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增强债市包容性 提升市场出清效率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2019债券年会”7月18日起在上海举行,中国证监会债券监管部副主任卢大彪表示,从监管角度看,我国债券市场目前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今年1~6月,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金额为4.48万亿元,同比去年3.4万亿元增加32%,也多于去年下半年4.25万亿元规模。从市场运行稳定性角度看,尽管去年以来债券违约案例较多,但无论是与全球信用债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国内其他债权类资产相比,其总体违约率仍处于正常区间。他介绍,截至今年7月12日,处于违约状态的债券303只,涉及发行人108家,未偿还金额1885亿元,相当于非金融企业债券余额的0.96%。

卢大彪认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第一,全球货币环境和金融条件发生了变化。境外主要经济体这种数量宽松、超低利率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我国金融市场与境外的联动效应日益明显,如果全球货币环境发生方向性变化,那么,全球债券市场作出何种反应也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至少无法忽视其积蓄的调整势能。

第二,我国经济结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和第一产业,越来越多的业态呈现轻资产特征,劳动和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资本整体回报率有逐步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不断显现。尽管储蓄率总体仍较高,但逐步下降的概率很大,债务市场上的资金需求与供给都在发生趋势性变化,究竟未来哪种力量更大,非常值得关注。

第三,资产与债务存量的盘活及调整变得日益重要。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稳妥实施后,宏观杠杆率仍然较高,因此,结构性去杠杆仍将是今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预计,将来债券的期限结构、资金需求主体分布仍要经历适应性调整。

第四,刚性兑付的有序打破与风险定价的重构问题。这两年债券违约案例中,除了民企违约相对较多之外,一些投资者认可的“城投信仰”“国企信仰”也在被打破,曾经普遍的同业刚兑预期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的交易模式、盈利策略、风险定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第五,国际投资者的比例将会继续提升。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债券市场规模也位居全球第二。对国际投资者而言,在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之后,中国债市应具有较大吸引力。事实上,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外国投资者持有占比仍然不高,例如,2018年末,外国投资者持有我国国债总额的8.1%,而美国国债近30%都是外资持有。未来国际投资者不断进入我国债市,他们的投资理念、资本成本、考核要求与境内投资者差异较大,这也将对我国债券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卢大彪表示,“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增强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合力”——这是监管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当然也适用于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体量已经很大了,今后需要更加注重推动其功能强大、质量提升、稳健性的增强。卢大彪说,首先要增强债券市场的包容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让信用资质相对弱一些的企业,在做到定价合理、信息披露规范、诚实守信的前提下,较为顺畅进行债券融资。其次,要推动信用生态不断优化,让风险与收益更加匹配,通过对外开放、鼓励竞争引导评级机构提升公信力,扩大信用评级的区分度。继续完善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消化机制,提升市场出清效率。此外,要不断加强法治化建设,明确各方职责。注意防范和化解风险,完善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来消化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