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障“老有所养”第三支柱扩容 银证保获入场券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来源:金融时报

6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称,人社部和财政部牵头,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进展顺利。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何为账户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此前曾表示,在第三支柱建设过程中,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投资符合条件的养老产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载体。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在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上表示,从国际主流制度安排来看,开放的产品准入、统一的信息归集是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成功的关键。账户包含开放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开放性意味着账户中基金、理财、保险均有销售,投资者按自己实际情况配置。统一性意味着账户信息统一,税收递延等优惠政策、缴费信息、额度具有统一性。

为何政策层面频频布局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分别为: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倡导、企业自主发展,主要覆盖企业职工的企业或职业年金;个人自愿缴纳的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

当前三支柱结构明显失衡,从基金规模、参保人数来看,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一支独大”。《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429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8152亿元。第二支柱近几年发展缓慢,且基本集中于国企、大型民企等。2018年末全国有8.74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388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4770亿元。相比之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规模更小,产品和服务供给明显不足。

近期,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能会在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且可能会在2035年出现结余耗尽的情况。对此,人社部回应称,中央已经制定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应对方案,完全能保证养老金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基本养老保险承压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如果仅依靠基本养老保险,老年生活水平也难以保障。根据测算,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退休前收入的替代率仅为30%至40%。而在欧盟,这一数字则为60%至70%。

因此,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责任分担机制,不仅能够减轻公共养老体系的负担,增强养老保险体系运营的可持续性,也能够提升老年生活的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均已实现市场化投资运作。去年4月初,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实施为期一年的个人税延型养老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地,标志着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也已开启市场化之旅。

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这意味着银行、证券等机构已经初步拿到了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入场券。而入场金融机构之间的适度竞争,将加速结束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中长期保障不足的困境,满足消费者个人风险偏好、养老保障和资产管理等多元化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似乎是养老金融产品投资者的较好选择。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数量已达41只,成立规模合计超过120亿元,持有人户数突破100万户。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FOF基金经理于善辉表示,养老资金需要长期积累。从具体投向、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收益方面,公募基金具备的专业性、规范性和高度透明的运作方式更符合普通投资者的需求。

市场消息称,银行、基金公司等都在积极筹备养老金业务。但商业养老保险、银行理财和养老基金在产品定位、风险收益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分析人士指出,商业养老保险多为固定收益或有保底的浮动收益类产品,风险和收益率均偏低,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银行理财在固收和固收增强产品方面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养老目标基金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但各家养老目标基金的业绩差距分化明显。据统计,当前养老目标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在—6.46%到5.37%之间。

有更多金融机构入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好事。但如何提高养老保险产品的长期投资收益,考验各家机构的投资运营水平。同时在众多产品中如何选择,也考验投资者眼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