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如何转型? 这里有一份工行攻略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2018年资管新规及细则下发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迫在眉睫,无论从资产端、客户端(产品端)还是风控端来说,如何渐进过渡以及后续的策略选择,值得探讨。

(一)客户端(产品端)转型的主要策略

1、短期丰富保本负债工具。

保本理财将逐步退出市场,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可能会继续承接市场需求。一方面,银行需强化表内负债产品研发能力,提升衍生工具价格波动把控水平,适时引入和创新风险缓释工具,夯实结构性存款资金保护机制。另一方面,为满足低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银行需进一步丰富保本负债工具,如将资金配置于高等级信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短期利率债等净值波动较小的资产等。

2.持续推进净值型资管产品转型。

消费者对于理财净值化转型,仍需一定的适应时间。短期来看,把握“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估值的窗口期,通过现金管理类产品吸引客户,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平稳过渡。

长期来看,银行资管仍需运用市场化手段不断优化流动性管理能力,使产品净值与投资标的价格之间形成快速联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多档收益或区间收益的结构性产品,实现从利差盈利模式向“固定费用+业绩分成”盈利模式转型。

3.持续深化理财投资者的宣传教育。

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及时向投资者披露产品投资范围、收费模式、风险收益等信息,严肃“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市场纪律,真正做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二)资产端转型的主要策略

1、过渡期内,通过部分老产品投资新资产,并控制新资产投资期限。

银行应首先选择2020年之前到期的非标资产(包括内部资产和同业资产),积极与银登中心、同业机构联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参与同业投资,同时积极对接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和理财中心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品种。

2.发行期限匹配专属产品,稳妥开展传统期限相对较长的非标业务(3-5年)。

按照《办法》要求,银行理财购买门槛已降低至1万元,这有利于银行长期限理财产品的发行。下一步,银行理财应在尽可能提高投资者收益的基础上,积极发行期限匹配、符合新规的专属产品。资产集中于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基础设施领域、政府融资平台(自身现金流充足)、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等。

3.通过资产证券化开展非标转标,应对理财业务监管新规。

创新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信托贷款或其他SPV发放委托贷款,将存量非标底层资产包,转变为具有债项特性的标准化投资工具,并借助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提高流动性实现存量非标转标。资产支持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募集资金,置换信托贷款或其他SPV委托贷款,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证券持有到期或转让实现退出,期间付息费用来源于信托收益权或其他债权收益权。理财资金穿透至底层资产为标准化资产支持证券(或票据)。银行获取财务顾问收入、资产支持证券承销费用,以及二级市场持有到期获取投资收益。

资产证券化实现存量非标转标的基本框架

(三)风控体系转型的主要策略

1、构建与净值型产品和标准化投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建立符合新规要求的风控模型,由事后风险监测向事前风险配置转变,将资产风险限额作为收益测算的约束条件,将风险配置与大类资产配置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完善时点范围、资产品种、风险类型全覆盖的全面风险监测体系,持续提升银行资管风险监测的有效性和自动化。

2.建立健全与资管业务转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整体资产组合流动性风险管理,二是加强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加强标准化资产投资的集中度管理,防范表内外业务风险叠加。三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四是提高监控的时效性与自动化水平。

3.依托金融科技建立产品存续期风控管理体系。

银行资管需提升核心能力,升级IT系统、风控机制、线上线下运营一体化等,充分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破传统时间、空间界限,实现理财产品存续期全口径、全周期监测。

(本文摘编自《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中的机构篇“落实监管要求  银行理财业务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周月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