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德陵出土最早蔬果类造型陶瓷制品 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白
原标题:南汉德陵出土最早蔬果类造型陶瓷制品 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白
■绿釉陶罐
■青瓷四耳罐
■青瓷四耳盖罐
南汉国在历史上虽只存在了数十年,但也曾辉煌一时。有资料显示,其宫殿奢华,金银耗费数难计,“饰一柱凡用银三千两,又以银子为殿衣。”明末有人发掘刘岩墓葬,见康陵中“地皆金蚕珠贝筑之”。而在南汉也有“奇葩事”,历代帝王传世以画像,南汉王刘鋹则更胜一筹,将自己的样貌做成铜像。而虽然南汉国没有大一统,但其不少领域发展,甚至要超越中原,邱立诚在《中国最早的铁塔——广州光孝寺西铁塔》中认为,“构造独特,工艺复杂,塔内千佛栩栩如生,犹为精致,其铸造技术达到五代的最高水平,无与伦比”。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光孝寺现存我国最早铁塔是南汉产物
南汉的冶矿业以冶铁业较为发达,在矿藏的产量方面,也有可圈可点。资料显示,南汉宫殿奢华,金银耗费数难计,即可见其产量的惊人。高祖刘岩作昭阳殿,“以金为仰阳,银为地面,檐楹攘楠亦皆饰以银”,“饰一柱凡用银三千两,又以银子为殿衣。”明末有人发掘刘岩墓葬,见康陵中“地皆金蚕珠贝筑之”。
历代皇帝均希望自己龙颜能传诸子孙后代,因此多请画家画之以传后世。而刘鋹则更胜一筹,将自己的样貌做成铜像。
《南海百咏》载“南汉刘鋹与其子各范铜为像,略不肖似,即杀冶工,凡再三乃成。今尚在天庆观中东庆”。刘鋹父子力求形似,但后人却认为是“番鬼”。
又有研究称,北宋潘美攻下广州时“其府库铁锁非钥不能开也”。说明其冶炼技术之高。
南汉崇佛,因此岭南多造佛塔,但据资料显示,南汉佛塔与众不同,皆为铁铸,现存广州光孝寺内东西二铁塔是现存我国最早的铁塔。邱立诚在《中国最早的铁塔——广州光孝寺西铁塔》中认为,“(铁塔)构造独特,工艺复杂,塔内千佛栩栩如生,犹为精致,其铸造技术达到五代的最高水平,无与伦比。”
南汉盛产金银
除铸铜钱外,最多的是铅钱
南汉不仅造佛塔,在岭南各地还多铸铜钟,各地所造铜钟总计共4460斤。而吴兰修《南汉金石志》记载,“宦官吴怀恩于梧州感报寺铸铜钟一口,重五百斤”。能铸造如此大型的铜钟,足以说明南汉冶炼业之发达。
从刘岩称帝第二年就不再铸铜钱这一点来看,岭南地区铜产量并不高。南汉时期产量最多的依然是岭南传统的金银。岭南多产金银,自古有名。王长启、高曼在《西安西郊发现唐银铤》中就介绍,西安西郊曾出土一枚进贡于大历十二年左右,最迟不晚于德宗建中三年的银铤,即是由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支度营田等、副大使知节度事张伯仪和宦官监军市舶使刘楚江共同进贡。唐人对岭南的金有很高的评价,《柳宗元集》就提到,“金出于南者为良,故称南金。”
南汉的铸币业亦非常发达,除铸铜钱外,最多的是铅钱。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一个晚唐的陶魂坛中,出土有三十六枚刘隐时铸的小铅钱,这是广东省首次出土的早期官铸铅钱,对于研究晚唐广东地区铸造铅钱的历史和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麦英豪《广州发现南汉铅钱》中提到,在广州市郊建筑工地曾先后四次出土过大批南汉“乾亨重宝”铅钱,共计一千二百多斤。
德陵出土青瓷罐和釉陶罐
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
唐代仅岭东地区有窑址处,南汉时新增有广州皇帝岗窑、南海官窑、澄海程洋岗窑、官陇窑、北洋窑、窑东窑等处。
据杨少祥的《广东唐至宋代陶瓷对外贸易述略》介绍,南海官窑的产品打破了广东陶瓷不彩绘的旧制,其造型别致,施釉均匀,并且能大批量生产,专供宫廷之用。1954年,昭陵出土的青釉四耳罐、六耳罐、夹耳罐等,其中一件四耳盖罐,肩部四耳对称,耳刻三条竖线,盖完全套住口部,盖上有帽形抓手,器内外皆施青绿色釉,有极细的冰裂纹片,是五代南方青瓷的精品,藏于故宫博物院。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世界各地又出土了很多类似于南汉时期的陶器,使这条陶瓷之路又增添了几许色彩。有资料显示,西沙群岛甘泉岛附近,发现了类似于昭陵和皇帝岗出土的青白小口瓶、点彩瓶、罐、四系水瓶、碗、碟、粉盒等瓷器。
德陵出土大量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当为南汉皇帝的宫中用品,其胎质坚硬,釉色以青为主,间有淡黄色或青灰色, 晶莹透亮,与同期诸国的制瓷工艺相比,毫不逊色,当属上品,为研究五代陶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汉陶瓷器的釉面没有脱落
技术上比唐瓷发展了一步
从造型、施釉来看,可推测由唐代陶瓷器发展而来。造型方面与唐代陶罐器腹以下逐渐拉长的风格一致,而且独特的是内外均用磨轮旋成若干凹凸的线条纹。施釉上保持着唐以来的青釉,但唐代的青釉除秘色瓷外,大多入土后易脱落,而南汉三帝陵中的陶瓷器上的釉大多没有脱落,依然栩栩如生,胎质的吸水性也极小,无疑技术上比唐瓷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博士生导师张其凡及陈欣在《1949年以来有关南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一文中认为,综合已发掘出土的这些瓷器来看,基本上有三个特点:其一,瓷器釉色以青为主,间有黄、灰二色,这大体与唐代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相吻合;其二,釉施通体,较有光泽且造型别致,基本介于唐、宋制作工艺之间,处在过渡阶段,也为宋代的制瓷工艺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尤其对南方制瓷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三,瓷器以碗、碟、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反映了南汉时期广东瓷器的主要用途和经济发展水平。
张其凡及陈欣更写道:“德陵墓道器物箱内发现的当日‘墓前设奠’的遗留物中有一系列素胎无釉的造型陶瓷制品,如木瓜、菠萝、香蕉、马蹄、茨菇、桃、柿等,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蔬果类造型陶瓷制品,这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白。”
(部分内容参考周加胜《南汉国研究》,张其凡、陈欣《1949年以来有关南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陈欣《南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