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加速度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加速度”

郭阳琛、张玉

覆盖我国11个省市,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长江经济带以约21%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不过,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刺激着脆弱的生态。要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速长江经济带的“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时值《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3周年之际,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总体来看,已形成了“1+N”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体系,顶层中层设计基本完成;统筹推进“三水共治”,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同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绿色发展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等省市的环境部门和相关企业,发现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已见成效,水质、森林覆盖面积、生态保护线范围等环境指标见好;随着各地开展的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化工围江”问题也得到缓解。

母亲河亟待“大体检”

10月,金秋时节,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叶平头村一片金黄,漫山遍野的皇菊盛放,与远处的群山、梯田组成一幅怡人的自然画卷,吸引着来自杭州等地的游客。

这是浙江省对贫困地区推出的精准帮扶计划,也是丽水释放“绿水青山”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成长春率领课题组在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开展调研。在他看来,浙江丽水、安徽铜陵、湖北宜昌、四川宜宾等多个城市已经建立起绿色发展的“样本”。

在9月初举行的长江大保护现场推进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要坚持重点突破,一是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整改到位。二是抓紧转移提升一批重化产能,下决心通过3~5年努力有效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三是高标准打造特色示范段,努力把江苏段建成长江下游水清岸绿、可感可亲的最美岸线。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江苏开展了长江“三磷”“绿盾2019”“清废2019”等专项整治,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建设沿江绿化带5100亩,新增江滩湿地约2380公顷;加强长江物种保护,南京江豚增加到50多头。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1~8月,江苏沿江8市国考断面优Ⅲ比例81.8%,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太湖湖体水质稳定在Ⅳ类,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15.5%、7.4%;长江干流水质提升至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为88.9%,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

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2018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高9.1%达到79.3%、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6.2%;2018年,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达26.9亿吨,比上年增长7.6%,位居世界内河首位;2018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国比重为44.1%,比2015年提高1.8%。

随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果日益显著,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

“尽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隐患,做个‘全面体检’迫在眉睫。”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看来,首先,要对长江水环境进行体检以“确诊病情”;其次,检查在长江流域开展的城市建设、码头、周边企业、排污、采矿沙等经济活动以确定“病根”;最后,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修复,包括天然林、防护林、退耕还草、湿地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

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尽管近年来绿色发展呈现“加速度”态势,如何破解“化工围江”问题依然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北宜昌段共有20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沿江区域曾分布着总长上千公里的化工管道,并形成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2016年,宜昌痛下决心,向“化工围江”宣战: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3年全部“清零”。

据悉,位于宜昌市兴山县的湖北省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发集团”),是一家以磷化工系列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拥有28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83.37亿元。兴发集团的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临近长江。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视察长江,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聚焦破解“化工围江”问题。

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曾表示,“在生态环境面前,社会效益应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要让环保成为沿江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思维惯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

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在长江流域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行动中率先发力。据了解,兴发集团主动拆除宜昌材料产业园沿江装置22套,关停古夫、阳日化工厂,拆除工业级产品装置10万吨以上,启动临江草甘膦及甘氨酸装置搬迁,并将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实际需求的1.5倍。

除了兴发集团,今年8月9日,随着8600平方米的货仓被拆为平地,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的一期拆除工作完成,标志着常州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取得突破。

在江苏沿江8市中,常州的长江岸线最短,总长度仅18公里。但在13平方公里的滨江化工园区,共有各类型企业71家,其中沿江1公里的化工企业有30家。

常州市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已连续实施三轮化工整治提升行动,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70多家,取缔“散乱污”企业506家,整治提升1329家。预计到2021年,沿江1公里范围内将关闭搬迁化工企业20家以上。

要破解长江经济带的“重化工围江”难题,在成长春看来,首先,要实施长江经济带水生态规划和水生物规划,同时控制沿江重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重化工污染,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其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资源部、工信部联合行动对11个省市提出削减污染排放指标和污染物削减时间表;同时,要积极鼓励长江经济带内的各省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

“还要提高化工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成长春表示,要积极倡导化工问题化工人治理的理念,落实化工企业在化工污染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环境监测、污水垃圾处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专业化;要按产业建设化工园区,加强单个企业排污的监测和定位,做好园区集中排污断面监督。

“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领路人’,长三角地区应坚持生态优先、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盘和林认为,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应带头做好“减法”,对破坏绿色发展的码头、化工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建设等问题,硬起手腕,不留余地;一方面,也要做好“加法”,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带领沿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