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监管关注应收账款类投资:三峡银行148亿投向房地产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监管关注应收账款类投资:三峡银行148亿投向房地产

张漫游

7月16日,联合资信公布了对重庆三峡银行(以下简称“三峡银行”)的评级报告。从三峡银行的经营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该行正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回归存贷业务本源。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盈利结构看,三峡银行由应收款项类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规模已超过了存贷业务获得的利息收入。不过,三峡银行净利润和营业利润等盈利指标的规模在2018年出现“缩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应收款项类投资兴起的原因包括银行贷款额度限制、自身追求高收益资产、节约资本需求等,上述情况在中小银行中表现尤为突出。随着近年来监管层要求银行回归本源,对于应收款项类投资的限制也逐渐增多。梳理发现,在近期上市的中小银行中,不乏被发审委问及应收款项类投资变动情况及流动性风险的银行。

应收款项类投资首次低于发放贷款及垫款规模

应收款项类投资一般包括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私募债券和定向债务融资等。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背景下,对于应收款项类投资的监管趋严。

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指出,三峡银行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投向房地产的资金规模较大,截至2018 年末,三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金额为148.94 亿元。由于银保监会对此类资金投向的监管力度较大,且房地产业容易受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评级报告认为,相关风险需关注。

同时,评级报告指出,2018年三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投向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资金余额为173.18 亿元。总体看,三峡银行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投向政府融资平台规模较大,需关注相关风险。

从整体情况看,评级报告指出,在监管政策趋严的环境下,三峡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同时缩减了投资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不过,记者梳理三峡银行近3年的业绩报注意到,2016年和2017年,该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均高于发放贷款及垫款。2016年和2017年,该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分别为519.63亿元和510.76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规模分别为374.78亿元和438.48亿元。到2018年,三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低于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规模,两项指标分别为446.72亿元和633.48亿元,但应收款项类投资依然是除发放贷款及垫款外,构成资产规模的主要科目。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记者:“此前,中小银行在与大行争夺优质信贷资产方面不具有优势,同时受制于其自身贷款额度的限制,以及信贷资产的潜在高风险,因此,出于追求高收益资产、节约资本、扩大盈利和资产配置多元化的综合考虑,部分中小银行的资产配置结构开始主动向一定风险下收益回报更高的投资类资产倾斜。这是最近几年业内的普遍现象,已成为部分风格较为激进的中小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和提高盈利的重要手段。”

穆迪评级高级分析师万颖亦赞同上述说法:“尤其是2013年以来监管层对同业监管趋严,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等业务成为监管重点,银行逐步将业务由买入返售项迁移至应收款项类投资项。”

“也应该认识到,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快速增长并非金融创新的良性发展,而是有可能在多个层面加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如资产风险不透明、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上升,并加剧其资金错配情况。”王军如是说。

某股份制银行管理层告诉记者,在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资管新规、流动性管理新规、银信合作新规等政策影响下,应收款项类投资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收缩或将成为常态。

从三峡银行的流动性数据看,评级报告指出,截至2018 年末,三峡银行流动性比例为86.38%,存贷比为49.48%,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2.11%。整体看,三峡银行短期流动性较好,但评级报告称,考虑到投资资产中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较大,对其流动性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应收款项类投资收入仍是利息收入首要构成

在三峡银行的经营数据中,截至2018年底,应收款项类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仍然是该行利息收入的首要构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三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为35.05亿元,占比为38.59%,发放贷款及垫款带来的利息收入次之,为28.77亿元,占比为31.68%;截至2017年底,三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发放贷款及垫款带来的利息收入分别为30.99亿元和26.38亿元,占比分别为37.32%和31.77%。

截至2018年底,三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6.10 亿元,同比增长4.70%,是三峡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峡银行称该行利息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息资产规模增长。

针对三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的占比情况、是否将调整收入结构等问题,记者联系了该行,截至发稿前未收到该行回应。

不过,三峡银行的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根据三峡银行近3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底,该行营业利润分别为25.97亿元、21.58亿元和16.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85亿元、16.51亿元和12.80亿元。

谈及2018年利润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三峡银行方面称,主要是为了提高资产质量,释放前期累积风险,该行于2018年度处置不良资产约29亿元,产生损失14.28亿元,其中2018年度承担损失7.93亿元,导致当期利润及相关盈利指标大幅下降。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三峡银行不良贷款率1.30%,拨备覆盖率为163.48%,2017年同期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0%和180.4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