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延长集团整合陕天然气 操作方法似与改革思路相背离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第四桶油”整合陕天然气:全产业链模式或难复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綦宇 北京报道

作为中国“第四桶油”的延长集团,终于把业务触角伸到了天然气的下游产业链。

6月25日,陕西天然气(002267.SZ)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陕西燃气集团通知,按照陕西省国资委的要求,延长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拟对陕西燃气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后,延长集团股权占比可能超过51%,成为陕西燃气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依据陕天然气公告,陕西燃气集团持有陕天然气55.36%的股份,增资扩股后,延长集团旗下控制的上市公司将再添一员。类似的合并模式,在中国此前油气产业发展历程中绝无仅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于天然气管网的态度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通过将管网独立出来,保证上游和下游的相对开放;而上述模式,则是通过并购,将管网和下游资产,置入到以上游业务为主的公司之中。

这种模式和目前国家对于油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似乎有所背离。不过,在此次重组之后,延长集团得以打造一个涵盖天然气产、运、销的全产业链公司,这种商业模式即便在三桶油中,也只有中石油中海油可以实现。

也是因此,合并之后无论是对于陕西燃气还是延长集团,都是好事。“一个是资源供给方,一个是管网公司,通过合并把各个环节打通,在未来发展中是非常有利的。”北京世创咨询首席分析师杨建红告诉记者。

整合的商业逻辑

对于整合的双方来说,各自均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

依据公开信息,2018年,延长石油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1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75%;生产天然气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98%。

陕天然气公告中表示,每年从延长方面的采购费用,仅占公司总费用的21%多一点。按照年销气量来计算,延长对于陕西燃气的供应,远远达不到自己的产气能力。

实际上,瓶颈涉及到陕西天然气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矛盾。

作为中国天然气的主产区之一,陕西每年大量外输天然气,以保证华北地区的供应,京津冀地区用气的主干管道——陕京线的起点就在这里。于是,陕西一直希望用到跟市场价格相比更低的天然气。

但是,对于这一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中石油来说,一直以来采用统购统销的商业模式,很难针对特定市场进行低价销售;另一方面,陕西是中国天然气液化厂的主要集中地之一,低价天然气变成LNG在其他地区销售,也损害了中石油自己的利益。

也是因此,延长集团在其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作为陕西省属国企,本地生产本地供应理所应当。但是,此前一直分离的模式,让延长在本地售气的积极性有所不足;向外销售又遇到中石油统购统销的阻碍,难以实现自产气的最大效益。

内外夹击下,延长集团的天然气产业发展尤为艰难;相反来看,陕西天然气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

依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数字,2018年销气量61.01亿方,同比增长9.24%;营业收入89.99亿元,同比增长17.75%;利润总额4.83亿元,同比增长0.03%。

据本报记者查阅,从陕天然气上市至今,营业收入一直在增长,但是利润方面起起伏伏,对于一家没有自有气源、只在本省开展业务的燃气公司来说,受到市场波动的风险会更大一些。

所以,两家公司的合并,从业务逻辑来看是理所应当的。“从公司角度讲,上下游捆绑式的模式,获利可以最大化,是最有利于发展的。”杨建红说。

后续影响有待观察

按照目前公布内容看,上述改革步骤已经完成。同时,两家公司合并,自产天然气对内的销售,已经没有了阻碍;对外的业务拓展上,凭借外输管道,延长可以有足够的实力直接对接下游客户,甚至有了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跳板。

不过,这一模式不太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复制。一方面,在总体油气体制改革思路的贯彻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独立正在进程中,后续市场如何适应还在观望;另一方面,拥有省级上游公司、燃气公司的省份也仅陕西一例,其他省份难以复制。

对于现在的油气公司来说,提高天然气的生产比例是公认的战略转型路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油气巨头,都在朝这个方向进行变革。在收益方面,天然气也给现在的石油公司贡献了更多收入。

在本省下游销售渠道通畅之后,延长的自产气可以少去很多顾虑,有了再加大幅度增产;省外方面,借助目前陕西燃气已经打通的渠道和未来将会互联互通的省际管网,可以面向全国开展自己的业务。

这部分市场,正是之前延长集团一直想要、却面临重重竞争一直难以开展的市场。不过,合并之后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