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粤港澳大湾区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

中国经营报

关注

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终于出台。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2022年基本形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长期的纲领性安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区域最大的不同在于港澳和内地的关系,因此定位就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做内地和港澳合作的示范区。

“目前内地的资本项改革不可能很快放开,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优势,构建一个能够服务于全球的金融网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里涉及了跨境金融合作的问题,未来在金融市场上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国际资产配置。”

突出港澳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纲要》特别突出了港澳的作用和区域融合的作用,明确了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港澳承担的功能和作用。”刘国宏说。

张燕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同其他区域最大的不同在于涉及到港澳和内地的关系问题,粤港澳是“一国两制”两种制度,因此定位就是要做内地和港澳合作的示范区。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不同的关税区,在出入境等制度上总是会有一些差异的。

“因为涉及跨关税区的合作,不仅仅是城市间、区域间的融合非常重要,《纲要》还强调了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刘国宏表示。

在谈及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时,受访专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其高度的国际化、法制化水平,是内地其他地方不具备的。澳门在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以及与葡语国家的商贸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纲要》指出,战略定位上,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过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从大湾区内部来说的,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意味着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建设大湾区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大湾区,而且是探索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对探索新的模式有一定示范作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告诉本报记者。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月19日在香港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提供再创辉煌的黄金机会,大湾区有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的条件,因此建设好大湾区的关键在于创新。她指出,香港可以把国际联系和国际经验带到内地,并携手粤澳联合对外推广,将国际企业引进大湾区广阔的市场,同时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纲要》着墨较多的金融领域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纲要》指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境内外客户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

“目前内地的资本项改革不可能很快放开,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优势,构建一个能够服务于全球的金融网络。”刘国宏认为。

《纲要》称,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

不仅仅是银行业,《纲要》还指出,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刘国宏认为,《纲要》涉及了非常多的跨境金融合作问题,未来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有利于辐射全国。

《纲要》指出,支持香港机构投资者按规定在大湾区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参与投资境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未来可能会在更大范围上实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利于全球财富向国内配置,以及国内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刘国宏说。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基础良好,2017年底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7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7万亿美元,均超过纽约大湾区和旧金山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保费收入约128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保费的近四分之一,具有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良好基础。

对于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是否会造成资产外逃或热钱涌入的问题,刘国宏告诉本报记者,通道的开通并不是完全无界限的放开,出现风险的时候还是可以进行管控的,比如通过额度限制等,资金的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会是平衡的。

巴曙松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金融机构实力有待加强,金融机构开放水平不均衡,需要倚赖接下来大湾区政府合作机制不断完善、金融融合政策不断推进和大湾区城市在金融方面的差异化分工协同发展。

创新产业政策

“《纲要》还强调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深港之间的跨境互联互通的战略性安排。未来不仅在新兴产业方面会迈上更高的台阶,产业政策的调整创新也是有意义的。”刘国宏说。

刘国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里,广州和深圳的辐射范围基本上还是在内地,比如深圳的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都是很有影响力的金融集团,但是它们的主要营收来自内地市场。未来的服务业面向国际市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点,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的服务业进入内地提供了广阔市场。

曹钟雄表示,港澳的国际化程度是其他地方不能媲美的,在市场化、科研教育、产权制度等内容上都值得借鉴。

《纲要》指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以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纲要》还指出,深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发展。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纲要》还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支撑澳门建设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不过受访专家也提出,过去深圳的发展是加工贸易融入制造业产业链,借助香港的跳板作用,制造业的边界比较清晰,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可以把制造业画一个圈对接国际市场,但这套方法运用到服务业的发展上是行不通的。

“服务业不能圈起来搞,过去的政策是通过土地、房产等优惠来吸引企业,但这对轻资产的服务业并不具备吸引力。因此要按照国际标准调整产业政策。例如法制环境、信用体系的发展,还有专业服务,包括律师、会计师等的发展。”刘国宏说,“未来的产业政策要注重需求侧,通过市场传导到供给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