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积极对接大湾区 茂名激活新动能

时代周报

关注

  积极对接大湾区 茂名激活新动能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茂名

  近年来,茂名立足资源优势,依托“大乙烯”“大炼油”等龙头效应,出台多个支持石化产业民营和外资独资或控股政策,吸引多个投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石化项目落地,形成涵盖“石油炼制及乙烯裂解—有机化工原料—石化下游产品”石化产业全链条的产业格局。

  如今,茂名迎来了建市60周年,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的交汇地带,优势叠加效应明显。

  “积极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茂名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茂名将依托石化产业基础,打造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链,形成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共同发展新格局,“如能抓住这次机会,就能跟世界同步,站在新能源产业的潮头,再次实现产业的华丽转身。”

  延链补链巩固优势

  从建市之日起,茂名因油而兴,石化产业就是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但茂名有着清晰的认知:一枝独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油头大,化身小”的产业结构矛盾,难以反映石化项目为当地带来的“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现象,更无法体现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

  茂名石化的“墙外”成为茂名延伸产业链,解决困局的探索空间。2010年茂名建设茂南石化产业园,以紧邻炼油厂、热电厂等大型国企,拥有原料隔墙供应,共享国企供热、管廊、环保、消防等公共工程设施的独特优势,吸引多个投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石化项目落户。茂名出台多个支持石化产业民营和外资独资或控股政策,推动石化产业下游链条加快发展。

  与茂名石化“一墙之隔”的天源石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企业。“产业链上游部分原料生产企业供应原料不足,瞄准这发展空间投资建设,为下游企业生产丙烯原料。”该企业总经理罗朝阳介绍,10万吨/年丙烯项目投资约16.8亿元,项目一期于去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已在今年3月进入试生产运营阶段,预计明年项目整体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六成产品可作为园区内其他企业生产原料,直接通过园区管廊输送至‘邻家’,减少物流成本的同时,加速产业链条集聚。”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石化产业链还在进一步延伸。以茂南石化产业园为例,项目建设不断加快。茂名石化的百万吨级润滑油基础油基地项目和高端碳材料项目,新华粤集团的氢化石油树脂和油品添加剂项目等陆续进入建设。目前,石化产业园首期1500亩土地上建成投产项目有13个,通过优化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今年预计超过50亿项目投产,园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到2021年将实现产值300亿元。

  60年沉淀,茂名多举措推动石化产业从一家独大到产业链上百花齐放,使其成为茂名基础厚实、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支柱产业。2018年石化产业总产值占茂名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近五成,稳居六大主导产业之首。

  向“氢城”进化

  站在建市60周年的新起点,茂名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石化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激活其经济动能。

  “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延长石化产业链。”茂名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讲师刘畅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发挥平台、载体作用,释放百亿产业集群能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罗朝阳则认为,本地有石化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储备较多,加上配套政策支持有利于发展石化产业,“可向精细化工、高科技、新材料发展。”

  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鼓励本土优势企业延链补链,上马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项目。许志晖参加广东两会期间提到,茂名将重点推进包括精细化工在内的五大产业发展,打造石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以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继“油城”之后,茂名试图成为新“氢城”,其雄厚的石化产业基础或能成为发展“氢城”的底气。茂名石化年产氢80多万吨,年化工副产氢气量超过7万吨,氢气资源充裕且产氢成本低,且茂名在制氢、储氢的装备制造、管输系统方面具备完善基础配套。

  “发展氢能源产业优势明显,但也有产业链有待培育、专业人才基础薄弱的劣势。”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刘博说。去年,该院受茂名委托编制《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他认为茂名要重点培育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重点企业,突破氢气制备、储存、运输方面技术,建设5―10座加氢站以及引进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加强在应用端引进企业形成产业闭环。”刘博说道。

  目前,中能源氢能科技(茂名)有限公司氢能源产业基地启动,预计年内投产,为完善氢能产业上游产业链和配套产业链、吸引新能源汽车和以氢为原料的氢能源汽车产业奠定基础。 按照茂名《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将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着力打造集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和汽车配件“四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