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话:重塑智能风控 加固金融安全

新浪财经

关注

2018年12月20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国培机构联合主办的“2019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六届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以“科技赋能金融,技术助力普惠”为主题,逾600位金融科技界、传统金融界、投资界等相关领导、专业、跨界人士参与。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陈钟,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法律总监、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长杨帆,百融金服金融科技部副总裁申宇峰,合众e贷CEO陈敏麟,拍拍贷数据科学副总裁陈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对话摘编:

主持尹振涛:谢谢几位领导。

感谢各位嘉宾,也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尹振涛,主持人也介绍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很荣幸作为这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我们这一场圆桌主题论坛是关于智能风控,重塑智能风控加固金融安全,其实也是金融科技很重要的领域。刚才主持人也说了,先给各位嘉宾介绍一下,但是也给主持人一个任务,也请各位嘉宾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几位老师让台下的听众更加了解自己。

王剑:主持人好,大家好,我叫王剑,我是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我的背景我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了很多年了,大概20多年了,之后在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平台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是刚刚加入盛银消费金融不久,盛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在沈阳,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当然之前在业内声音的并不是很多,我们也期待着我们明年有更多的声音,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贡献给大家,谢谢。

陈钟:陈钟,来自于北京大学,刚才做了主题演讲,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是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大概在金融领域超过了25年,从1992年书写中国第一个股票、期货、期权的交易系统,到1995年参加人民银行全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到后来2005年开始的征信、移动支付与消费金融等,都是在做跟金融有关的研究。今年我们有一个区块链研究中心建立起来了,现在把区块链和金融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为今后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发展做一些相关的研究推动工作,谢谢。

杨帆:我今天以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名义参会。研究会是1981年成立的。第一任会长是马洪老先生。今天以这个身份跟大家学习、交流。

申宇峰:大家好我来自百融金服的申宇峰,在百融金服负责风控和模型业务相关的工作,百融金服成立2014年3月,目前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和服务智能科技公司。让金融普惠民众也是我们百融金服建立以来的使命。

陈敏麟:大家好我是合众e贷的陈敏麟,合众e贷是主要做消费金融的网贷公司。目前交易额是80多亿,用户数600多万。通过消费金融技术,我们在2018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本人一直以来都是在传统银行和小贷公司和网贷进行业务的运作,在网贷以后,这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一下消费金融的风控,所以我是从传统金融到现在的科技金融的整个过程都经历过,谢谢。

陈磊:大家好,我是来自拍拍贷的陈磊,目前负责大数据应用和落地,我个人背景从2006年开始在大数据行业摸爬滚打,致力于让数据价值和科技价值在场景里得到应用,服务了很多的行业和机构。拍拍贷是2007年在上海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创立之初我们把科技作为推动力,我们愿景是服务好普罗大众和普惠金融。去年我们成立了智慧金融研究院,我们在智慧金融和金融科技上都有持续不断的投入,特别在人工智能,在线上信贷领域里边的应用落地,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谢谢。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总都分享了一下自己的个人履历,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很多老总是从传统金融机构或者具有金融属性步入我们金融科技领域的。还有几位老总是纯做技术的,从技术角度切入。今天我们主题是智能风控,当然大会的主题是金融科技,我觉得第一个问题还是希望各位嘉宾从自身履历角度出发给听众分享一下,对金融科技概念如何理解。虽然我做研究,我之前也有过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拥有科技和金融的相关情况,大家不知道金融科技下一步会怎么走,听听几位嘉宾的看法。

王剑:从我个人理解,其实在当今社会上,金融和科技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两个词,或者两个事物。以前确实就是在传统银行工作的时候,大家觉得金融是金融,科技只是金融里边的一个部门,或者说一个支持的模块。但是从现在,特别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缺少科技的支持是无法做的,科技把原来的金融交易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包括从普惠金融的角度,使得我们更多的客户能够享受到非常便捷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所以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我觉得科技应该说给金融插上了翅膀。

陈钟:简单的说金融就是金融,科技就是科技。金融是要持牌的,科技可能不需要持牌,但是以科技的名义做金融不持牌就违规了。实际上这两点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我们会注意到有一些创新或多或少的模糊了两者之间的概念。但是我想说的在法律成熟完善的发达国家里边去做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创新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前提,不管是做金融科技,还是做科技金融,都应该认识到的创新是在一定法律环境基础上去做的。

杨帆:很多人,包括领导与专家,都没有弄清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在座很多人也比较模糊。其实非常简单:金融科技,科技在后。科技企业为主体,通过科技手段做金融。科技是法人主体,如果像陈老师讲的,你科技企业用科技手段做金融,做资金池,就要持牌。不要认为我利用科技手段做金融还是科技。而科技金融:金融是主语,科技是修饰语,是金融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来做金融。它本身不是做科技。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至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区别是什么呢?金融科技是科技企业利用科技手段做金融。属于更大的范畴。而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部分,是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来做金融。这是两者的差别。经营与监管是根据这个内涵与外延来划分的,谢谢大家。

尹振涛:杨老师给北大的同学上课,也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申宇峰:谈到金融科技我首先谈谈金融,我们经常说的金融关注的要点是几个,首先是标的物和市场环境,再一个是现金流量的管理,还有是交易对手。传统金融,其实我们在关于市场,以及流动性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体系,包括有我们的估值,包括有我们的现金流管理模型,包括有我们的交易策略。那这一轮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是在于交易对手,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科技力量赋予我们金融服务更宽广的范围,体现在精准获客精准营销,更需要资金但是很难融资的群体,渗透的普惠金融。

另外一个方面也提升了我们金融服务的效率,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平台,很多公司和APP提供的秒贷服务,我们现在去银行和金融机构融资很快拿到我们所需的资金。第三方面,科技帮助我们金融服务提高了质量,主要体现在风控和贷后管理方面,科技为金融注入了新的血液。

陈敏麟:我从传统银行过来的,原来也做了很多大项目也是几十亿的,也做了零售贷款,我一致认为这是做金融是面对面的,一定要做审核,跟借款人聊天,这样才能判断这个人的借款,这是我以前的观点。我们发现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有很多拉近距离的技术,有互联网和face++把和人的距离缩短,通过APP全国借款人就可以借款,可以做审批,我觉得这是拉近距离科技的成果。

还有一个审核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类的,是属于审核的科技也陆陆续续出来了,我感觉跟我们以前相比,现在大数据风控的审批能力,感觉比我们以前还要厉害。因为它是通过它很大的流量进来通过他的模型,主要是流量大,通过模型出来的时候,出来的借款更加优质,所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其实已经完全打破了以前的金融的生态。

陈磊:之前陈老师和杨老师讲的很清楚,金融和科技的关系,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两者的区别。我的观点是科技让金融更加的智能,更加的美好,有更多的可能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熟悉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了其蓬勃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的新的科技元素,因为它所服务的客群和以前不一样,流量特质也不一样,包括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不一样了,比如讲到的秒贷系统,这个就需要我们有新的科技元素放在里边。金融科技不应该是一个新生事物,很早科技在金融里边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像FICO Score可以算金融科技的一种,只不过现在金融科技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家越来越觉得科技在金融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国有四大行已经和互联网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我们认为一方是金融,一方是科技,我们越来越注重金融和科技的融合。这就使得科技越来越成为一种服务,不简简单单我有了科技我要做金融,更重要的是科技会越来越中立,能够实现科技即服务,谢谢。

尹振涛:谢谢各位老总的分享,那我们下一个问题,我点对点请教一个问题,我先请教杨总,杨总是技术很厉害,一直在金融机构,同时我知道法律也是很厉害的,请教一个最宏观的问题,现在叫现代技术,刚才有人谈到了,像陈总也谈到了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现在谈到最多的是ABCD,刚才几位领导在前面发言中也谈到了,我请教一下杨总你认为ABCD金融领域现在是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包括你本职工作接触哪些应用,感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杨帆:我们今天谈金融科技,不要局限于ABCD,可以聚焦到场景。金融科技ABCD中的AI人工智能等科技,更重要的是后面场景的整合,我不想讲理论,而是讲实际案例。把数字金融,智能金融与普惠金融结合起来阐述这个问题。我最近接触一家企业,叫农信互联。农信互联做了一个主要的品牌,叫猪联网。现在全国养七亿头猪,在猪联网上就有七、八千万头,将近十分之一。这个平台可以把全国七八千万头猪,及养猪场的的湿度、温度、数量,包括每头猪的具体饲养情况都能够智能化动态监管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的全流程、全方位的产业链。数字金融、普惠金融、智能金融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包括功能就全部出来了:从配种,出生、买猪、到防疫,到饲料,健康维护,长成后出售,比养猪场老板更清楚了解自己所饲养的成百上千头猪。这个案例更能清晰说明ABCD与金融的结合。该企业用这个平台开始做猪金融业务。做了两年贷款,坏账率为0。同志们,什么概念,大家都知道,我是搞传统金融的,从基层分行到总行。传统金融、农业金融、农村金融,坏帐率是多少呢?这个平台项目真的非常好,完全改变了三农金融、传统金融的基本概念、模式,甚至包括经济、社会组织方式。ABCD的真正概念,人工智能的真正应用场景,包括未来的发展,将完全改变了我们对智能金融,智能风控的进一步理解,冲击了传统金融的基本模式,包括对数据金融功能性效用,完全改变了。我看到这个项目之后震撼无比,所以我现在大力推荐这个项目,我说完了。

尹振涛:谢谢杨总,杨总分享了一个很接地气的例子,杨老师也是很切潮流和方向的。第二个请教一下陈钟老师,刚才杨老师讲了科技加监管,现在大家关注科技+金融,我们不是+金融是+监管,你对区块链+金融怎么看,是不是我们说的比特币,虚拟币。

陈钟:区块链是从比特币当中分离出来的,有很大的发展,现已发展出以太坊、超级账本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是同源的,目前为止其源头共性是分布式账本这样的机理。它如何能够在信用,在信任,在建立相互陌生人环境中的信任体系等方面,我个人认为都是一种应用场景的实验或者尝试,包括加密数字货币的尝试。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叫CBDC,也是一种正在探讨的实验。只不过这些跟我们现在传统金融去做的事情大多还没有交集。

当然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与监管体系比较成熟,对不同的“加密数字货币”这个东西到底是证券、是数字资产,还是货币,在监管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它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结果也不完全是一样的,这个里边有很多差异,所以它是一种实验。这些总体来说只是我们所有区块链应用当中的一个门类,或者一个方面,还有诸如稳定币、通证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实验,也在这个范畴,并完全是我们所说的金融或者监管。

这里我为什么要把监管单独提出来,实际上过去我们很大程度上认为金融科技涵盖监管科技,监管科技是含在金融科技里边的一份分支,这个理解是有偏差的,我个人认为监管科技是独立的一个门类。而且今天我们看到的监管,不仅在金融里边有甚至跨越金融,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现在一个企业在现行数字化领域里它的经济活动里边,受到的监管是有很多方面的,环保你要出了问题,你在“信用中国”上了黑名单,经济活动就可能受到限制、招投标有可能被禁止;社会责任、还有保就业、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要求。因此科技如何促进监管,让监管者和被监管对象能够在一个成本进一步降低,社会大环境变好这样的条件下促进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立的区块链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区块链技术在政务和监管科技方面的研究,研究在很多服务于企业特别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当中,我们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机制、怎么让它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诚信,发挥区块链在其中的作用。

当然这里有一些是渐进式的,是以现行制度的效率提升为目标;但是也有一些需要变革式的,重新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我们要研究区块链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地方在哪里。所以我们希望监管科技成为大家都能够关注的一个方面,不仅是金融机构,包括我们政府的各相关机构在整个社会治理制度体系里,把科技用好,而不要说我不懂科技我们远离它,应该是拥抱它,让监管科技和我们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融合起来,应该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建立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

尹振涛:谢谢,我们问一下第三个问题,金融牌照这两年发展非常快,市场上有不同的类别也从事相似的业务,这两年发展也能够感觉到,肯定是科技力量对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才有这么好繁荣的市场,请教一下ABCD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

王剑: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做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有几家是线下为主的,大部分是线上为主,今天上午的演讲嘉宾都提到了,我觉得有一个说法,基本上面临着三类主要的风险,第一个是欺诈风险,第二信用风险,第三操作风险或者跟科技系统相关的风险。还有一个进一步把它数字化,欺诈风险占70%,信用风险占20%,操作风险占10%这么一个比例,在面对风险里边,我们各种防范风险的手段,实际上都是跟科技密切相关的,我们今天很多演讲嘉宾都讲到了反欺诈的东西,大数据风控,评分卡等等,人工智能做一些,像机器指纹等等都利用科技手段在方方面面防范相应的风险。那我想,消费金融公司也好,或者商业银行也好或者其他机构做这块的业务,最终还是要比谁控制风险能力更强,谁拥有更强的科技手段和其他手段把风险防范好,风险防范好才能走的更远,笑到最后。

尹振涛:谢谢,剩下的三位老总,我问一个类似的问题,三位应该在科技方面研究更深,我请教一下跟我们主题更聚焦的,智能风控,这个词也是我们圆桌主题词,并且在座的各位在这个领域深耕,我们企业深耕这个领域,请教一下三位嘉宾,先从申总,百融金服也是智能风控的专家。

申宇峰:谢谢主持人,我们百融金服在为金融行业机构提供智能风控服务当中积累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ABCD方面我们百融金服目前服务主要集中于ACD,我们未来在B上也会进行探索,这与未来大数据共享的宏观战略息息相关。我们看百融金服在ACD方面怎么提供智能风控服务的。首先在贷前阶段利用百融海量多维数据,这是大数据,对他们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清洗之后我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模,建模之后有相应的规则,反欺诈和反信用评分生成,并且在团伙欺诈方面充分利用海量数据构建多维关系图谱,在最后当我们产品和评分卡模型产生之后,我们可以使用基于saas平台的风控向金融机构的客户输出我们高效精准,易于使用管理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在贷前阶段。

在贷中贷后也可以做一些工作,在贷中存量管理方面充分利用海量多维数据生成的规则进行实时风险监控和预警,还有相应的评分卡也可以在贷中阶段对存量客户风险进行提前的识别。在贷后阶段,除了我们传统的催收评分卡之外,我们还有首席科学家牵头,和我们中科院生学所共同开发了催收机器人,这是AI机器人在催收领域的尝试,机器人对被催收的人员实时情绪和语言内容,我们做出相应的反映,最大程度仿真我们催收人员的真实情景,通过这个上线我们为客户节省了很多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催收效率。在贷前贷中贷后,ACD我们都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应用场景。

陈敏麟:我们作为一个平台方,毕竟它的数据是没有第三方数据公司那么多,还有就是你智能风控成本很高,一个团队是支撑不了的,所以我们一般做第三方像百融和其他第三方公司联合建模,我们一般会进行合作,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的。

尹振涛:我们这方面也是投入很大,找很多的合作方共同进行。

陈磊:我们对ABCD的认识,其实D是数据,C是云计算就是资源,数据在现在也成为了资产,计算资源,无论分布式还是集中的,都是计算的一种能力。而在这之上,AI更多是方法,怎么样从数据里边通过合理的方式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聚焦到风控场景,就是怎么样有效识别风险,无论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能够对大环境的风险做出预测。

拍拍贷在这方面的应用,跟申总讲的很类似,贷前贷中贷后的很多应用我就不讲了。我就讲一下数据的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现在数据呈现的第一个特征是多模态的,什么是多模态,现在数据形式不局限于之前的结构化的,有声音,有视频有图像等等;同时还有时序的,比如网上购物时的点击、浏览、进购物车和下单的时序;还有第三个特点,互联网时代带来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网络化,以前我们评估一个进件的风险只看这个个体提交的申请情况,以及其他个体相关的信息。而现在在网络化时代,每个人在大的网络里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跟其他很多节点相连,无论设备也好,IP也好,还是说自然人也好,还是说公司也好,把这些关联信息聚合在一起,是能够挖掘特别多的有增益的信息,在这块我们拍拍贷做了很多的尝试,我们开发了一个复杂网络系统,极大提升了反欺诈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团案和中介的识别的概率。目前我们跟很多的机构也在进行合作,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防范风险,同时也愿意把科技手段和同业分享共同成长,谢谢。

尹振涛:拍拍贷陈总谈论的时候,智能风控基础不是算法,基础是拥有更多的大数据,包括数据分析能力。陈钟教授的PPT上也说到了,这是新的生产资料,大家可能也在疑问,数字化发展这么快,运用大量的大数据,作为个人,包括我个人,陈总刚才谈到了,你们在网上留存的行为等等这些,可能在座的人都会敏感了,这些信息被机构拿去使用,我们个人的隐私和数据,以前不知道个人信息和数据是值钱的,现在发现这么值钱他们拿这么高的估值,我获得了什么,或者我的信息安全呢。

陈磊:其实我们做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从一开始有一个红线不能侵犯用户隐私,数据获取是合法合规,不能过渡的使用和采集客户的信息。所有场景内自生数据留存必须是授权的,没有授权我们是无法留存和使用的。一方面是机构要有自律,要有严格数据把控的流程和措施,有权限的隔离,敏感数据不能触碰,还有不同的权限分层使用这些信息。第二点是依赖监管科技,我们希望有相应的法规政策结合科技监管,为数据合法的采集和使用做相应的指导规范。

另外集中的社会层面的信用体系建立也有助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互联网金融来说,服务那60%未被央行征信覆盖到的用户,央行征信无法提供这部分人的信用背书,就需要用户授权使用其他的信息来做授信。令人高兴是有像百行这样的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了,拍拍贷也是首批加入的平台,推动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当整个信用体系建设好了,会让整个金融业务更简单、可靠和安全。

陈敏麟:我们合众e贷所有数据都是脱敏的,每个环节应用的时候都要经过层层的审批,我想提供的是另外一个观点,现在越来越觉得数据有价值了,我觉可能未来时间会产生数据税的事情,现在数据越来越值钱了,估计后面会收税的。跟以前当时去西方,去到南美洲的时候,发现在南美洲的土著,都不知道黄金多少钱,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这是我们发现数据跟黄金一样是很值钱的,我估计后面会收税的。

尹振涛:我们现在是减税的大背景,申总,我们也在运用大量的数据。

申宇峰:说到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保护,百融金服在这方面是暴露在更大的汪洋大海中,因为我们是大数据风控提供商,接触的数据量级会更大一些,所以百融金服从建立之初起对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保护格外重视,我们在数据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施行严格的权限管理之外,刚才陈总也提到了我们数据使用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完善我们的授权合规链条,同时也对信息采集的合理性以及信息保护的技术层面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努力。经过百融金服不懈的努力,我们获得公安部安全等保三级认证,我们百融金服积极配合监管保护客户的隐私数据。

讲到从全行业角度来看,我认为任何新兴产业从由乱而治过程当中,最后一定是监管和从业机构一同努力构建我们相对规范和有序的市场制度和行业生态,这其中包括大家提到的,一个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的健全,同时,我们从业者的职业伦理,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刚才杨老师和陈老师都提到的,就是合理的准入机制,包括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持牌,这个是非常合理的建议。另外,对我们客户本身他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

另外,对于非法采集,并且使用客户数据的不良机构,我们一定要重拳出击,对他们加以严惩。

尹振涛:我们肯定最近围绕大数据领域有很多方面的事情,主要从金融科技背景下客户隐私的安全。

杨帆:我就把智能风控项目和客户隐私这个题目一起讲。首先讲个人信息保护及安全。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健全与完善,正在加快出台和推进速度。目前各方面非常希望国家加快推进进程。不仅是金融科技公司,包括消费者群体都想深入了解具体内容。我个人觉得,未来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是不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立法保护更为理想与可操作: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三级数据:原始数据为最高级保护的一级数据。,所有采集的一级数据,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包括信用征信等等都叫一级数据。一级数据的保护没有争议。问题是,如果你采集别人的一级数据,通过不平等的格式条款,就能够完全合法了吗。只要消费者签字了,法律上就能够都把责任推给消费者个人同意了,就可以任性消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了吗?当然不能!因为消费者如果不签字你就不提供服务。这是不对等的条款,即使签了,如果你违法、超范围消费消费者个人的信息,依然将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级数据,应该是购买了你的产品之后,派生出来的数据。这级数据也应该规范使用,才是合法安全的。第三是衍生数据。本级数据,可以是根据一、二级数据再推导出来的数据。很多企业声称,我对三级数据进行脱敏。脱敏以后的数据就安全了。脱敏以后的数据,原则上违法触犯的概率就不大了。但如果通过技术脱敏后的数据,仍然可以反过来经推导、追溯出你的派生数据,还原你的原始数据,那么你仍然将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我主张应该是这样一个的概念。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和监管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公司设计你的产品,如果从这三方面规划未来,有可能站在明媚希望与安全的未来之中。这是我的理解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讲智能金融风险与安全。从两个层次讲,一个是金融科技,一个是监管科技。

智能风控中金融科技又分为两个层级。一是金融科技的风控。从金融的角度观察金融科技的风险。无论是从传统金融风险的层级与方法考察控制金融科技的风险,还是从互金层级去考察,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控制。这两个不同的层级,都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控制,是企业内控推动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内在动力的需要,是本体的、本质的、本能的需要,是最有效的。第二,是技术与金融监管政策规范的需要。第三,是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的需要。后两者是刚性的。每个金融科技企业都应该从这三个规范、两个层级来考虑金融科技风险的控制。

第二讲监管科技。也分两个层级:一是监管机构的监管科技,二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科技。智能风控应该包括两个层级的金融风险与科技风险。我反复强调金融风险,包括金融科技风险控制,最有效的一定是机构企业自身内控有没有效果,不管事前事中事后,不管什么角度什么方位什么流程,核心是你自己是否有效。企业风险的内控永远是第一位的、是主动最有效的;第二,所有外部监管的风险是刚性的。无论政策与法律的规范,必须是刚性的,必须严格遵守,是被动也是必须适应的。只有在这种原则下设计金融科技风险控制的整体框架,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处理智能风控,或者其它什么风控,都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谢谢。

尹振涛:陈教授主要是数字安全方面。

陈钟:我还是从监管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看到,我在05年的时候,当时国内业界都在做公司金融的时候,我有一个机会,在东京三菱日联银行合并之后他们的一个成员机构资助成立北大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消费金融和无担保贷款,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北大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的老师都有参与,最后信用评分模型才是计算机学科的任务。五年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我们国家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但我们当时研究报告里边讲到,这个行业里边最重要的是信用数据库的建立,要想用高利率对冲市场风险,首先要做风控,首先要建立模型。而日本这个公司所做的创新,它发明了全球第一个可以用ATM方式一分钟完成贷款的消费贷款机器。而且把借款人分成从来没有信用记录即首次借款,和积累数据之后再次借款的类别分类管理。所以我感觉现在不是说大数据万能,如果你能用7个要素快速判断一个首次借款人你能不能贷给它他、贷多少、利率多少,这才是重要科技手段。在日本不把风控体系做好、不把参数拟合好,是不敢去开展业务的。

可是在我们国家一些创新业务发展初期总是感到某种程度的监管“缺位”。互联网金融的某些业务都曾经过度繁荣,出现问题回过头来再收拾你,这是很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讲,当年的某宝支付,如果是在美国,相当于美国Paypal创立出来之后,按照美国监管规定,“客户的余额就是你公司的负债”,创始人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工程师,他们是不会违法创业的。但是我们国家在某宝有16亿余额在帐上的时候,它到底是什么,我们监管者一直没有表态,因此在中国出现大量的企业占用客户的资金(包括公交一卡通等),这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直到今天还有“退押金难”的现象。由此可见监管滞后也是一种不公平。所以我们应该回归到正确的方式,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共同来定义监管和创新。

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今天互联网企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让我想起来百度公司李彦宏师弟一不小心说出“中国人更愿意用自己的隐私换来便利”引起的渲染大波,真是这样吗?其实我觉得我们还是在监管策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天我们看到欧盟发布GDPR(通用数据保护规范)之后,连美国企业也非常震惊,认真评估违规风险和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满足GDPR合规性要求。现在做区块链也是一样,区块链上的记录在后面不能更改,如果出现了错误的东西在后面怎么纠正它?如何执行数据遗忘权?这是很大的风险,所以提醒我们今天认真研究如何运用区块链来维护消费者对数据的控制权,在用户数据所有权有充分保障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利用、进行人工智能算法的运用,这个应该是我们的监管科技应该回归的本质。

尹振涛:时间原因,我们再请教最后一位嘉宾,请王总给我们分享一下盛银消费在数据安全隐私为客户做了哪些工作。

王剑:我想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观点,因为数据的安全,个人隐私,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第一,现在大家在线上,通过互联网,不管做信贷还是支付,还是做交易,还是尽量的选择正规的,不管是银行或者是消费公司,或者在座的比较大的科技平台来去做这样的交易。相对来讲,可能对大家的隐私保护,对大家信息安全的保护要更完善一些,因为背后是有人监管,有从业者职业道德,有法律法规的规定束缚。如果说在一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去留了一些记录,信息安全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第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约束每个人的行为,现在我觉得用一句话叫做人在做,数据在看,实际上你任何的行为,你想做欺诈、钻空子这些东西,在我们越来越严格的大数据防范体系下,最后都是要被抓出来的,所以不要有这样的侥幸心理。

尹振涛:谢谢王总,谢谢台上的六位嘉宾,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