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龙头券商也"差钱"?新增借款飙升,下半年61只短融券落地,规模超1600亿,券商密集补血为哪般

证券时报e公司

关注

原标题:龙头券商也"差钱"?新增借款飙升,下半年61只短融券落地,规模超1600亿,券商密集补血为哪般 来源:券商中国

进入四季度,上市券商与上市房企又开启了新增借款公告的赛事。

10月16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新增借款金额325.88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31.11%,超过20%。从新增借款分类来看,主要系由1-9月债券及其他借款出现大幅增长。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至少已有14家券商(含上市系券商、新三板挂牌券商,下同)陆续披露新增借款超过20%(40%)的公告。除华泰证券外,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多家大型券商“榜上有名”。

此前,为解决短期非银资金困局、缓解行业流动性,多家头部券商利用短期融资工具补充资金,并扩大向中小非银机构融资规模,从而得以维护同业业务稳定。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仅就今年下半年来看,已有61只证券公司短融券落地,合计规模超过1600亿元。

在获得大量资金补血的同时,券商重资产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在当前的资本风险监管体系下,如何在平衡杠杆及收益率的同时提升ROE,将成为券商下一阶段的重点。

大型券商新增借款飙升

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各家券商年内新增借款情况初现端倪。

10月16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新增借款金额325.88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31.11%,超过20%。从新增借款分类来看,主要是系由1-9月债券及其他借款出现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在华泰证券新增的325.88亿元借款中,债券余额增加225.69亿元,主要系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募债、金融债;其他借款(收益凭证、收益权转让、黄金租赁等)余额增加119.25亿元,主要系收益凭证、银行拆借、黄金租赁规模增加。相比之下,银行贷款余额仅为28.09亿元,较2018年末甚至减少19.06亿元。

作为行业龙头券商之一,华泰证券此次披露情况可算是近期一众上市券商新增借款变动的样本。

根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发行人当年累计新增借款或对外提供担保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属于应当及时披露的重大事项之一。自今年下半年以来,至少有14家券商公告,并对当年累计借款明细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安信证券三家累计新增借款占比上年净资产超过40%,其余11家券商超过20%。

从“入榜”的券商名单上来看,大型券商占据多数。由于自身资本实力强大、净资产规模较高,大型券商新增借款超过20%,规模更是十分可观。其中,中信证券在今年6月30日之时累计新增借款已达到382.34亿元,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均超过300亿元。随着时间推移,新增借款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在公告中,各家券商统一口径称,新增借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正常经营活动范围,公司财务状况稳健,所有债务均按时还本付息,新增借款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不过,随着新增借款的增加,对应上市券商的负债率也不断上升。

“政策性借债”多发

新增借款规模不断攀升,那么,龙头券商真的“缺钱”吗?

单以货币资金一项指标为例,根据上市券商2019年中报数据,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5家头部券商的货币资金均超过千亿,TOP20上市券商的货币资金也至少在200亿水平。若说成是和部分上市房企一般急需资金“救命”,或许有些勉强。

从新增借款的分类情况来看,各家券商新增借款数据飙升主要系由各类债券发行的不断落地,包括公司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等。就短期融资券和金融债的迅速增长而言,上市券商或许多属“政策性借债”。

今年6月,为解决短期非银资金困局、缓解行业流动性,多家头部券商陆续获批提升短期融资债券余额,并在后续纷纷落地发行。大型券商利用短期融资工具补充资金,并扩大向中小非银机构融资规模,从而得以维护同业业务稳定。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仅就今年下半年来看,已有61只证券公司短融券落地,合计规模超过1600亿元。

类似地,大量证券公司金融债的落地也是同一道理。6月底,上市券商纷纷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监管意见书,对公司申请发行金融债券无异议。下半年以来,已有47只证券公司金融债落地,合计规模超过千亿。而考虑到实际发行的“时间差”,后续券商债券融资的规模还将进一步加大。

另外,近年来收益凭证发行规模不断增加,这在上市券商新增借款中也有所体现。例如,长江证券即公告称,截至7月31日,公司收益凭证累计新增借款金额为40.96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15.28%。

重资产业务尚需平衡风险

事实上,除了缓解行业流动性外,迅速补充的资金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更是开展业务的新契机。在补充弹药后,证券公司的重资产业务有望得到充分发展。除发债外,上市券商更是通过定增、配股等多种再融资方式“补血”,而就资金用途来看,往往将“扩大资本中介业务”放在首位。

例如,有券商在融资方案中表示,拟增加信用交易业务投入。其表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融资融券等信用交易业务具有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特征,融资有助于公司做大低风险的资本中介业务规模,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现风险可控下的稳定回报。

北京某中型券商资深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介绍称,从长期来看,券商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重资产业务规模扩张带动杠杆提升,轻资产类业务难以为继。负债经营渠道进一步扩宽,有利于为券商扩大业务规模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尤其占用大量资本金的资本中介型业务。

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资本中介业务是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重要载体,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还能够是增加客户粘性,综合价值可观。在资本市场向好的背景下,券商发展信用业务正当其时。

不过,将资本中介业务描述为“低风险”,或许有些言过其实。就近年来券商涉诉情况来看,以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产生的违约大量存在,从而引发的诉讼和坏账计提给行业带来不少动荡。近期监管更是直指股票质押存在的五大问题,并对多家券商进行现场检查,罚单也在陆续下发。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指出,高杠杆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亦加大了经营风险。对比来看,金融危机前,美国投行以高杠杆驱动高收益,通过资本中介业务提升杠杆,再利用杠杆在风险中介业务上获利。过高的杠杆、过于复杂的产品结构及风控的不足,成为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大导火索。在当前的资本风险监管体系下,如何在平衡杠杆及收益率的同时提升ROE,是券商下一阶段的重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