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异乡的集聚和家乡的分工

中国经营报

关注

  异乡的集聚和家乡的分工

  周业安

  过年是一个团聚的时节,也是一个近距离看社会的窗口。大年三十,外出务工的人陆陆续续赶回了家,就为了吃一口团圆饭。我所在的村子其实分成了三个小村落,沿着河流依次分布,权且称其为上区、中区和下区吧。上区的住户最多,大概有七十多户;中区的最少,只有一二十户;下区大概有四五十户。这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村子里的年轻居民都陆陆续续外出务工,很多人由此定居到务工的城镇。当然,去县城定居的最多,还有一些去了江浙沪一带,也都扎根下来。村路显得空荡荡的,不少房子年久失修,都倒塌了。

  有外出不归的人,也有候鸟一样的人。各得其所,都很快乐。上区的村民除了留在村里执着地守着一亩三分地,其余的人大多在县城周边上班。有在饭馆帮忙的,有在工厂工作的,还有做点小生意的,挣的钱不是很多,但离家近,可以照应着家里的田地。这是一群以家里田地为轴流动的群体。而下区的人则大多远赴上海、杭州、温州等城市,从事家政、养老和育婴服务。这是一个看似泾渭分明的劳动力流动路径。上区的人就忙自己的事,下区的人就像迁徙的候鸟。大家都觉得挺好。过年难得团聚,上下区的村民很多都是亲戚,走动中就会相互交流心得,交流完了,似乎也没有多大的相互影响,等过了初七,各自又回到原先的岗位。当然,也有少数改变了工作路径的,比如上区的一些人就会跟着下区的人出门,而下区的一些人也会留在当地不再出去。但总体上大的路径并没有改变。

  按道理来说,上下区的村民同质性很强,无论地域、自然条件、个人禀赋等都类似,那么接近一个同质性假定。既然是同质的劳动力,在择业方面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何况在这中间还存在一个套利的可能性。通常在江浙沪工作的人实际收入显著高于在本地工作的人。按照常见的经济学家预言方式,就是这种实际收入的显著差距会激励套利行为,从而导致实际收入的趋同,这个趋同是通过劳动力流动的方式来体现的。简而言之,经过春节的深入交流,信息充分了,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给定信息完全的前提下,同质的劳动力应该流向收入最高的工作。不过这并没有发生。说明了什么?对实际收入的判断可能并非唯一决定流动的因素,兴许还包含了诗和远方?也许吧。

  上区和下区村民的择业路径一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分化和最开始的流动者的选择有莫大的关系。至于最早的流动者为何存在差异化的选择?的确很难考证。通过和一些早期流动者的交谈,发现仅仅是一个偶然。其实两个村落的村民都有亲戚在江浙沪一带,也都有一些人流动到江浙沪,其中少数人还定居了下来。所以早期的流动者似乎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早期的流动者通过亲戚的社会网络外出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熟人网络。至此还不足以引起老家择业路径的分化。真正产生分化的因素可能在于,早期的流动者是否主动带老家的人出去?下区的村民中,一些早期的流动者在发现了工作机会后,能主动回老家招人,从而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集聚效应。一个带一个,三五成群,当在江浙沪一带下区的村民集聚到一定的程度,集聚效应就产生了。这种集聚效应就会影响到后代的决策,从而代际的择业路径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反之,上区的村民出去之后,并没有主动带老家的人同去。这就使得上区的早期流动者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从而割断了早期流动者与老家之间的网络纽带。

  主动与否体现了村子的文化,还是仅仅体现了流动者的个人特征?如果是前者,就是可预测的,如果是后者,就纯属偶然。我也无从判断究竟是哪种因素导致了这种路径分化,总之,两个村落的择业路径在一个几十年的流动当中,确实产生了分化,并且这种分化是显著的,看起来也没有融合的趋势。如果深究两个村落的区别,可能学历是一个因素。上区的人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而下区的人考上大学的非常少。上区的人较高学历的占比要大于下区。那么是不是这种学历差异导致了两个村落的择业路径差异?这个不好说。仅仅是一个猜想而已。

  做一个逻辑推演。上区的村民因为更看得见教育投资的收益,所以更重视后代的教育。而教育是个体化的事情,无需社会网络,因而对社会网络的构建就不是很重视。由此可能形成上区村落的文化特征,这特征可能相对个体主义倾向些。这倒是有据可循。上区村民中自古文化人就多,而且每个年代都不间断。反观下区村民,因为看不到教育投资的收益,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激励就不足,当劳动市场开放给流动者提供了提高收入的机会,那么村民流动的激励就远强于上区村民。并且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对社会网络的依赖就会增强,更容易主动去构建流动过程中的就业网络,从而客观上形成了集聚效应。从这个角度讲,社会网络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当然,这种分析不一定对,仅仅是一种猜测罢了。无论哪种原因所致,劳动力流动可能会形成异乡的集聚效应,而这集聚效应会提高家乡的分工水平。这种分工水平究竟给当地带来何种福利效应?还有待观察。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