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动力不足 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遇冷

中国经营报

关注

动力不足 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遇冷

秦玉芳

去年以来,随着信用风险持续暴露,民营企业融资难加剧,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旨在纾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措施。自2018年10月央行明确提出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之后,多家银行和增信机构纷纷行动,民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发行提速,创设发行的银行达20家,以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然后进入2019年,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发行量断崖式下跌,2月份(截至2月21日),仅2只债券创设发行。且2018年10月以来发行的63只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中,重复的标的主体达12个,重复率较高。

分析认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目前发行机构仍以银行和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信增”)为主,去年政策支持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也是为了缓解民企融资难的困境,但市场仍不成熟,尤其银行发行后续动力不足。

发行量锐减

2月19日,光大银行发布19农垦SCP001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材料,这也是进入2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第二只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标的实体以外的创设机构针对单一债项发行的标准化保险产品,若债项支付违约或者主体破产,则创设机构向投保人赔偿。从已发行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来看,创设机构主要是以银行和中债信增为主。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一种,早在2010年就已提出。除此之外,目前国内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还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联结票据。

自2018年与民企挂钩以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被视为推动民企债券融资、缓解民企融资难的重要工具。

2018年10月,国务院政策要求,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通过信用风险缓释为部分发债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恢复。

此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发行量激增。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备案公告显示,2018年10月至今,共有63只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备案发行,其中仅11月、12月两个月内,就发行47只。

不过,2019年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发行数量大幅下降,1月份仅发行11只,2月份(截至2月21日)仅发行2只,除光大银行外,还有浦发银行发行的19红狮SCP002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于2018年10月推出,当时的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高企,债务违约频发,股权质押风险爆发,在当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于提振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黄志龙进一步指出,2019年1月,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特别是债券融资大幅增加,加上股市触底回升,这些都有利于降低企业债务的风险,加上货币宽松使得银行间资金较为充裕,企业债发行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在此大背景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优势并不那么突出,这也是当前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

某券商固收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去年民企违约风险持续爆发,政策支持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也是为了激励市场购买企业债券,缓解民企融资难的困境。“现在民企债券发行环境已有了明显改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发行量下降也在预料之中。”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银行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内在动力不足。该分析师指出,若银行购买民企债券,再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以降低风险会比较有价值,但银行作为发行人,资本占用很高,且市场并不成熟,因此后续动力不足。

记者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公告初步统计发现,上述发行的63只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中,涉及银行达20家,其中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发行数量居前,分别为8只、5只,其他18家银行发行数量基本不超过4只。

海通证券分析指出,当前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发行暂时遇冷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对于违约事件的认识尚未常态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在此轮信用风险加大的环境中并未体现应有的作用。

某券商固收业务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这类产品要求发行方承担兑付风险,但收益并不高,与风险系数相比,收益很低,因此银行对这类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大动力。

标的重复率高

发行量持续下降的同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标的债务发行人重复比例高。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披露公告统计,2018年10月以来共发行63只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其中有12家重复的标的债务主体,重复比例较高。其中,红狮控股集团有6只债券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红豆集团也有5只债券创设。

上述券商固收业务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民企大的风险依然比较大,银行做此类产品都是优中选优,但非常优质的民企并不需要,真正需要这些产品的企业银行又不太放心,所以出现重复标的情况。

上述券商固收分析师认为,重复比例偏高反映了创设机构开发新标的的意愿不强,之前多数银行也是发行两三单就没有再发了,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仍存在较多问题,未来趋势还很难说,但短期内并不看好。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曾刊文指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有望在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参与主体单一,市场参与主体结构失衡,主要是大型银行和券商,诸多潜在投资者仍被排斥在信用类债券市场之外,且法制法规滞后,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后续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注重培育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信用环境,同时要逐步打破刚性兑付,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发展创造空间。

国金证券也在分析中认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2010年提出以来,并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一个原因在于具备资格的交易商数量并不多。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信息披露,截止到2018年12月21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共43家,信用联结票据创设机构41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49家。总体市场参与方的数量不多,其中多以银行为主,也有一小部分证券公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