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再不转型 货币基金将成鸡肋

时代周报

关注

再不转型,货币基金将成鸡肋

梁声 本报评论员

8月初,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财产清算程序的公告,旗下交银天运宝货币基金成为年内首只触发清盘条款的货币基金。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运作规定,开放式基金如果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小于100人,将触发清盘。

从第二季度数据看,包括交银天运宝在内至少有五只货币基金存续规模低于5000万元,意味着待清盘的货基可能陆续有来。

众所周知,传统的货币基金有不少优点,一是类刚性兑付,即投资保本;一是T+0操作,即可以当日存取,流动性等于现金,非常方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货币基金与众不同的特点,加上金融机构和余额宝等互联网渠道的助推,令其迅速成为老百姓和市场闲散资金追捧的对象,在2018年9月达到8.95万亿元的规模顶峰。

曾经占据基金市场份额六成以上的货币基金,接下来须完成“痛苦”的转型,否则或成为投资市场的“鸡肋”。

首先,市场环境已经改变。此次触发首例货基清盘,原因主要是2018年年中以来,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充裕,资金成本较低,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下滑严重。7日年化收益从之前最高4%?5%跌至今年2.5%左右。与此同时,收益率普遍下行直接影响了货基规模,至今年二季末,货币基金规模下降至7.7 万亿元,较去年减少1.25万亿元。

下一步,在全球降息潮之下,货币宽松将成中期常态现象。而且从近期政治局会议的传导信号来看,下半年仍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间利率大概率仍会维持低位,货币基金收益难以上行,大概率仍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甚至更低。由此,货基的收益和规模双双受压,短期内不太可能根本扭转,除非进行产品创新和改革。

其次,监管政策日趋规范。实际上,规模庞大的货币基金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此外还有变相金融资金成本、让大量资金空转难以进入实体的副作用。

去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传统货币基金的优势,诸如T+0、保本等均不复存在,货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已经定局。更重要的是,其对金融市场的副作用已经不受“容忍”。

近两年货币基金年报显示,全部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货币基金净值总额的比重平均值达到七成左右,这说明货币基金将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实际重新存回了银行。同样都是企业和居民的资金,经过货基转了一道后,最终又重新回到了银行,属于典型的在金融市场上空转。

不仅如此,货币基金还抬高了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同业存单和线下协议存款的资金价格都在4%以上,这意味着按照银行不足3%的利息成本资金,经过货币基金转化后,就变成了年收益率4%以上的同业负债,相当于资金成本被抬升30%。

从长期来看,创新货基的产品形态,扩大基金的类别和收益来源才是货基转型的可行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