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把铁路遗址变成空中花园高线公园为纽约催化20亿收入

第一财经

关注

  把铁路遗址变成空中花园高线公园为纽约催化20亿收入

  吴丹

  一段建于上世纪30年代、杂草丛生的废弃铁路,变成纽约最受欢迎的景点高线公园(HighlinePark),每年吸引700多万访客,并带来20亿美元税收——这是美国城市改造的经典案例,也是国际设计和旧物改造的典范。

  缔造这个传奇的,是约书亚·戴维与罗伯特·哈蒙德,与他们创立的非营利组织“高线之友”(FHL)。

  “1999年,我和罗伯特第一次站上废弃铁路,那里长满了野草和野花,大自然那种诗意的力量深深感染了我们。当时的高线很容易被忽视,它规模虽大,但内部非常破败,也算不上是一处风景。”近日,约书亚·戴维出席北京CBC建筑中心主办的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将“拯救高线”作为城市再生案例,解析其成功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他最先想起的,仍是第一次站上废墟时的震撼,以及想要保护它的直觉。

  跟20年前的自己相比,戴维没有太大变化,仍戴一副眼镜,光头造型。20年前,他和哈蒙德住在铁路附近,一个是青年作家,一个是青年艺术评论家。他们对这片废墟充满感情,却没有任何城市规划经验。

  今天的纽约高线公园,是比大都会博物馆还受游客欢迎的景点。它位于曼哈顿西侧第十大道南段,长2.3公里,悬空30英尺,连接着纽约22个街区。

  从高空俯瞰,这是一条横亘在城市上空的线型空中花园,鲜花和绿植把这里装点得郁郁葱葱。每年,这里会举办80多场不同类型的免费演出和艺术展览,接待成千上万的美国学生来这里进行户外历史或艺术课程,并迎接数百万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为纽约赢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戴维透露,因为高线公园的名声,纽约最大的房产开发商HudsonYards早已入驻这里,周边最贵的公寓已经卖到5000万美元,成为纽约新富人区。文化与商业同步在这里汇聚,惠特妮博物馆、新兴文化街区Shend,以及Pier55水上艺术中心纷纷在周边建立。高线公园两度获得美国ASLA专业奖,这相当于世界景观设计界的奥斯卡奖。

  “这个故事是关于时间、关于人、关于我们这些充满决心的社会活动家,以及那些天才的景观设计师、热衷公益事业的人士。我们一起重新塑造了这个城市,让它重生。”在戴维的描述中,这场遗产保护的经历如同一场“战争”,一场“城市革命”。

  拯救高线遗址

  2001年年底,戴维与哈蒙德向时任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提交了一份“拯救高线的经济影响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里,他们预估,要翻修高线,需要纽约市投入1亿美元资金。

  在当时,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纽约刚经历了“9·11”重创。

  “因为‘9·11’,我们失去了43万个工作机会,GDP减少了100亿美元,从2001年9月到2002年,整个城市一直在伤痛中度过的。”戴维说起这个冒险的计划,仍觉得不可思议。早在1999年,他们就成立了旨在保护高线遗址的FHL,但前一任市长朱莉·安妮已经坚决反对过该方案。“9·11”之后,前景更是未卜。

  “对于拯救高线这样的工程,我们处于完全的劣势,所有力量都在反对我们。最大的阻力来自政府,市长朱莉·安妮联合高线附近的居民,一起决意要把铁路拆除。”戴维与哈蒙德一次次把纽约市政府告上法庭,在法庭和听证会上,他们数次向法官和议员展示已故摄影师斯腾菲尔德所拍摄的铁路。照片上,野草丛生的铁路从钢筋水泥的曼哈顿穿过。高楼大厦间,一片超越现实的荒芜景色透出令人惊讶的美。但是没有任何人支持他们,“几乎跟我们聊的每一个人都认为,高线就是眼中钉,一点都不好看,应该把它拆除。”

  高线的历史,最早追溯到19世纪美国工业时期。那时,肉类加工街区、西切尔西街区和克林顿街区是曼哈顿最具活力的工业区,于1847年修建了专用于运货的铁轨工程。

  早期,纽约城的运货火车在街上行驶很安全,但随着交通工具逐渐发达,运货火车不断制造交通事故,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成为一条“死亡之街”。

  没想到历时数年的抗争,在富豪出身的新任市长布隆伯格那里,获得了戏剧化转机。布隆伯格对保存遗址的倡议持欢迎和接受的态度,经过评估,FHL提出的设计方案,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1亿美元的改造成本,在纽约经济低迷期是一笔大数字,但戴维在经济影响研究报告里提出,公共空间所创造的税收收入将大于成本。

  “我们预计,未来20年,政府将获得2.62亿美元税收。一座好公园,会将周边地产的价值推高,如果地产的价值高了,业主会向政府缴纳更高的税。我们知道,政府不能也不会把所有项目的费用承担下来,所以我们开始进行私募,筹集到了数百万美元。”戴维骄傲的是,他们预估的2.6亿美元税收,到今天已经增长至近十倍,纽约政府因高线公园获得20亿美元收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以文化艺术催化经济

  2003年,“重建高线”的项目面向全球征集方案,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720支团队参与了竞赛。在数百项设计方案中,戴维仍记得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一个参赛作品建议我们建一个1.5英里长的游泳池,还有一份设计是将这里改造成城市间的过山车。这些想法永远不会实现,但能让人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高线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

  2004年,FHL选择由菲尔德景观设计事务所领头,多家设计队伍共同完成园艺、工程、维修与公共艺术等改造工程。设计者的使命,不只要把废墟变成公园,而且要把公众吸引到这里,为这里注入活力,同时保护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高线公园最大的设计特色,就是植物与铁轨、工业遗迹之间的巧妙呼应。

  大名鼎鼎的景观设计师詹姆斯·科纳一直追求人与自然、混合建筑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在高线公园这个作品里,他完美实现了工业遗址与田园景观的融合。当人们踏进公园的绿色步道,从坚硬的混凝土板之间生长出的繁茂植物,以及裸露的铁轨,都显示出后工业时代的野性与美感。

  “高线公园成了周边房产开发的催化剂。”戴维说,由于奢华公寓、酒店、文化街区以及博物馆等地标建筑的入驻,这里逐渐形成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地段,“每年700多万人到访高线公园,这里成了超出我们预期的经济催化剂。我们看到高线附近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看到高线公园为城市环境所贡献的力量。”

  但获得成功的同时,戴维也发现了问题。“2010年,我们发现不到50%的参观者来自纽约,50%以上的参观者是游客,另外有79%的参观者是白人。如果一个公园只吸引白人来参观,并不能展现城市的全貌。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公平、多样的环境,更好地服务社区。”

  为吸引更多的非白人群体,而不是把高线公园变成一个富人区的后花园,FHL做了很多努力。今年4月,高线公园开放新的公共艺术空间,由黑人女艺术家西蒙妮·李创作的一尊16英尺高的黑人女性青铜半身像,成为高线艺术空间的标志。

  “现在,我们已经让非白人访客群体从2010年的21%提高到了2017年的35%,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戴维说,高线公园如今已成为纽约最前沿的文化中心,他们每年组织超过80场活动,以免费和开放的姿态,吸引不同人群加入。

  “最近我们在高线上演的戏剧叫《七点钟》,体现了我们对于文化多样性、居住平等性的创作。来自纽约38个合唱团的1000多名歌手每天晚上7点在高线表演歌剧。他们演唱的故事,来自我们搜集到的纽约人所经历的故事。”戴维说,如果人们有机会在高线上走一走,就能和1000名演唱者面对面交流,了解高线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和高线的历史。

  他经常会想,过去的20年,是纽约重新焕发生机的20年,“纽约获得的经济增长,是‘9·11’灾难发生时,人们无法想象的。高线的故事,其实就是人的故事。今天全世界的城市都在看着高线,希望从中获得灵感,但是我们希望,能够仔细地审视自身,看看自己的社区,还有最初的梦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