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民投否认甩卖地产资产包 回应以债养债模式

中国经营网

关注

特约撰稿 方超 本报记者 张玉 石英婧 上海报道

顺利转让董家渡地王项目后,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后续资产处置计划及公司发展相关问题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饱受热议。

2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民投处获得最新消息,中民投总裁吕本献就市场疑问一一回应。

针对后续的资产出售计划,吕本献直言,中民投本质始终是一家投资公司。本次董家渡项目的转让,是中民投有效优化公司产业布局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持续深化落实公司转型战略的重要一步。

曾频繁布局地产业务

事实上,出售董家渡项目股权后,中民投后续的资产处置计划也一度引起热议。有消息传言,中民投计划将地产板块打包出售,包括所持有公司股权。中民投参投的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671.SZ,以下简称“阳光城”)、上置集团有限公司(01207.HK,以下简称“上置集团”)、亿达中国的股权都在“出售名单”之列。另据财联社报道,目前中民投拟转让所持阳光城股份,现有多家保险及大型机构愿意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等方式受让其所持阳光城股份。

对于上述传言,2月20日,中民投相关品牌负责人回应本报记者采访表示,上述消息均不属实。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4月,中民投旗下中民嘉业全资子公司上海嘉闻以45亿元代价拿下阳光城18.27%股份,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阳光集团仍为阳光城的控股股东。

“中民嘉业于2015年12月以上海嘉闻为主体,以定增方式参与了阳光城项目,所获的股票已于2018年12月到期解禁。根据公司既定的投资策略,在解禁后公司有权依据证监会相关减持规定进行减持。我们会依据自身资金状况、股票市场表现、公司盈利预期等作出相应持有或退出决策。”中民投方面表示。

2019年2月19日,本报记者从阳光城方面获悉,上海嘉闻持有的上市公司阳光城股份,如何依据证券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是股东行为;上海嘉闻如确有与相关机构商洽转让事项,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阳光城方面表示,上海嘉闻的母公司中民嘉业还有除中民投外其他股东,中民投无权单方处理上海嘉闻所持阳光城股权。其同时透露,上海嘉闻只是阳光城股东,纯财务投资人,对阳光城经营无任何控制与重大影响。阳光城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对阳光城的持股比例超过45%,绝对控股阳光城。

据阳光城内部透露,中民嘉业已将其所持有的上海嘉闻10%股权质押给阳光集团。近期,阳光城控股股东阳光集团已经披露,直接以阳光集团为主体通过二级市场增持阳光城股份,并按披露公告顺利实施,即将成为阳光城的单一最大股东,并进一步巩固控股股东地位。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业务规则,上海嘉闻持股阳光城的股份受到减持新规的限制,对阳光城股票价格的影响很小。”阳光城方面表示。

事实上,成立以来,中民投在地产圈布局动作不断。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5月27日,中民嘉业通过定增方式获得东南国际58%股权,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当年10月起,东南国际更名为“中民筑友科技”,根据中民投官网介绍,其“专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研究和运营”。

同年,中民嘉业以12.5亿元通过新股认股方式获得上置集团60.7%股权份额,仍然为单一最大股东。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11日,中民嘉业旗下嘉顺(控股)投资占比74.8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上置集团的营收分别为33.64亿元、16.20亿元、8.1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6.91亿元、0.82亿元。而2017年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23亿元。

2019年2月20日,上置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本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上置集团运转正常,关于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的可能变化消息,上置集团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上置集团方面同时透露,自从中民投收购公司以来,上置集团在公司治理、财务状况、项目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组第一年,公司就从2015年巨亏迅速实现扭亏为盈。三年来,公司运营管控水平持续提升,重组前违规担保事项全部解除。

2016年11月17日,亿达中国发布公告,中民投旗下嘉佑(国际)投资以30.14亿港元收购其13.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53.02%,成为公司单一最大控股股东。

快速扩张模式“停摆”

针对此前“正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的声明,吕本献回应,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引入多方战略投资者后,将进一步优化中民投的资本结构,使中民投获得全新的发展动力,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进一步表示,中民投正从“投资+控股+经营”向“投资”战略转型,“我们会持续提升、出售成熟企业,撤并低效企业”,并由过去的扩张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买卖结合、以退为主的模式,适量发掘符合转型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资本金投入和短期负债的方式,主要采用产业基金、项目合伙、资产管理等方式进行投融资,培育新的增长点。

中民投官网资料显示,中民投系由全国工商联发起,59家行业联合设立,注册资本500亿元。另据了解,中民投公司业务包括国际投资、“投资+投行”、租赁行业、资产管理、资源整合、绿色产业投资、高成长产业投资运营、社区增值服务提供、航旅产业、全方位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科技投资、装配式建筑、泛文化领域“产业+投资”等。

公司旗下包括中民投国际、中民投资本、中民投租赁、中民投资管、中民投亚洲、中民新能、中民嘉业、中民未来、中民航旅、中民医疗、中民金服、中民筑友、中民文化等13个子公司。

中民投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民投资产总规模3109亿元,净资产781亿元,负债率74.9%,部分为并购形成的被动负债。

另据上海清算所此前发布的中民投2018年三季度财务报表,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合并利润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46.87亿元,营业利润为3.33亿元,净利润为16.02亿元。

针对外界认为中民投以负债方式快速投资、扩张,尤其是“以债养债”模式埋下了重大隐患,吕本献回应称,中民投的负债一方面是并购形成的,另一方面中民投成立尚不久,随着战略投资及产业整合的推进,其业务板块处于集中投入阶段,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在经济发展、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基于对未来的充分信心,通过一定的负债快速发展。

据其介绍,从2017年底,中民投就开始“双降双提”(即降规模、提质量;降杠杆、提效率),实施战略转型。“但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转型的速度及自身应变能力没跟上变化的形势,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吕本献同时指出,目前新能源、社区生活服务、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板块,经过前几年的培育,将陆续进入回报期,会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的现金流状况。

“事实上,合理的负债,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但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建立起提供长期资金的有效机制,企业长期流动资金需求跟金融资本短期回报和风控要求之间存在不匹配。对于产业投资,还缺乏‘有耐心’的资金供给。”吕本献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民投在投资领域的相关布局,业内亦不乏质疑。据媒体报道,有中民投内部人士甚至直言,中民投原董事局主席董文标是银行家出身,追随他一起组建中民投的一些高管,同样来自于民生银行。他们对投资和实业的专业能力是欠缺的。

“我不认为一个人的工作背景会成为他是否做得好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更不会存在某一个行业背景的人做不好投资这样的说法。据我所知,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就先后在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工作过;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是学艺术出身,曾经最著名的身份是一位教育家。他们都成为了非常成功的投资人。”在吕本献看来,对于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来说,是否能够保持不断创新,对外部环境保持敏锐的触感,拥有及时的快速反应、调整的能力,这些比曾经的工作背景重要得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