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业务频现违规 “破刚兑”任重道远

中国经营报

关注

  银行理财业务频现违规 “破刚兑”任重道远

  王柯瑾

  2019年以来多家银行因理财业务违规被监管部门开出罚单,罚款金额多在百万元之上。《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银行理财业务违规缘由发现,违规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融资、理财产品之间未能实现相分离等风险隔离不到位现象是“重灾区”。

  2018年资管新规以及理财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进入实操期。但从近期触碰监管底线的违规现象看,部分银行仍对刚性兑付有所“贪恋”。针对近期理财业务频现罚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体现出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业务及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视,及时纠正银行“不良念头”,保证新规的有效实施。

  风险隔离不到位

  记者梳理2018年12月以来关于理财违规情况,主要涉及银行违规情况为: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融资或担保;理财产品之间未能实现相分离;银行自营资金与理财资金未进行风险隔离,以及自营资金通过多项资管计划承接本行理财资金投资风险等问题。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看来,银行理财业务在转型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就是风险隔离问题。

  “理财产品之间未能实现相分离往往是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互相调节收益造成的。”某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除理财产品之间外,银行信贷业务与理财业务之间也需要做到风险隔离,这是监管一直强调的,资管新规之后,更是会加强相应的管理。”

  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担保的情况,某股份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简单来说就是违规做刚性兑付的承诺。银行发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但是一些对公企业或机构客户无法购买非保本的理财产品,银行就违规把非保本的产品改成了保本型,或作出类似保证客户收益的承诺。”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自营理财产品和代客理财产品,而关于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融资有可能是,当银行代客理财产品由于被客户赎回太多,来不及及时变现而出现资金缺口时,银行通过自营理财资金为代客理财产品提供资金支持。” 该股份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解释道。

  实际上,早在2014年,原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风险隔离是指理财业务与信贷等其他业务相分离,建立符合理财业务特点的独立条线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实行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相分离;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相分离;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理财业务操作与银行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

  至于“自营资金通过多项资管计划承接本行理财资金投资风险”,前述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有这样一种情况,本行理财投资如果出现一些问题,银行通过成立资管计划或贷款转成信托计划等方式,承接本行理财投资的资金,实际上,这个钱来自于银行的自营资金。”

  这位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监管规定严格区别信贷业务和理财业务,有利于打破刚兑,大多数违规操作归根结底还是破刚兑不彻底造成的。”

  另外,该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还举例介绍了一种情况:A银行发行理财,B银行购买,但是两银行之间签署了抽屉协议,B理财购买理财的资金实际是A银行提供的。这样一来,A银行理财规模扩大,B银行获得利息收入。

  “无论哪种操作,如果理财业务出现风险,都会牵连到与理财业务交叉的这些业务,且银行使用自营资金担保,刚兑就无法破除。”该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

  转型期阵痛仍在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阵痛,一边是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渐近,“母子”公司之间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协调;另一边是小银行为笼络客户,减少或停止保本理财发行的同时,增发协议存款类产品。

  关于理财转型过程中主要注意的合规问题,武雯表示,目前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承接的产品、资产等有明确要求,不符合新规的产品、资产无法带入子公司运作。银行需要对新老业务运营及切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操作风险进行专题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并制定应对措施。

  一位城商行管理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其所在银行的理财产品结构就在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存量,已经没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了,取而代之的是“协议存款”。据其介绍,该行协议存款目前有十几种,分为不同的期限、起存额和利率等。该人士表示,协议存款很大程度上承接了该行理财客户中对风险厌恶较大的群体,且该行协议存款的种类也逐渐增加,部分协议存款产品的起存金额也由最初的5万元变为现在的1万元;不仅如此,客户在提前支取该行协议存款时,由之前的活期利息变为定期利息,由此可见该行对客户的“让利”程度。

  “在理财打破刚兑转型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协调好打破刚兑的节奏。” 一位股份行管理人士坦言,“应该是从机构层面上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如果有的机构走得很快,先打破刚兑,投资者可能不会太认可,可能就会去买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而变成其他银行的客户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