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中期主营乏力拟重组:三年无专职董秘 纰漏百出

华夏时报

关注
日k线图

日k线图

三年无专职董秘 纰漏百出 中国中期主营乏力拟重组

■本报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因参股中国国际期货,以“期货第一股”著称的中国中期(000996.SZ),时隔四年,最近再次开启资产重组之旅,拟购买中国国际期货78.45%股权,这一举措引起市场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国中期已经多次欲重组中国国际期货,但均以失败告终。

主业不景气急需转型?

1月28日,中国中期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万至250万,同比变动-96.70%至-91.75%。公司2018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公司寻求业务转型,加大经营投入,人员等成本费用增加,以及参股公司投资收益下降所致。

据了解,中国中期全称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8月成立,2000年7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汽车服务、物流及期货业务。2018年三季报显示,中国中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834.29万元,同比减少70.18%。

某券商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中国中期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日趋下降,尤其是汽车服务业务正呈现出下滑趋势。主营业务不给力,摆在中国中期面前的是,只能再度踏上重组路,注入中期集团旗下中国国际期货资产。由于国际期货的期货业务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存在广阔增长空间,本次收购国际期货,中国中期的主营业务将转型为以期货为核心的金融业务,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中期净利润为3026万元,而国际期货净利润高达1.77亿元。

此外,据记者了解,此次重组是近年来中国中期对中国国际期货发起的第四次重组。之前,中国中期先后在2008年、2012年、2014年三次发起了对中国国际期货的重组计划,但均“夭折”。

然而期货公司A股IPO之路一直困难重重。近几年,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弘业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都曾向证监会提交IPO招股书,积极备战上市,但尚未有一家成功上市。

市场普遍认为,期货公司具有股东结构复杂、主营业务单一、经纪业务依赖性强等特点,随着期货公司转型步伐加大与创新业务发展提速,融资渠道单一困境愈发凸显,亟须与资本市场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中期的资产重组,计划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来收购非上市公司股权,有望实现国际期货资产的注入,从而令国际期货间接进入资本市场当中。

无专职董秘 信披纰漏百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期第三次收购中国国际期货折戟之后,2016年初,时任中国中期董事、董秘、副总经理的徐朝武和公司财务负责人周群相继辞职。至此,中国中期的董秘由董事长姜新代行,财务负责人由姜荣代行。对于深交所的关注函,公司也只是当成了一阵风。至今,姜新仍旧一人身兼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董事、董事会秘书职务,其哥哥姜荣则担任着董事、财务负责人。

上述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国内资本市场,董事长“屈尊”代理公司董秘的情况极为罕见。由于长期没有专职董秘负责具体工作,2018年以来,中国中期至少被监管机构问询三次,披露和会计更正至少有三次,其错误“大到”年报出现差错,“小到”实际控制人遗漏。

最近一次是1月29日晚间,中国中期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要求说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中标的资产股权是否存在突击入股情形等。

2月16日,中国中期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称,由于公司与捷利物流有限公司签署的协议是合作意向协议,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交易金额也无法确定,公司原计划在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签署正式协议时履行审批及对外披露义务,目前因双方合作终止,1500万元保证金已收回,所以公司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了此事项,没有及时履行审批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

实际上,除了深交所关注函已经关注到的问题外,中国中期自身也发现了很多信息披露上的问题。按照规定,自有资金委托理财的有效期都是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的12个月内,但是公司公告却是三年内。公司很快对此做出了更正,将3年改为1年。

除了这些,公司还在年报中出现各种错误,包括实际控制人漏填、股东人数填错,联营公司持股比例填错、各种财务数据填错。

《华夏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试图联系中国中期,但截至发稿,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