提供无须抵押担保的普惠小额信贷,帮助低收入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这一借贷模式中,网络另一端的爱心出借人及宜信均不以盈利为目的,仅收取2%的利息和1%的服务费,使受益方自己承担起创造价值改变生活的责任。

  作为一种“可持续扶贫”的创新公益模式,宜农贷以“出借而非捐赠”的方式实现“造血”式扶贫,不仅实现了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的双重收获,也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良性结合。调研数据发现:公益性小额信贷能够有效帮助农户提高家庭收入约30%,平均增长额约16850元。据介绍,农户每多借100元,家庭年收入平均增加27元。

  兰考胡寨村考察农户高香即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她和厨师老公结束打工生涯后回乡开了个小饭店。从2014年1月开始,高香连续5年使用宜农贷借款,先后用在饭店的经营周转、购买承包宴席的车、饭店装修上,使用小额贷款这些年,使她们的饭店经营越来越好,家里的瓦屋也换成了楼房。

  据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透露,在落地“信贷扶贫”“产品营销消费扶贫”两个阶段举措之后,未来还计划推动建立金融科技开放平台,与成千上万想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和扶贫计划等公益性事业的企业一起,通过规模化、平台化模式,在未来3~5年,给兰考乃至更多地区推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和改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