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势力为何热衷布局出行市场

第一财经

关注

新势力为何 热衷布局出行市场

杨海艳

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出行业务,流量之外,出行市场对于新势力来说还是积淀数据和验证产品的过程。

近日,威马汽车旗下出行品牌即客行宣布第1000辆威马EX5纯电SUV在海南投入运营。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小鹏汽车宣布旗下专车平台“有鹏出行”平台在广州上线试运营。与小鹏不同,威马即客行的定位主要在旅游租车、企业长租、酒店景点接驳、旅游包车以及网约车等。

威马和小鹏并不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二布局出行业务的企业。笔者了解到,除了蔚来汽车明确表示不会进入网约车市场外,绝大部分新势力都有进入出行市场的打算。汽车销量放缓,用户对出行消费从整车购买转向按里程、出行次数、使用场景来购买。趋势的变化,是各个主机厂推出出行业务或者产品的重要原因。

不过,与传统车企在出行领域“试水”相比,造车新势力布局出行市场更加谨慎,毕竟后者在资金、资源上都不占优势,试错的成本显然更高。同时,出行市场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对精细化运营能力要求高,需要企业能够做到一地一策,在某地选择何种合作资源,走什么样的路线,都会有所不同。

但是,对于威马的出行业务来说,赚钱在当下并非首要目的,“更多是尝试”。

这是几乎所有的车企开展网约车业务的共同点,其意义远大于短期的销量、利润,毕竟,汽车业面临百年变革的背景下,谁也不知道未来将会如何?对于新势力来说更是如此。在造车这场马拉松比赛中,他们除了要去想办法迎合趋势,目前的当务之急更是要与传统车企抢市场。品牌如何搭建、流量从哪里来、市场到底在哪里、技术如何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能否为这些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走多远。

目前市场上的三家头部企业蔚来、威马和小鹏,都走过了呱呱的出生期,“流量红利都已经用完”。在交付了1万辆以后,每一个新品牌要想持续发展,都需要在第一波流量红利结束之后,快速建立起第二波流量。

如何建立流量?靠传统的广告模式,还是多方位建立与消费者的触点。在零售行业,品牌方大多会选择“体验式”营销来建立与消费者的多维沟通渠道。汽车如何建立自己的新零售模式?出行也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市场。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威马在上海投入的每辆网约车中,都尝试性地准备了产品零售二维码。5个月的运营结束,官方统计的数据是,每辆车每天接单量在20~25单左右,这其中,有1.2%会进入到威马的销售门店。而如果是传统的4S店,单个获客成本可能是3000~5000元。

流量之外,出行市场对于新势力来说,也是一个数据积淀和产品验证的过程。众所周知,汽车的可靠性验证需要大量的路况和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对于智能电动车企业来说,还包括电池的衰减、充放电情况,以及其搭载的智能化功能,与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匹配度。

“在C端市场一辆车平均一年行驶12000公里,在出行市场一辆车一年的行驶里程至少8万公里。”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告诉笔者。也就是说,通过出行业务,车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威马在投入运营的车辆上有400多个数据搜集点,通过这些数据反馈,可以高效地获知车辆以及电池等在不同使用场景、路况以及气候下的情况。

从目前来看,这是出行业务能够给予威马最大的价值之一。毕竟,当汽车越来越成为一个智能化设备,消费者对于产品升级换代的频率以及个性化需求也在提升。而通过大量的市场数据积累,将有利于车企在配置上进行优化,以及针对不同市场以及消费者,定制不同的产品,由此保持持续竞争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