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碧桂园“造血”扶贫 助力返乡人才实现产业突围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碧桂园“造血”扶贫 助力返乡人才实现产业突围

  许木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2019年,作为房企扶贫典型代表的碧桂园已从“输血者”变为“造血者”,并在扶贫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处于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脱贫攻坚的目标和要求,凸显了脱贫攻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响应政策号召,碧桂园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服务中。

  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我知道贫困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也曾经一无所有。我是农民,我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我18岁前从未穿过鞋,小时候放过牛,年轻时种过田,当过泥水匠,创办企业,一路走来,我心存感恩。”

  5月20日,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合作伙伴、媒体、社会组织和公益人士共同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再次迈出坚定一步。

  助力人才返乡创业

  在社会力量支持下,返乡创业的青年们正积极行动,成为带动乡亲们将传统小农生产导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激发出改变乡村、脱贫致富的原生动力。

  刘海生的家乡五道岭村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连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城,曾是一名建筑技术员的他,为了帮助家乡发展转而返乡创业,为了说服100多户村民出租土地种植羊肚菌,刘海生花了3个月时间。

  刘海生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将种植羊肚菌的薄膜大棚换成暖棚可以有效提高产量,最初才8斤/亩的产量,转到暖棚一亩地能产600斤。如今,刘海平的合作共吸引了周边80多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参加合作社的村民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此外还有1400元/亩的租金收入,成功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针对刘海生的羊肚菌创业项目,碧桂园计划建立滦平县羊肚菌栽培脱贫帮扶基地建设项目,摸索出暖棚栽培秋种冬收模式、暖棚栽培冬种春收模式、冷棚栽培秋种春收模式、河边林下露地栽培秋种春收模式,将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吴永柏是2013年从深圳返乡创业的,家乡兴国县是著名的“灰鹅之乡”,他希望能通过养鹅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吴永柏发现传统养殖方式灰鹅容易得病造成死亡,他通过现代养殖技术解决灰鹅容易得病的问题,养鹅场逐渐扩大规模,他又逐渐为农户免费提供已接种疫苗的鹅崽和设备,实行保价回收。

  吴永柏的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鹅苗和技术支持,政府和碧桂园集团则通过帮扶资金等支持农户发展产业。“碧桂园直接补助每个养鹅贫困户300元,支持他们扩大养殖。”吴永柏说,“碧桂园的加入让我们能够把帮扶范围扩展得更大、更宽、更广,让更多人受益。”

  2018年5月起,碧桂园开始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3747个贫困村,力争实现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其中针对返乡创业青年,碧桂园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创收带富能力。

  截至目前,碧桂园已扶持12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30000名贫困户增收。此外,碧桂园通过碧乡、碧家和凤怡三家社会企业,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近4000万元,链接超30000名贫困人口。

  因地制宜 产业“造血”扶贫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聚焦在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贫困发生率8.2%。

  自2018年以来,碧桂园通过积极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四种创新扶贫模式,并制定相应的“五个一”工作法,通过资金捐助、特色农业培育、建筑工人培训等“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碧桂园还明确提出,今后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板块将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协调推进。

  啃掉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最重要的是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碧桂园坚持两个结合,一是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势,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在东乡,碧桂园就重点帮助挖掘东乡羊、马铃薯、东乡刺绣等特色产业。

  “东乡发展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产业发展面临着带动能力弱、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东乡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杨志军表示,“碧桂园通过调研对接,推动合作,恰好可以补齐短板。”

  2018年“双十一”期间,碧桂园联动内外部资源,通过启动“消费扶贫月”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倡导以购代捐,其中帮扶深度贫困县东乡族自治县卖出东乡羊10000只,精准链接约3000户贫困户。

  碧桂园从产业扶贫的角度出发,通过布局现代农业发展,用科技的方式生产农产品,并用现代化的方式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在条件适合的帮扶县开展设施农业,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助力定点帮扶县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累计投入48亿元 发起扶贫共同体

  虽然碧桂园是在2018年5月20日正式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但从1997年起,碧桂园及创始人杨国强就通过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惠及数万名贫困学子。

  根据碧桂园的统计,从1997年至今,碧桂园集团及其创始人在公益扶贫事业上累计投入超过48亿元,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在庞大的扶贫资金投入背后,是碧桂园扶贫事业不断深入发展,从早期单个项目帮扶到试点驻村扶贫、大规模驻村扶贫及如今的全国9省14县全面推进。

  5月20日是碧桂园结对帮扶9省14县一周年,有10个帮扶的贫困县都相继宣布“摘帽”脱贫,包括河北的平山县、滦平县、崇礼区、新河县、河南的虞城县、广东英德市、安徽舒城县、广西田东县、湖南平江县、陕西蓝田县,超过20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累计帮扶增收4471万元。

  此外,碧桂园预计到2019年底,陕西宁陕县、耀州区、江西兴国县将要“摘帽”;2020年底,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将实现“摘帽”。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方面明确表示,要继续深耕9省14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同时还将重点聚焦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着力打造东乡羊、马铃薯、东乡刺绣等特色产业项目,更好地帮助当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5月20日,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合作伙伴、媒体、社会组织和公益人士共同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来自各行各业的70多家“社会扶贫共同体”代表现场签署承诺书,承诺将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创、共建、共爱,共同参与精准扶贫事业,推动产生更大的集群效应和影响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表示,社会扶贫共同体的启动将能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未来,希望更多的社会企业可以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特别是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贫困地区,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共同努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