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湾区的文化力量:凝聚粤港澳优势 激发经济新活力

时代周报

关注

  大湾区的文化力量:凝聚粤港澳优势 激发经济新活力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深圳

  5月16—20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在深圳举办。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置大湾区展馆,以“加快推进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为主题,展示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果。

  “共同就大湾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研讨,推进资源对接和优势互补,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共享文化发展红利。”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说道。

  文化之于湾区,是软实力的最佳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到,大湾区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往中心,以此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定位。

  建设人文湾区,搭建三地文化交融平台是关键。“文化产业合作需要三地政府部门不断磨合,寻求更佳的互补合作方式。”澳门文化局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厅长何鸿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如本次文博会设置大湾区展馆,为三地文化产业搭建沟通平台,探讨更多合作可行性。

  如今,粤港澳正加紧共建大湾区文化圈,以此激活经济新动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表示,广东将建立大湾区文化合作沟通机制,将强化品牌化、精品化建设,以文化交流促深度融合。

  共建:提升湾区文化国际性

  对于大湾区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大湾区不同城市各有优势助力。

  以文博会所在地深圳为例,近年着力打造“设计之都”,构建数字文化创意创新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广州则以“创意之城”为名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提升制造业和传统商贸业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东莞凭借“莞式制造”优势,成为国内最大动漫成品生产中心;佛山、肇庆将岭南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打造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惠州、中山等将优势产业如科技制造业、印刷出版业等与文化结合,形成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体系,逐步推进产业发展。

  优势明显,劣势亦然。《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下称《报告》)提到,大湾区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呈现分梯队现象。如深圳、广州、香港拥有发展相对成熟且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从产值总量来看,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澳门、东莞、佛山等虽在广深港带动下,文化产业发展有所提升,但仍有差距。其他大湾区城市则面临生产资本、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

  “需打通生产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与创新人才,深化区域合作。”《报告》认为,这是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的必经之路。然而,现实情况是大湾区文化产业主要影响力还局限于中国市场,缺乏能够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抗衡的核心竞争力。

  港澳文化力量或可深化“国际味”。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邓月容介绍,本次香港馆展出的,既有香港企业设计并在大湾区制造的产品,也有深圳企业聘用香港设计师设计的产品,足以说明香港与大湾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紧密合作。今年下半年,香港设计总会和部分投资者在深圳前海设立的创业设计基地将运营,届时来自香港本土设计师、居港的国际设计师由此进入大湾区,提升整体创设水平。“目的是以大湾区为基地,携手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大湾区国际化水平。”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澳门文化产业基金行政委员会代主席朱妙丽持类似观点。“长期以来的中西文化交融,使澳门设计团队在开放创新思维方面形成优势,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其所在的产业基金设立专项资助,鼓励、扶持设计团队进入大湾区与城市、企业对接,实现跨界交流合作。

  互补: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相较于广东近几年文化产业高速增长,港澳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却略显迟缓,《报告》指出,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在市场培育、法律法规以及文化氛围等领域较为完善,在大湾区处于领先地位,但本地市场规模小,产业发展趋向饱和。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近几年香港文化与创意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总量有所萎缩。2012年是香港文创产品进出口总量的高峰,此后缓慢回落。

  澳门文化产业则是近几年才成为当地积极发展的产业门类。由于当地经济机构以博彩业独大,留给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很小,尚未成为地区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空间不足成为港澳面临的共同瓶颈。“即便有创意,还需有市场,才能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何鸿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澳门文创需要空间“走出去”发展,大湾区恰能提供这样的空间。

  连续五年设立的香港馆也让香港设计师感受到大湾区的市场魅力。“每一年都有参观者透过文博会了解香港设计产品并寻找购买方式,设计师名气有所提升。”邓月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站在大湾区发展的起点上,港澳需要借助广东提供发展空间,广东则需借力港澳服务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报告》提到,近几年广东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文化制造业仍然在产业格局中所占比重过大,产业内部结构亟待优化。

  双向取长补短,成为大湾区的共识。《规划纲要》提到,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文化人才,繁荣文化市场。广东为此制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共建人文湾区”为目标,发挥文化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互联互通、活力活跃的现代文化市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与香港、澳门紧密合作,携手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高地。”汪一洋说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