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嵌在黑土地上的“金”色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嵌在黑土地上的“金”色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冷秋 王峰 张英奇 通讯员 周贵义

一年前的金秋九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考察,首站就来到了有着“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农垦建三江。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龙江人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北大荒人注入了无穷动力。2018年,黑龙江农垦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39.5万亩,粮食调查产量456亿斤,实现“十五连丰”。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一行来到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此时的农垦建三江,大片的水稻已经进入成熟期,田野里一片金黄。

人间奇迹 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但在72年前,北大荒还只是一片因荒芜得名的莽莽荒原。在北大荒土生土长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孙道东对此深有体会。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里,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荒原从此不再沉睡。

当《金融时报》记者问及当时的北大荒荒凉到什么程度、产粮能产多少斤时,孙道东表示,第一代垦荒人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在北大荒收获了第一批粮食。“当时,北大荒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和现在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70年来,北大荒人创造了人间奇迹,粮食总产量1978年突破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北大荒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黑龙江,来到了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感慨北大荒的沧桑巨变“了不起”。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三江的前身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因建设开发三江平原而得名。

建三江的单位面积产出率、粮食优质化率、均质化率、商品率、农业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等均居全国领先,有“东方第一稻”和“中国绿色米都”之誉。可以说“全国农业看黑龙江,黑龙江农业看建三江,建三江的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展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三江历史上只种小麦和大豆,后来确定了‘以水稻治涝、以水稻致富’。经过63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管理局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1.03亿吨,提供商品粮9340万吨。” 孙道东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我们建三江管理局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辖9个管理局之一,被农业部命名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金融时报》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了解到,经过70年的发展,黑龙江已经跃升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绿色食品面积、农业机械化率均居全国第一。“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龙江粮”,中国人每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7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北大荒”变成如今的“北大仓”,这背后有无数默默奉献者,其中就有一批批金融人的努力拼搏。

窗口指导 金融活水浇灌“黑土地”

在采访的几天里,这里阳光明媚,万里晴空。“现在就需要这样的好天气,再有十几天就可以收割了。”建三江益华水稻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春和喜滋滋地说。

益华合作社是大米加工企业,虽然还没到收购季节,但合作社里依然忙碌,正开足马力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李春和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大米加工企业旺季收购时间只有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一般在12月下旬国家就开始托市收购,这时农户开始出现惜售和等待水稻涨价的心理,造成企业很难收购到大量水稻,所以企业的收购资金需求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贷款,就会出现没有粮食收购的困境。”李春和说,“2010年,当地农发行给我们授信2000万元,到2019年,授信达到8000万元,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现在我们有订单,不愁销路。”

益华合作社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种粮专业大户、农民各种专业合作社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人行富锦县支行副行长马鸣介绍,根据垦区实际需求,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垦区贷款的支持力度,在垦区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建三江垦区贷款余额从2015年的359.3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039亿元,年增长率达到42.5%,为垦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黑土地能够生‘金’,金融助推功不可没。”孙道东的话在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得到印证。这么多年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让金融活水浇灌肥沃的“黑土地”。

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人行哈尔滨中支坚持“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多方参与、共赢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路径,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时,人行哈尔滨中支积极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三信”评定与创建,并加强信用评定与信贷扶持的有效对接。

为强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人行哈尔滨中支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担保物范围,释放农村产权融资价值。黑龙江省“两大平原”金融改革以来,共推出五大类20余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大平原”地区51个县(市)金融产品创新贷款余额740亿元,累计受益农户68.2万户,受益企业10116户;“两大平原”地区涉农贷款余额较改革前增长67%,“三农”贷款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人民银行的工作同样得到了当地金融机构的认同,哈尔滨银行农垦分行行长教景君说:“特别是人行在建三江设立了服务部之后,更近距离地指导了相关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诸多建三江地区招商引资企业在我行建立账户的业务难题,节省了建三江各金融机构往返富锦三江两地之间的不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帮助我们解决捋顺了多年无法通过财税库银系统进行电子缴税的历史难题。”

金融助力 为“大农业”插上“金翅膀”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视察时对身边科技人员的叮嘱,道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农业综合数据处理中心,《金融时报》记者看到,一块巨型屏幕连接着地块里200多个传感设备,实时监测着作物的生长和田间管理情况。七星农场工作人员说:“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我们在水稻种植时多了一双不眠不休的‘眼睛’。”目前,全省1458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中有144个接入省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可视化监控。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时说:‘衷心希望农业进一步搞上去,国有农场的现代化农业能够搞得更好、改革能搞得更好。’总书记的讲话不担提振了农垦人建设好现代化大农业的信心,也给我们这些服务于农垦的银行人提供了信心。”中行建三江支行行长韩振吉激动地说。

为支持建三江建设,中行建三江支行创新金融产品,推出“益农贷”“益农卡”“联保通达”等涉农配套产品,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53.95亿元。哈尔滨银行农垦分行推出的“农闪贷”、建行建三江支行推出的“农户快贷”“小微快贷”“地租融”等产品也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而农发行建三江支行在资金支付上采用银企直连与网银相结合方式,确保粮款在一个工作日支付到农户银行卡上。

工行建三江支行为支持垦区发展,先后研发推出了普惠金融网络融资产品“农创贷”和线上产品“经营快贷”,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满足垦区广大种植户的不同金融需求。

“现在的装备太先进了,农业现代化在我们农场都体现出来了。”建三江八五九农场种粮大户李斌开心地说,“现在种田不累了,全靠机械化种田了。过去种地是‘小四轮’,灭虫是小药壶,收割是小镰刀。现在种、管、收清一色的是大农机,灭虫是飞机航化。”李斌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从2007年购买小型机械设备开始,到今年已累计购买大型机械设备十几台,金额超过400多万元,每年盈利50万元左右。在他们的农机管理中心,各种大型农机具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收获时刻。站在车轮胎比我们还高的拖拉机前,李斌兴奋地说:“以前十几天的活儿,现在几个小时就干完了。要是没有金融的支持,农业哪有这样的发展。”

在金融的助力下,黑龙江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20.8万个,带动全省200亩以上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总面积突破1.3亿亩。

“尽管今年遭遇了严重内涝,但建三江粮食产量保持在110亿斤至120亿斤应该没问题,这里的粮食能给全国人民提供5天的标准粮。”孙道东自豪地说。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一片金黄,微风吹过,阵阵飘香,又是一个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