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货币政策集体宽松能引导经济重拾上涨吗?

中国经营报

关注

  全球货币政策集体宽松能引导经济重拾上涨吗?

  范欣

  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集体转向宽松,不仅印度、埃及、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发展中国家开启了降息模式,美国、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也加入了降息阵营。近期,欧洲央行下调存款便利利率后已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而且,欧洲央行重启了量化宽松(QE)政策,每月额度为200亿欧元。

  表面看,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主要在于各国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美国二季度GDP增速由一季度的3.1%下滑至2.1%,欧盟在英国脱钩问题拖累下二季度GDP增速下行至1.1%,新兴市场的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均出现较快下降。在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时,采取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实际利率、增加通胀水平,鼓励企业和居民增加借贷带动整体信用扩张,当企业和居民不愿增加举债规模时,就由各国央行直接进场购买国债,并辅以积极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水平以带动经济增长。这一措施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起到了稳定信心的作用,成功将全球经济增长拉回到正常区间,保持了10年来全球经济的平稳。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提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都遇到了劳动力增长瓶颈,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总和生育率出现快速下降,韩国甚至下降到1以下,即1个适龄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不到1个;同时,全球技术进步近年来也没有出现明显突破,摩尔定律近十来年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增速,根本无法与此前5年增长10倍相提并论。要提高或者说维持现有经济增长速度只有不断增加资本投入规模方可实现,但资本投入的拉动作用不可能无限大,否则成了光靠印钞就能拉动经济增长的伪命题。就目前而言,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速上的边际效用已进入递减区间,且负面作用已开始快速显现,最直接的副作用有三点。

  一是滋生资产价格泡沫。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确实能让居民和企业增加举债,但增加的举债并非均投入到了实体经济领域,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使资本市场趋于泡沫化,比如美国上市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大幅回购股票带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2009年至今股市上涨超4倍,全球资本在美国购房使美国新房销售均价从2009年末的27.1万美元/套上涨至2018年末的38.5万美元/套,欧盟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长期而言,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会提高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进而吞噬企业利润,一些制造业企业会因成本大幅上涨不得不关门转向成本低廉地区,仅剩一些能承受成本上涨的高科技型企业。一旦高科技企业创新速度放缓同样会出现类似情况,比如近年来苹果手机在乔布斯后再无革命性创新。股市的上涨就最终变成企业盈利不涨、市盈率涨的零和游戏,市场风险也随之提高。

  二是增加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会增加贫富差距水平,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富裕阶层收入更容易通过资本投资获得收益,而贫困阶层则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其收益来源主要为劳动报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祖克曼研究显示,美国0.1%的富人控制着美国20%的财富,1%的富人控制着美国约40%的财富。贫富差距的拉大对有效扩大社会总需求十分不利,毕竟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更低。

  三是会增加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债务水平。由于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被人为地压制在低位,各国政府部门通过增加举债刺激经济的力度也随之大幅增加,有的国家通过政府举债加大修建基础设施建设,有的用来减税,有的则是提高居民福利水平,还有的用来增加军费。总之不管用来做什么,花钱总比赚钱容易,美国债务规模近年来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到2018年末美国总负债已达22.1万亿美元,过高的债务会增加每年美国利息支出、减少其他领域支出,这也就是为何特朗普上台后废除奥巴马时期的医改计划并向全球开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如果美国债务过高导致危机出现,美国还可以凭借其美元的支付地位向全球转嫁危机,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后就演变为“美国生病、全球吃药”的结果,但其他国家一旦出现债务危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当然,发达国家执政者和央行行长都是全球顶尖的精英,上述浅显的道理他们也都心知肚明,但在目前发达国家治理结构下为维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率除了宽松货币或许别无他法。比如大力推动贫富差距改革措施会损害大财团和大公司的利益,导致其向其他国家转移资产或者干脆不支持总统连任;比如采取紧缩政策过紧日子短期会损害一大部分人利益,看看法国巴黎的黄背心运动和希腊间歇式罢工运动就知道改革的难度有多大;再比如曾经的经济强国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为提高国民福利而不惜破坏经济运行规则导致如今的高通胀和经济衰退。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上世纪80年代时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只不过当时高流动性导致的高通胀如今换成了高资产价格,当时引领美国等发达国家度过经济困难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保罗·沃尔克这样的美联储主席,可以顶住各方压力提高利率,但在如今的全球形势下很难再出现这样的奇人。

  综上,当前全球货币政策集体转向宽松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之趋势,但因发达国家劳动力和技术更替速度都处于下降趋势,真正改革很难推进,除货币宽松似乎没有更好办法,在此背景下市场很难真正“出清”,一旦叠加原油等其他大宗商品的意外上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陡然增加。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终究还是不愿承担危机所带来的短期痛苦,只会选择延续货币宽松以期待期间会出现新技术革命或者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能大幅提升产生新需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