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顺风车发展遇瓶颈新业态安全监管待加强

中国产经新闻

关注

本报记者 丁琦报道
“新生事物遇到问题,切忌一刀切。”十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上表示。滴滴因为顺风车安全事故被十部委入驻,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他希望“政策对新生事物不要过早贴标签,不要只从自己管理角度出发、不出事就行”。
而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众多议案被提交到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郅慧建议将12月24日设定为“世界顺风车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建议尽快上线顺风车业务。
“2018年的1月份,城市智行研究院联合了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发布首个中国私人小客车发展报告,并就鼓励顺风车健康发展的问题深入调研,形成了政协的提案,并提交了全国的两会。”城市智行研究院院长沈立军在3月16日下午的顺风车健康发展座谈会上说道。
滴滴的2018年过得十分坎坷。顺风车业务的两次重大安全事故让这家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国家几十人的监管队伍入驻调查。
顺风车的发展面临着困境,重启时间的不确定,未来顺风车如何发展,行业如何监管都成为了顺风车发展的瓶颈。在逆境下,顺风车业务如何“突围”?
顺风车发展引热议
新年伊始,滴滴的百亿亏损和大幅裁员,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一抹悲情色彩。2018年8月27日零点起,滴滴顺风车在全国范围内下架。
在过去的一年里,滴滴顺风车业务中连续发生的两起恶性事件,影响广泛,业内也一直在讨论网约顺风车“永久下线”的可能性。但是在这种互联网催化下的新生态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野蛮生长,无序恶性竞争以及安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需要长途出行的人来说,滴滴顺风车属实便利,因此,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滴滴仍不急于上线顺风车,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2019春运结束,各大顺风车平台正忙着统计出行数据。但能肯定的是,滴滴最清闲。可就在2018年春运,滴滴创下3067万人次乘坐顺风车的记录。
事实上,顺风车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比较符合共享经济本质的应用场景,而对于顺风车的发展,其中安全与体验是顺风车发展的最大瓶颈。
尽管难做,也并没有阻止新的玩家加入。2019年春运来临之际,哈啰与嘀嗒顺风车上线,但却唯独滴滴稳如泰山,滴滴官方向外宣布整改尚未完成。
2月22日,哈啰出行宣布,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运营顺风车业务,乘客可通过更新后的哈啰出行APP或支付宝哈啰出行小程序预约顺风车服务。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哈啰此时布局顺风车,一方面是想在顺风车的空窗期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扩展自己的出行版图。
记者获悉,在顺风车业务的热议背景下,哈啰的愿望似乎并没有完全实现,记者近日通过对顺风车部分车主和用户的调查发现,目前哈啰顺风车平台上“单多”车少,多数车主开顺风车只为补贴油费;很多用户则认为,哈啰顺风车并不是特别优惠。
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哈啰出行的顺风车行程匹配度太低了,而“顺风车需要一个庞大的车主群体,需要一个强大的品牌把车主号召起来,把希望寄托在打不到车的软件上不免耽误出行,还不如用滴滴快车服务。”
事实上,在安全隐患和用户体验当前,又有什么药可以救救这种真正可以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缓解公众出行压力的商业模式呢?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了解,顺风车撮合车主和乘客,平台可以从中轻松抽成20%-30%。顺风车没有专车、快车那样严格的管制,扩张起来比较容易。滴滴在此前发布的自查通报中称,顺风车上线3年以来,出行次数达到10亿次以上,顺风车业务在2017年为滴滴带去8亿元的利润。如此看来,顺风车是个不亏钱的生意。
而对于顺风车来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谁能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谁就有更强的竞争力。
行业监管成重点
2018年9月5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针对去年顺风车多次发生的恶性安全事件,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和应急管理部组成了网约车顺风车安全专项检查组开展了联合安全专项检查,对每家企业指出安全、服务等方面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自2018年滴滴顺风车停运开始,滴滴打车积极做了内外部调整,从措施上来看,可以说,其积极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滴滴并不着急上线顺风车,是基于内外两种因素。
内部整改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外部原因是因为在用户体验和安全管理方面滴滴出行仍需要加大力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工作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包括平台的准入门槛和司机个人的准入标准,尤其是对司机个人进行全方位严格的履历考查和素质考查,建议要求其相关信用资质,尽可能降低再次出现以往恶性事件的可能性。其次,要加大违法违规的惩戒力度,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将平台和出现问题的个人进行责任连带,同时也是从侧面激励平台对用户个人进行严格审查。
记者了解到,部分科技创新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许多挑战,而共享行业和共享经济,正是运营上问题最多的领域。监管上应“严防死守”,而社会中每个新事物的诞生,首先应该伴随的是监管和立法机构针对它会带来的社会乱象而进行配套的动作。
事实上,平台应该完善职责,例如在拼车选择的过程中,乘客更具有主动权。根据车主事先填写的行程日期,起始和经停点,有拼车需求的乘客在输入自己的行程后,就会得到平台所罗列的车主和其他已预订拼车乘客的资料,从而选择共度旅程的人和自己的位置,当然车主也可以拒绝个别乘客的预订,以保证双方的自主权。
钛媒体驻欧洲观察员海伦则表示,应该建立社会信任体系,而这种社会信任体系,才是共享经济生存的根本。网约顺风车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整个共享经济赖以生存的社会信任体系还没有被牢固地建立起来。
我们需要平台的引导和部门的监管与这个概念建立起信任,也需要平台的保障和执法的约束与平台建立起信任,而铺垫于这两层信任之下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每一个参与者,即网约顺风车这个场景中所有的车主与乘客之间缔结起来的信任关系。
陈礼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顺风车进入发展缓慢期,用户的接受度成为一大问题。顺风车作为典型意义上的C2C共享经济,供需双方通过第三方连接平台实现交易,其中的细节管理难度远远大于B2C模式。
因此,或许说顺风车模式本身存在较大的漏洞,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尚难做到严密的管理。因此需要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若该模式不能达到合理的安全标准,或将很难运营下去。
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工作者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开通顺风车业务的话,无疑会对相关互联网行业、汽车制造业、汽车租赁业、包括金融行业内相关的融资租赁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总的来说该业务归属于服务业这个大类,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会刺激制造业的消费需求增加,如此便有可能带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回血,不失为一剂良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