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视财经评论丨金融开放提速 如何“与狼共舞”?

央视财经

关注

央视财经评论丨金融开放提速,服务会更好吗?门槛低了,风险会高吗?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这两个决定的修改,意味着我们中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又进入了新的加速时代。外资机构加入竞争,金融服务会更好吗?准入门槛大幅降低,金融风险又会不会随之增高呢?

10月16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以及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竞争加剧  服务会更好?

赵锡军:改善银行供给结构 提升服务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跟扩大开放分不开。

约十几年前,即2005年前后,很多银行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也就是战略投资者。不少银行在改革过程中已经引进了国际战略伙伴,如建设银行引进的战略伙伴是美国银行,随之带来了管理和服务的提升。所以,我们的银行业,在全球能有一席之地,甚至排在前列,跟开放是分不开的。同样,银行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产品,也跟开放分不开。所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需要更高质量的服务。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行业,都需要进一步开放,从而引进一些先进的、更好的管理,更丰富的产品线和更多的服务,来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刘 戈:中资银行需要在竞争中学习 弥补短板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随着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让中国的中小型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也能更多地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当中,让更多的银行能够在竞争中学习,弥补短板。一带一路有那么多的企业出去,它也需要有更多金融服务,那银行能不能也跟着去?很多国外企业来中国,也带来很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那这种能力是否可以增长?我认为,当更多类型的外资银行进入,在竞争中大家一定会互相学习。这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找不足、补短板的好机会。

门槛低了  风险会高吗?

赵锡军:竞争会促使银行更加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我们的开放度增加了,但是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了,所以并不是在低水平、高风险的层次上开放。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经验积累、管理提升,我们在应对风险方面已有一定基础。

在90年代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很大风险,压力很大。甚至曾经有人判断,中国的银行业在那时已经进入技术性破产地步。但通过改革和开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提升自己,尤其是不断地提升风险管理方面能力。现在,通过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能够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更多经验。在已经形成的风险管理能力基础上,促进他们更好地管理好风险,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刘 戈:更低的门槛 更多的开放 促进金融业强身健体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更低的门槛,更多的开放,绝对能促进金融业的强身健体。

我们常说一个词:鲶鱼效应。当引进一些外资银行,应该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理解,既然外国的生意能在中国做,外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就应该能过来,为他们的生意提供服务。当我们更多地允许这些丰富多彩、门类众多的金融机构,跟着他们的商人和货物、投资一起进入到中国,我认为这对于我们的整个金融体系一定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