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用一生时光讲述仁医好故事(2)
■一年一度的ASCO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被公认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术会议。去年,已经患病的王磊出席年会,头发因化疗掉光。
曾经每天7时前就到办公室
1969年,王磊出生在河南的医学世家,父母与外祖父都是县城颇有名望的医生。他成长的家,与医院手术室距离不到50米。看着作为外科医生的父亲救死扶伤,王磊在内心定下了今后的人生目标。
1987年,王磊报考郑州大学的临床医学系。虽然后来被调剂到了口腔医学专业,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成为外科医生的理想。
1995年年底,王磊与新婚妻子南下广州,先是在暨南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普通外科,后来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成为国内结直肠外科领域领军人物、中山六院首任院长汪建平的学生。毕业后,他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2000年,王磊攻读在职博士。
对科研的追求,让王磊一直处于“知识饥渴”的状态。2001年9月,王磊申请赴世界顶尖的肿瘤医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分子病理学系从事消化道肿瘤领域博士后研究。
从美国博士后研究学成归国后,2007年王磊与30多位同事一起来到了广州市天河区,在一栋三四层简陋楼房中驻扎,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创院的开荒牛。
2011年,王磊被提拔为副院长,先后管理过科研、教学、人事、后勤、信息和临床。他坚持每天上午7时到医院,晚上10时回家,周末到外地讲课、交流、开会。科室护士长初丽丽曾问过他一周能回家几次,王磊回答:“不超过两个晚上。”初丽丽说,王磊每天上午7时前必定到办公室,没感受过早高峰的塞车。王磊以身作则,让同事们也不敢对工作有丝毫怠慢。
2016年,中山六院获评三甲医院,其胃肠肛门外科随后登上国内结直肠肛门疾病诊治领域的领军位置,其他综合学科也蓬勃发展。
过去十多年,王磊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尽管收到致谢无数,但是他的办公室只挂着一幅“上善若水”的书法作品。
多项成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我热爱为病人做手术,一到手术台边就充满了力量。我更热爱科研,生命充满奥秘,外科医学有太多可以创新的地方,这些细微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命运。”王磊曾经这样动情地说。他说这话时,妻子坐在一旁紧握他的手表示,丈夫对医学的执着和激情,几乎到达了“入魔”的境界。
王磊建立性功能保护手术技术,使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由70%降低至15%;以前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一般参照美国NCCN指南,先进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创立单纯新辅助化疗方案,术后不少患者容易出现放射性损伤,生存质量不佳,他成功建立起一套术前“单纯全量化疗”去放疗的直肠癌治疗新方案,美国NCCN指南引用了这项研究成果。
针对已经接受过放疗的患者,王磊教授创立了独有术式——直肠癌近侧扩大切除,并以中山六院所在的天河区命名为“天河术式”。天河术减少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患者出现吻合瘘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癌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王磊将研究方向锁定在相对冷门的放射性肠炎。盆腔放疗中放射性肠炎发生率高达20%左右,其中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来势汹汹,反复发作,患者备受煎熬,非常痛苦。少数患者会以自杀结束痛苦。
王磊团队总结了出血性放射性肠炎的分度治疗方案(即放射性肠炎治疗的三项技术),为这些饱受痛苦的患者破解难题。
工作、妻儿、理想……他有太多放不下
曾经,王磊有太多的“放不下”。
王磊的病房前,曾贴有一张“谢绝探访”的告示——他从不愿意以病人的身份示人,更不愿意向亲友告知病情、展示伤痛。
去年3月,王磊在全国各地的学生获悉老师的病情,纷纷提出探访,有的学生甚至乘飞机、乘高铁来到了医院,王磊当时拒绝了探视,手书下这样一段文字:“我不需要安慰,此刻我不把自己当作病人,我把胰腺癌当作体内的一个朋友,我要重新学习怎么跟它相处。”
王磊曾表示,他知道服用逐渐加码的止痛药,会不断增加对药物的依赖性,最后会因无法止痛而崩溃。他渴望延长放慢这个过程,所以选择以最痛苦的方式——用意志去克服生理上的痛苦。
在王磊确诊患癌之初,医生曾判断王磊的生命只剩下3个月,结果王磊与命运抗争了15个月,仍然不断尝试未成熟的胰腺癌晚期治疗方案。王磊曾坦言,这是因为“放不下”。
病房内,王磊曾袒露心迹——过去27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把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医学事业上,对妻儿多有亏欠。自从生病后,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身边的一切。他渴望多活一天,多陪伴家人一天,多弥补一分对妻子的亏欠。
过去15个月,王磊的妻子日夜陪伴他。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去公园,一起去买菜,他们手牵手,小心翼翼地感受着点点滴滴的生活日常。这一年多夫妻相处的时间,比之前25年加起来还多。
“放不下”还来自毕生的医学理想。王磊曾坦言,放射性肠炎的科研经历了十多年,团队默默坚守和付出,去年被评为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研正在攻关节点上,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病情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展。“临床这块已经培育成熟,科研这块还需要有积淀的教授去引领。我不希望我一走,学生们会产生情绪波动,影响了研究”。
去世前,王磊曾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人生如旅途,他已准备好做那个提前下车的旅客,尽管最后面临的可能是坏结果,但是在真正倒下之前,仍然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对于王磊对妻女的亏欠,妻子说:“他只不过是在这个时代,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声音
“初次认识你是在1995年,你来我们科进修,我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不久,是一个初入腹腔镜领域的小兵,被你的朴实好学打动。在内地县医院工作的共同经历,使我们很快成为朋友。后来你考入大咖汪校长门下,随后留学美国,再作为主要助手之一协助汪校长创立中山六院,事业上学术上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你,不想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王磊教授,愿你一路走好!”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医生、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主任王存川
“愿您的天河术式救治更多的病人,愿您的学生继承您的科研学术,继续探索医学的奥秘,愿您的对抗死亡的坚毅鼓励更多的患者。王磊教授,我们曾经的战友,一路走好,永远怀念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