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改革中破茧成蝶:中国银行业跃上“世界巅峰”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孟扬

“从1979年开始,在邓小平同志‘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指引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成就。”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谈到中国银行业改革时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现代金融业的核心支柱之一,中国银行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摸着石头过河”,相继完成了企业化、商业化、重组、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历史性跨越,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目前,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28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盈利水平及资产质量均居全球可比同业前列;在今年7月发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排行中,共有136家中资银行进入榜单,其利润总额达到312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并且,中资银行连续第二年包揽前四名……这一系列数字表明,如今的中国银行业已傲然屹立在世界金融版图中。

从“大一统”到“专业化”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掀开了崭新一页。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通过,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银行业实行“大一统”的管理体制,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具体的商业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的经济实体。

这种格局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而打破,中国农业银行首先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国有银行;一个月后,中国银行也获得了独立身份。

农行与中行脱离了“母体”之后,国务院于1983年9月单独出台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对央行的角色与职能进行调整与定位。不久之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一个完整的专业银行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

那段时期,四大国有银行身上都担负着专业经营的政策性使命,各有分工。例如,农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中行是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建行成为主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专业银行;工行则承担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从专业银行到商业化转型

1986年7月,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交行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按照市场化改革导向迈出步伐最早的银行机构,在银行业的制度创新方面开了先河。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行正式对外营业。

同年4月,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的招商银行在深圳特区成立。招行成为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后,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等相继“破土而出”,由此组成目前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强大阵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专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1990年、1991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颁布,明确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金融市场出现“鲇鱼效应”,增强了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动力。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加速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的步伐。

在此阶段,一方面,为促进专业银行改制为商业银行,1993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成立,剥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同时,为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1999年,组建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对口处置建行、工行、农行、中行不良资产1.39万亿元,有效化解了国有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巨额不良贷款的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积极增加银行业的竞争性供给,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并改革农信社、组建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了快速发展,各项指标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02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至9.5%和9.56%,利润占整个银行业的28%,业务经营突破区域限制,真正完成了从“区域性商业银行”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转变。

从“技术性破产”到“背水一战”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彼时,旧的包袱没能完全卸掉,新的风险还在不断产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截至2002年底,四大银行账面不良贷款高达2.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5%,远高于5%的国际风险水平。

包括高盛在内的众多外资投行纷纷发布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濒临“红线”,西方一些媒体甚至在其报纸头版用“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技术性破产”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改革已迫在眉睫。

2003年12月30日,国家开始启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并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

“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在被问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此回答。

此后,汇金公司先后完成对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注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

随后,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的思路,被称为“背水一战”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相继取得突破: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2006年10月27日,工行在上海和香港同时上市;2007年9月25日,建行在上海上市。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是银行改革史上的重大突破。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国有银行改革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线和主战场,其一是业务经营商业化和市场化,其二是公司治理现代化,二者缺一不可。

经过股改,国有商业银行一跃成为具有广泛国际认知度的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在内,几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年末的2.11%增至2007年年末的13.17%,平均不良贷款率从16.84%降为2.81%,平均资本利润率从-0.88%增至15.57%,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

“国有银行股改锤炼锻造出一大批专业的商业银行家,为国内国际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套成功的范例。中央汇金公司先后对光大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3家保险类机构以及银河证券等7家证券类机构进行了改革与重组,使一大批国有金融机构完成了市场化改制。更为重要的是,国有银行的改制,没有走大规模私有化、外资化的道路,而是在坚持国家控股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道路,为国际提供了银行转制和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姜建清回忆道。

从迅速崛起到走向世界

事实上,比四大行更早上市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开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发行股票先河。1999年11月,浦发银行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崛起。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注入了迅速扩展经营领域和规模的巨大动能,在迎来黄金成长期的同时,也实现了从“立足本地”到“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蝶变。

上市以来,我国银行业规模稳步壮大,经营质效全面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8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114.40万亿元,占比40.6%,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3%;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49.79万亿元,占比17.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4%。在资产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有所缓解。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4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

大型银行的综合实力、国际排名和影响力也有了显著提升,总体处于国际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大型银行市值持续名列全球上市银行前列,国际影响力同步提升,日渐成为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力量。中行、工行、农行、建行四家银行陆续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股改上市以来,我国银行业持续优化现代公司治理架构,推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工行为例,该行近年来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治理架构,按照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原则,研究制定和不断修订完善公司章程、授权方案等重要公司治理基本制度,明晰治理主体各自不同的职权,建立了决策科学、监督有效、运行稳健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走向世界”的脚步逐渐加快。一些股份制银行开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展中外银行间的深度合作;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并购海外银行,拓宽业务领域,提升跨境金融实力。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在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纵深发展等契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布局中,围绕“一带一路”的发展尤其迅猛。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28家机构,并通过参股标准银行集团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1个分支机构,牵头倡导成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目前成员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改革永远在路上。如今,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的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转型,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业内专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应加快经营转型,狠抓改革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自身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在新时代、新起点实现更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